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臣良將:明朝4朝元老,能文能武楊一清

楊一清是明朝時期的著名的大臣,他也是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一位思潮元老,輔佐了四任明朝的統治者。他出身文官,卻能夠在國家危難之時承擔武將的責任,並且發揮出獨特的軍事領導才能,將邊境地區治理穩定,作為文官,他也具備足夠的政治才能。楊一清可謂是能文能武的優秀人才,憑藉他的全方面的才能,一直受到統治者對於他的重用。

賢臣良將:明朝4朝元老,能文能武楊一清

德才兼備被提拔。

楊一清從小就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在他七歲的時候就會做詩文,因此之後的楊一清被當作神童舉薦為翰林秀才,開啟了楊一清的仕途生涯。來到京城之後的楊一清,也遇到了對他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三個人,這三個人分別是明憲宗、姚夔和黎淳。當時明憲宗為了更好的培養楊一清,親自挑選了當時的狀元黎淳來擔任他的教輔老師,姚夔當時也十分的器重楊一清。自小作為“神童”出名的楊一清也並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在十四歲的時候成為舉人,十八歲的時候成為進士。

但是進入仕途之後,楊一清的生活經歷開始變得平凡普通起來,最開始楊一清擔任的是七品的中書舍人,後來經過幾次調整之後,楊一清被派到了陝西地區,並且在陝西地區待了八年的時間。由於在陝西期間,楊一清的閒暇時間較多,因此他對於邊境地區的事情都比較熟悉,這也為他後來在西北地區進行邊牆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賢臣良將:明朝4朝元老,能文能武楊一清

楊一清本人是一個十分具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在朝廷任職的時候,所擔任的官職都是掌管禮樂制度的,這對於楊一清來說難免有點大材小用,發揮不出自己實際的才能。但是楊一清的仕途卻在遇到了劉大夏之後發生了轉變。當時作為兵部尚書的劉大夏看中了楊一清的才能,並且舉薦了楊一清,楊一清由此被朝廷所重視起來,這樣,當時已經四十八歲的楊一槍才成為了正三品的督察院左副都御史,主要負責的事務就是管理陝西地區的馬政。

由於馬匹在戰爭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朝統治者對於馬匹的管理也是要求十分嚴格,還專門設立許多的部門來對於馬匹進行管理,因此管理馬政的工作也是十分艱鉅的。當時明朝實行用漢中的三百萬斤茶可以換三萬匹馬。明朝需要馬匹來進行戰爭,而西番地區由於經常吃奶酪等食物,必須要飲茶才能保證健康,所以雙方就進行茶和馬匹的交易,但是這種交易長期實行之後,茶葉逐漸成為奸佞之人謀取利益的重要方式,而馬匹卻經常沒有按時送到。楊一清負責馬政之後,他採取嚴厲的手段,重新整頓交易的各項規定要求,禁止販賣私茶,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充分的展現出了楊一清的政治管理才能。

修建邊牆保衛邊境。

楊一清在陝西當政期間,對於明朝邊境地區的邊防建設一直十分的關注,經過他的觀察之後,他發現了明朝的邊鎮地區在軍事防禦的措施上還不夠完善。在當時明武宗剛剛登基之時,敵人就率領著軍隊入侵了固原,但是當時總兵曹雄的軍隊卻因為被隔斷,沒有及時的傳遞消息,軍隊沒有進行援助。雖然這次的入侵事件因為楊一清的聰明才智,故佈疑陣嚇退了侵略者,但是一旦被敵人識破,產生的後果就會十分嚴重。楊一清由此也意識到在邊防方面明朝存在的不足支出,根據張廷玉在《明史·楊一清傳》中記載,楊一清上書朝廷“請遣大臣兼領之”。劉大夏對於楊一清的提議十分支持,由此也促使了楊一清總制三鎮地區的軍事事務。

賢臣良將:明朝4朝元老,能文能武楊一清

除了在三鎮方面的軍務進行統領之外,楊一清還認為,要想保證邊境地區的安全,還需要修建邊防的防禦體系,在他被提拔為右都御史之後,他就向統治者提出了修建邊牆的建議,並且也得到了當時的統治者同意。雖然統治者同意了修建邊境的城牆,並且“大發帑金數十萬,使一清築牆”,但是,楊一清卻還是擔心會存在隱患,因為修建邊牆是一項耗時長,並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工程,一向深謀遠慮的楊一清也看到了修建邊牆時可能會受到的阻礙,根據楊一清自己在《關中奏議》中就曾針對修建邊牆的事情進行了長遠的思考,他說:“建此大議,興此重役,一勞永逸,誠非得已。但興工之初,動勞民軍,難保無怨。”

事實上,楊一清的這種擔憂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最終造成邊牆不再繼續修建的卻並不是民怨,反而是朝廷內部的宦官集團所導致的。當時的明朝正處於一種激烈的矛盾衝突的狀況,朝廷中的政治大臣於劉瑾為首“八虎”宦官集團正進行相互的鬥爭,朝廷中的許多政正直的大臣都在宦官們的打壓之下紛紛辭官,其中就包括楊一清的提攜者劉大夏,朝廷中的大權落到了宦官集團的手中。楊一清與宦官集團尤其是與劉瑾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所以楊一清自然很擔心自己邊牆修建的工作。

賢臣良將:明朝4朝元老,能文能武楊一清

在正德二年的時候,邊牆的修建工作雖然按照規定的日期正式啟動了,但是好景不長,掌握權力的劉瑾開始因為楊一清不依附於自己而對楊一清進行嚴重的打壓,楊一清在劉瑾的迫害之下,也選擇了辭官卸任。劉瑾為了獲取更多的錢財就教唆明武宗不再修建邊牆,明武宗由此下旨修建邊牆的事情就此作罷。

楊一清苦心經營的邊牆修建事業因為劉瑾的一己之私而化為了泡沫。修建邊牆對於國家的邊境安全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邊牆的防禦作用能夠更好的保衛國家的發展,雖然邊牆最終沒有修建成功,但是從楊一清上書申請修建邊牆中,也能深刻的體現出他的武將之才,充分的展現出他的軍事戰略的智慧。欣慰的是,根據鄧世龍在《國朝典故》中記載,嘉靖皇帝批示“如一清初議,速發幣儲佐之,勿靳費”,楊一清修建邊牆所付出的心血最終得以實現。

剷除奸佞宦官劉瑾。

劉瑾作為朝廷中“八虎”宦官集團中的一員,在他權傾朝野的時候,她為非作歹,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不斷地謀取私利結黨營私,陷害朝廷中的正直官員,對於楊一清進行了許多的迫害,楊一清在劉瑾的迫害之下也被迫辭官,劉瑾為了謀取更多的錢財,他甚至還停止修建了當時對於明朝邊防安全極為重要的邊牆,而當時主張修建邊牆的正是楊一清。因此楊一清與宦官劉瑾之間存在很深的矛盾衝突。

賢臣良將:明朝4朝元老,能文能武楊一清

在當時的宦官集團當中,有一個叫做張永的人,他雖然也是“八虎”的成員之一,但是張永與劉瑾之間的關係並不好,反而是與他共同平定叛亂時的楊一清關係密切,而楊一清正是抓住了宦官集團內部之間的矛盾,開始找尋機會來除掉劉瑾。根據張廷玉在《明史·楊一清傳》中記載,楊一清在曾與張永討論劉瑾的事情,並且勸說張永主動對於劉瑾所做的各種壞事向皇帝一一揭發出來,並且跟張永說“言出於公必濟”,揭發出來劉瑾之後,張永必然會受到皇帝的重用,還可以得到天下百姓的擁戴,在劉瑾的勸說之下,張永感嘆“嗟乎,老奴何惜餘年不以報主哉”之後,就主動的承擔起了揭發劉瑾的事情。

事實證明,楊一清的這個計謀確實是十分正確的選擇,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就輕鬆的將劉瑾這個明朝的最大宦官給拉下馬,統治者也終於認清劉瑾的真實為人,將劉瑾斬殺了,明朝時期的宦官干政的情況已經有所緩解了。雖然在剷除劉瑾的事件中主要的執行人是張永,但是如果沒有楊一清的謀略,劉瑾也不會如此輕鬆的就被剷除。楊一清在與宦官集團的鬥爭過程中,與我國古代其它朝代中的文官們並不相同,楊一清沒有直接的與宦官集團針鋒相對,而是採取了挑撥離間之計,輕鬆地戰勝了勢力強大的宦官集團,這也是楊一清所具備的政治謀略深層次的體現。

賢臣良將:明朝4朝元老,能文能武楊一清

楊一清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具有很強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人,他十分的淡泊名利,對於自己在職期間的每一項功勳他都十分看淡,為人也是十分的寬容大量。在他如此之長的在職期間內,他充分的發揮了自己多方面的才能,為明朝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參考文獻

  • 張廷玉,《明史·楊一清傳》
  • 鄧世龍,《國朝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