西安的老巷子:臥龍巷一波四折


臥龍巷西起東關南街中段,東至興慶宮公園西門,長約七百米。雖不太長,卻一波四折,西窄東寬,令人稱奇。臥龍巷其名來自於唐玄宗李隆基。唐代臥龍巷橫跨隆慶坊和勝業坊,武則天在位時,李隆基被賜宅居住隆慶坊。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為避名諱,隆慶坊改名為興慶坊。

後興慶宮修建於興慶坊中,宮中的興慶池常年有云霧繚繞,傳說有黃龍出現,興慶宮因此稱“龍池”。明代時,城牆東擴,臥龍巷成為了東郭城的一部分,居民區漸漸形成,也出現了不少新的街道,在為這裡取名時就由李隆基的故事聯想而來,取了一個“龍”字,又因當年是李隆基登基前宅居之地,故名“臥龍巷”。

巷子中部路南一棵千年古槐籠蓋四野。據考證,這棵古槐已有1100多年的樹齡,是西安市受保護的古樹名木之一,編號“0029”。古槐樹根部分,被圍在一個近一米高的水泥護墩裡。樹幹看上去需三人合抱,已有些枯朽中空,不過枝幹仍蒼勁有力,樹葉繁盛茂密,頗有些神氣。


從東關南街到興慶公園的路中段最後一個拐彎處,有一座老宅,門前有圖案精緻的傳統的小石墩,也有黑漆的大門和門檻,門窄院深,門頭上有“天道酬勤”用做家訓,為這裡平添了一絲古韻。其餘的房子,已經難尋古蹟。

在古宅北邊不遠處,有一座酒坊,酒坊門頭上寫著“龍窩酒”三個字,門上和門邊寫著“傳統工藝,古法釀造”。“龍窩酒”三個字的上面印著“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一行說明文,看來年代也很久遠了,我有機會一定要品嚐品嚐這個“龍窩酒”。

臥龍巷挨著興慶公園的東端道路很寬,道路兩旁的景觀樹以法國梧桐為主,梧桐樹參天蔽日,像巨傘一般在空中交錯掩映,樹齡少說也有四十多年了吧。

臥龍巷比較大的單位是“西安綜合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其他的都是一些個體經營的小店,這些小店有賣飯的賣菜的理髮的做快遞的等等。臥龍巷風水寶地,希望在今後的拆遷建設的時候注意保護和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