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1、房玄齡 [唐] 唐朝十八大學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國古代十大名相,唐朝宰相(579~648)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房玄齡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傑出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房玄齡智能高超、功勳卓越、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群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是對他特有的名臣氣度、良相風格的贊言。作為一名雅士,他頗具可佩可學的典範;作為一代勳臣,他堪稱可歌可頌的……[詳細]

2、杜如晦 [唐] 唐朝十八大學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85~630)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國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從祖杲為北周、隋顯官。 杜如晦自少聰悟,好談文史,是個典型的彬彬書生。隋煬帝大業年間作為候補-,只補個滏陽尉的小官,不久就棄官回家。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時,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不久,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內英才雲集,日後於已不利,就以朝廷名義把許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從秦王府中調去外地任職。房玄齡當時對李世民講:“府僚去者雖多……[詳細]

3、長孫無忌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94~659)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中國唐代宰相。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其祖出自鮮卑拓跋部貴族。父長孫晟,隋時名將;妹為太宗皇后。無忌善於謀劃,從小就和李世民親善,太原起兵後,常從世民征伐,參與機密。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他是策劃和組織者之一。貞觀年間,歷任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封趙國公,與房玄齡等同為宰相。貞觀十七年(643)太宗廢太子李承乾,無忌以母舅和元勳的地位決策立晉王李治。二十三年,太宗病危,他和……[詳細]

4、尉遲恭 [唐] 唐朝名將(585~658)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尉遲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陽人。青年時以勇武聞名鄉里,參加了劉武周起義軍,並和宋金剛率軍南下,陷唐晉陽、澮州,大敗李淵軍隊,俘虜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獨孤懷恩、唐儉、於均、齊世良等 5名唐將。公元 620年被李世民戰敗於美良川,覆被圍困在介休,經勸降,他和劉武周的另一將領尋相歸附了唐朝。李世民讓他當右一府統軍。時隔不久,尋相等又相繼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將對尉遲恭也產生了懷疑,把……[詳細]

5、魏徵魏徵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國古代十大謀士(580~643)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鉅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 葬禮從簡。 同年入凌煙閣。 魏徵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詳細]

6、李靖 [唐] 唐初傑出的軍事家將領(571~649)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李靖(571—649),字藥師,原名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出生於官宦之家,唐初傑出的軍事家將領、軍事理論家。李靖出生於官宦之家,隋將韓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於受家庭的薰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父親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他的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論兵……[詳細]

7、李孝恭 [唐] 唐朝宗室,大將(591~640)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李孝恭(591—640年),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唐朝宗室,大將。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父親李安,隋朝時任領軍大將軍,唐初封為西安王。貞觀十四年(640年),李孝恭暴病而死,時年五十歲行軍元帥武德初,以趙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餘州。又任荊湘道行軍總管,用長史李靖計,擊降蕭銑,並遣李靖等招降嶺南各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軍元帥,率李靖等諸將,鎮壓……[詳細]

8、蕭瑀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75~648)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蕭瑀,(公元575年—648年),蕭皇后的弟弟。蕭瑀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能書,骨鯁正直,並深精佛理。被隋煬帝疏斥,唐朝時深得李淵信任。蕭瑀,字時文,祖藉黃連(今福建省清流縣)其祖父是後梁宣帝蕭詧,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蕭統。與唐朝爭地的蕭銑還屬他的子侄輩親族。隋煬帝皇后蕭氏是他親姐姐。蕭瑀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能書,骨鯁正直,並深精佛理。以皇后親弟之重,蕭瑀在隋朝年紀輕輕就已做到銀青光祿大夫的……[詳細]

9、段志玄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598~645)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段志玄(598-645年),漢族,唐初齊州臨淄(今濟南市)人。其父段偃師為太原書佐。李淵起兵時,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於潼關之戰擊敗隋將屈突通,後以功授樂遊府驃騎將軍。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中,與尉遲敬德等討殺李建成和李元吉。貞觀十一年(637年),被改封為褒國公,貞觀十二年(638年),拜右衛大將軍,貞觀十四年(640年),加鎮軍大將軍。貞觀十六年(642年)病卒……[詳細]

10、劉弘基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582~650)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劉弘基--(582-650年) 雍州池陽(今陝西涇陽)人 劉弘基父劉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蔭為右勳侍。大業末年,為避免從隋煬帝徵高句麗,故意私宰耕牛犯罪,被縣令關進監獄。自太原起事便追隨李淵父子,與李世民友善,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玄武門之變擁立有功。貞觀年間因多次-被-,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將他貶官。太宗征伐高句麗,劉弘基又為前軍大總管,力戰有功。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病死,……[詳細]

11、屈突通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557~628)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屈突通(公元557~628年待考),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數民族,屈突氏,隋末唐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的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遼寧朝陽),後家長安。父親屈突長卿,北周時任邛州(治臨邛,今四川邛崍)刺史。屈突通“性剛毅,志尚忠愨,檢身清正,好武略,善騎射。”(《舊唐書·屈突通列傳》) 屈突通之父屈突長卿,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性格剛直、堅毅,擅長騎射……[詳細]

12、殷開山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622)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殷開山,名崤,以字行,京兆鄂 (今陝西 鄂縣)人。為隋太谷長。六一八至六二六(唐高祖年間)召補大將軍掾,歷遷吏部尚書。諡日節。涉書,工為尺牘。在四大名著《西遊記》中,他是當朝宰相,因看重了陳光蕊的才學,將自己的女兒殷溫嬌許其為妻,殷溫嬌後來生了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唐僧。殷開山世居江南,後徙京兆鄠縣(陝西戶縣北),李淵舊部。攻長安破魏文升有功,賜爵陳郡公。平薛舉淺水原之戰兵敗削職,旋從平薛仁杲……[詳細]

13、柴紹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578~638)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柴紹(578—638年),字嗣昌,漢族,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紹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歷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軍縣公;父親柴慎,為隋太子右內率,封鉅鹿郡公。柴紹出身於將門,自幼便“趫捷有勇力”(《舊唐書·柴紹列傳》),以以抑強扶弱而聞名於少年時便當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煬帝長子)的千牛備身(陪伴)。唐國公李淵也將三女兒(即後來的平陽公主)嫁給了柴紹。唐朝建國……[詳細]

14、長孫順德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長孫順德是李世民文德皇后的族叔。從李淵父子太原起兵,一路上攻城陷地,多參與其間,高祖即位,封薛國公。玄武門之變站在李世民一邊,率兵與李建成餘黨大戰。太宗即位後以宮女賜之。貞觀年間,長孫順德居官貪婪,幾次被削爵,最後病發身死。李世民仍念舊情舊功,贈荊州都督,諡曰襄。貞觀十三年,封邳國公。(死後改封)長孫順德,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親長孫愷,隋朝時任開府。順德在隋朝時……[詳細]

15、李勣 [唐] 徐茂公(594~669)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英國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績”),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厥、高句麗,功勳卓著。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詳細]

16、張亮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646)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亮(?-646年),鄭州滎陽人(今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張亮早年以務農為業,後投靠瓦崗,隸屬於徐世績部下,隨徐世績降唐。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擔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在洛陽招募私黨時,被告發下獄,拒不招供,因而有功,後封長平郡公,授懷州總管。貞觀年間,張亮歷任御史大夫、光祿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長史、工部尚書、洛州都督,封鄖國公,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後揭發侯君集……[詳細]

17、侯君集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643)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侯君集(?~643年),唐初大臣。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縣)人。他跟隨李世民征戰多年,屢立戰功,尤其是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奪取帝位的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後因參與皇太子李承乾謀殺魏王李泰的活動,被唐太宗處斬。侯君集自幼好習武藝,性格驕悍。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底,李淵父子領兵攻克長安後,他投入秦王李世民部下為將,跟隨李世民東征西戰,屢立戰功,被授予左虞侯、車騎將軍之職,封全椒縣子。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詳細]

18、虞世南 [唐] 唐朝十八大學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初唐四大書法家(558~638)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虞世南南朝陳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終年81歲。越州餘姚(今浙江)人。字伯施。他在陳、隋二代都做過官,入唐時已上年紀,唐太宗讓他當了“參軍”。貞觀七年封為永興縣子,又一年進封為縣公,故後人也稱虞永興。虞世南幼年學書於王羲之七世孫,著名書法家僧智永,受其親傳,妙得“二王”及智永筆法。虞世南為人沉靜寡慾,志性剛烈,議論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書法,筆勢圓融遒勁……[詳細]

19、張公謹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594~632)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公謹(594年-632年),字弘慎,漢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初期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曾在唐與東突厥的戰爭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另外,在玄武門之變中輔佐了日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張公謹開始在王世充手下為官。高祖李淵建唐,張公謹歸國,後為尉遲敬德等人薦於李世民,引入幕府。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讓占卜的人燒龜甲卜吉兇,張公瑾恰巧從外而入,拿起龜甲扔在地上,進言道:「凡行卜籤,是以決嫌疑,定猶豫,現在舉事不疑……[詳細]

20、程咬金 [唐] 程知節(593~665)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別名程知節、程義貞、阿醜,唐朝開國元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程咬金隨唐太宗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玄武門事變助李世民奪得帝位;官至左衛大將軍,兼檢校屯營兵馬,封爵盧國公。665年2月27日,程咬金在懷德里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號襄公,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人物生平效力李密程咬金是濟州東平縣斑鳩店鎮斑鳩店村人。驍勇善戰,善於騎馬用槊擊刺。大業……[詳細]

21、唐儉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579~656)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唐儉(579年—656年),字茂約,漢族,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儉生於亂世之北周大象元年(579),卒於唐高宗顯慶元年(656),經歷三朝五帝,年近八旬而逝,可稱當時官場的老壽星。少年時代的唐儉,家為世代官宦,族是望族名門,可謂用不厭細,食不厭精,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薰陶,養就落拓不羈、豪爽無忌的性格,不屬中規中矩之子。然而,天性歸天性,教化歸教化,唐儉對長輩卻是尊重有……[詳細]

22、秦瓊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638)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秦瓊(?-638年),字叔寶,隋末唐初名將,封爵翼國公(死後追改胡國公),是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瓊曾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帳下任職,最後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參與玄武門事變,助李世民奪得皇位。因常年征戰,秦瓊也時常病痛纏身,於貞觀十二年(638年)病死,追贈徐州都督。人物生平早期經歷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隨大業年間,秦瓊在隋將來護兒帳下任職。秦瓊母親去世後,來護兒派人前……[詳細]

23、高士廉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75~647)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儉,字士廉,以字行,漢族,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代開國功臣,北齊清河王高嶽之孫,高勱之子。他出身於官宦之家,其妹為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妻,生一子一女,子為長孫無忌,女為長孫氏。妹夫長孫晟病故後,高士廉將妹、外甥全接到自已家中撫養,恩情甚厚。高士廉看到李淵次子李世民才能出眾,便將外甥女長孫氏許配給了他,就是後來的長孫皇后。高士廉,李世民長孫皇后、長孫無忌的親舅舅,……[詳細]

24、劉政會 [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635)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劉政會(?-635年),漢族,滑州胙城(今河南滑縣)人。祖劉環雋,曾任北齊中書侍郎。政會於隋大業年間為太原鷹揚府司馬,後率兵投靠李淵麾下。李世民派劉政會至太原告發王威、高君雅謀反,斬之。武德初年,留守太原,經營後方。劉武周進攻太原時被俘,後獲救。入唐後,歷任刑部尚書,光祿卿等職,封邢國公。貞觀九年(635年)卒,諡曰襄。劉政會祖環雋,北齊中書侍郎。政會,隋大業中(公元611年)為太原鷹揚府司馬。高……[詳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