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臨沂兩大市場的新變化

█黃河

常州、臨沂兩大市場的新變化
常州、臨沂兩大市場的新變化

面對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網大潮與渠道扁平化衝擊,常州和臨沂是否受到影響?有什麼新的變化?最近,筆者對兩大市場進行了深入走訪,獲得了大批寶貴資訊。

我們發現,常州和臨沂都有了自己簡單的“製造業”。這種“製造業”,就是最原始的加工,頗像20年前的廣東古鎮“前店後廠”模式。據粗淺調查,這樣的加工企業,臨沂大約有300多家,常州大約有近1000家。它們出現的直接結果是,讓這兩地出現了比古鎮還便宜的照明、燈具產品;它們的出現對這兩地的直接影響是:一、擴大了這兩地在全國批發市場的影響,因為便宜形成了更大的隆起和集散效應;二、進一步拉低了批發市場的價格,擠壓了傳統批發市場和批發商的份額和利潤,形成了新的格局;影響了全國批發市場的格局,至少是暫時做大了常州、臨沂的批發份額。

在大區域市場小區域化的行業大背景下,常州、臨沂的這種變化可謂是一種“逆流”。近兩年,臨沂的批發出現了逆增長,相當大部分批發商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當然,利潤未必有增長),這部分增長不是來自於山東市場的消化,而是來自於江蘇、河北、陝西、內蒙,甚至東北。這是一種奇怪的現象,拉動力主要還是便宜和便捷、低廉的物流。至於常州,開始出現了成都、重慶的批發生意,原因依然是便宜、便捷與價格優勢突出的物流。

當然,這兩地的逆增長更多來自於本土加工的“紅利”。

常州、臨沂兩大市場的新變化

那麼,當前常州、臨沂本土加工的利弊是什麼?除了上述分析,利是為照明、燈飾製造本土化打下了原始的基礎;弊是大量廉價、低質產品將損害當地市場信譽和名聲。所以,規範與引導是一種必然。

租金開始出現負增長。從去年開始,全國專業市場掀起了新一輪的降租潮,各地直降30%以上幾乎是很普遍的現實。更有甚者,新市場3、5年免租,還補貼裝修費也不是什麼神話。瞬間,市場投資由香餑餑變成了燒紅的烙鐵,誰碰誰連皮帶肉脫一層,傷筋動骨也屢見不鮮。表面看,它會一邊倒的成為商家的紅利,事實上將凸顯出更多的後遺症。我在以後的文章裡將陸續分析。

常州、臨沂兩大市場的新變化

深化了“坐商”到“行商”的轉變。由於終端攔截、渠道扁平化、品牌專賣化加劇,批發商從坐商到行商已經由個別現象變成了普遍現象。所有人,幾乎不能再單純依靠門店做生意,必須走下去開發渠道網點。渠道網點越廣闊,生意越好,否則將自甘蕭條。像山東劉明賢,20週年慶有2000多經銷商參與,足見其渠道網絡功力。

常州、臨沂兩大市場的新變化

以批發方式做零售在強勢崛起。批發依然是常州、臨沂市場的絕對優勢,但零售在這兩大市場也在強勢崛起,特別是以批發方式做零售。在常州,吳雲華、許峰、王永文、王銀弟,他們的零售都已經瘋長成勢,成為華東零售市場的中堅力量或撥頭籌者;在臨沂市場,聶慶東、劉治國、趙海園,同樣是零售市場的佼佼者。

與此相對應,“運營前置”成為新市場招商繞不過的“坎”。無論是常州還是臨沂,這都是擺在開發商面前的尖銳課題——建個市場等收租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常州、臨沂兩大市場的新變化

黃河:

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照明燈飾委員會主席

世照網傳媒股份董事長

渠縣作家協會三匯分會主席

作家、資深媒體運營專家

照明燈飾行業資深觀察家

世界照明燈飾行業年度流行趨勢發佈者

尤其擅長產業規劃和企汪洋•激流•船(青春小說連載之十一)業戰略規劃,是國內多個市、縣政府照明燈飾產業顧問

出版專著《給照明一條出路》、《忠告中國照明行業》,散文集《三匯的花朵》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