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窮人連參與的門檻都夠不著,心酸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窮人連參與的門檻都夠不著,心酸

在大部分人的眼裡,所有不好的負面問題,統統都扣在與人們為什麼貧窮有關,就是因為他們不努力改變,不上進,安於現狀,賺錢能力差,懶惰,這些看似普遍的問題,被無限的變成理論題。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關於貧富差距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依然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分。

富人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廣的人脈圈,以及更多的投資機會,收入渠道也多樣化,有錢人的世界是有錢既有閒。和富人相比;有多少窮人一年的收入,都買不起富人家的一個名牌包包,甚至是一條狗也買不起!

而在一些特別困難、資源缺陷嚴重的地區,交通不便,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很少。他們一年四季都住在自己的小山村裡。他們的基本收入僅來自於農活耕作,他們的資源只來自他們居住的土地。沒有辦法擺脫目前的經濟狀況,擴大資源。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窮人連參與的門檻都夠不著,心酸

一、只要努力就能改變,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相信大家對這樣一句雞湯話並不陌生。很多人會說,只要我們堅持努力,就會有希望。的確,如果你努力,可能有機會,但如果你不努力,你連機會都沒有。

事實上,窮人很難改變現狀。像大多數人一樣,他們每天努力工作,早出晚歸,只是為了掙更多的錢來提高生活質量。然而,現實版不會像電視劇裡的窮人那樣,最終會變成富人。在現實生活中,貧窮更像是一個惡性循環。雖然有機會,但他們不敢輕易嘗試。因為害怕會失去更多,害怕失去平衡,所以他們不敢冒險投資。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窮人連參與的門檻都夠不著,心酸

這樣一來,他們將繼續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不敢輕易打破目前相對穩定的生活方式,也就沒有了賺取更多財富的動力。對物質財富的強烈渴望是創造財富的首要前提,因此那些追求穩定、不懂得利用資源的人越來越窮。

《貧窮的本質》外來援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啟動一種良性循環,即輔助窮國在關鍵領域投資,從而提高其生產力;由此而生產的更高收入會帶來更高的投資,收益將呈現螺旋狀上升。

很多勤勤懇懇工作,過著儉樸的生活,但積累的財富卻很少。通常,受老一代影響或缺乏自己想法的人認為錢能省是最好的儲蓄方式。錢能省則省,他們始終相信積少成多,往往只知道保持現有的資源,適應穩定的生活。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窮人連參與的門檻都夠不著,心酸

二、貧窮的層次感往往是被忽視的

對於學歷低的人群來說,有那麼一部分人並非自己不想讀書,而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在無奈的情況下選擇輟學外出工作賺錢貼補家用。我就是其中一個,出生在80年末,在小村莊裡,家裡的情況幾乎村裡人都知道,那會吃飯都是問題,經常有鄰居送這個送那個給我們吃,買不起米,買不起肉,買不起菜。在我年幼時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為了我們兄弟姐妹幾人能有一碗飯吃,經常自己餓著肚子,到處賒賬。

到了該上學的年齡,那會和現在不同,現在小學都是免費,而那個年代一個學期的學費340元,以那會我們的家庭來說,沒有錢繳納學費,母親到學校賒賬讓我們讀書,我是9歲才讀的學前班,最後還是因為錢的問題,讀讀休休,讀完二年級已經14歲了。我還記得當母親問我還想讀書嗎,那時候我特別想說,我想讀書的,但是想著家裡的情況,我對我媽說,不想讀了,想出去賺錢。從那以後,我的讀書時代就正式結束了。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窮人連參與的門檻都夠不著,心酸

輟學之後因為年齡問題,只能做一些小手工,賺點小錢,後來經人介紹,第一次進了一個製衣廠剪線頭,那會一個月工資300塊錢,每次拿到工資的第一時間就是,踩著單車回家,踩得快40分可以到家,慢的話差不多需要一個小時,然後把工資全部交到母親的手裡。那個時候最高興的事莫過於每個月拿工資的日子。上班時間特別長,每天早上八點半,經常到晚上2點多才下班,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那時候年齡還小,也沒有感覺是被人坑了。

後來走出社會多年,慢慢的換了工作,工資也逐漸從最初的300塊錢,升到了800元,1500元,1800元,但是一直以來由於學歷的問題,很多需要學歷要求的崗位,我從來不敢去爭取,生怕自己不能夠勝任。大部分低學歷的人,只能選擇一些普通的工作崗位,工資收入也有一定的上限範圍。

說這個事的理念是;窮人之所以窮並不是因為不努力,窮人也想改變生活,也想過上有錢人的日子。可是由於自身的種種原因,儘管每個月的收入相比以前有大大的提升,但是隨之而來花錢的渠道也很多。比如你結婚了,家裡有小孩了,小孩需要各種各樣的花費,老人需要贍養。很多時候不是不想存錢,而是根本沒有錢可以存。當我們拿著微薄的工資,發現生活費佔了我們總收入的大部分時,毫無疑問我們是窮人,而收入僅能維持現有的生活狀態。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窮人連參與的門檻都夠不著,心酸

三、窮人並不是不努力,只是不敢輕易跨越現狀

在富人的眼裡,貧窮是因為你不努力工作,只關注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窮人努力工作只為了解決眼前的溫飽問題。但事實上,窮人的視界有限,資源有限。改變現狀的唯一辦法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增加收入,然後一點一點地改變現狀。陷入一個窮困潦倒的循環,就像是一個爬不出深淵,各種陷阱會似荊棘般束縛著我們的思維,從而限制了自己移動的步伐。

當然;窮人也知道自己身上一些不良習慣,但一般情況下很難去改變,或是沒有足夠的毅力去改變。主要還是因為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經常會在三分鐘的熱度過後,又再度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跡,大部分的精力都會用在生活的瑣碎事上,而不是集中在自己身上,強迫自己去改變這些習慣。

如因為教育的缺失、對生活大環境的新事物瞭解甚少,比如,我們不知道保險的必要性,但面對面對突如其來的以外或疾病時卻抱怨不已;我們不知道疫苗能有效預防疾病,我們也不想花錢,所以當疾病發生時,我們的損失是疫苗價格的數百倍。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窮人連參與的門檻都夠不著,心酸

綜上所述

有錢人捨得花錢投資自己,而越是沒錢的人,他們就越不願意花錢投資。他們害怕這筆錢會丟失,害怕犯錯誤,害怕損失的風險。

窮人沒有錯。只是每個人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中所創造的心理和思維。大多數窮人都盡力投資或創業。但當他們失敗時,他們不僅失去了資本,而且負債累累。窮人也渴望擁有美好的生活,誰喜歡忍受貧窮?在溫飽線上徘徊呢?那只是一種無奈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