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來鏹菜刀!”清晨,在小區聽了一聲懷舊的吆喝


“ 磨剪子來鏹菜刀!” 清晨聽了一聲懷舊的吆喝。在小區廣場斑駁的樹蔭下,一位頭髮斑白的老人和他的三輪車,兩塊簡易招牌,還有個四腿的長條木凳,引來小區許多人圍觀。

童年的記憶中,磨菜刀的人是把長條木凳扛在肩上,走街串巷,一邊走一邊吆喝:磨剪子來鏹菜刀!

磨剪刀手藝人姓蘇,山西稷山人,今年72歲,在運城已經生活了21年,磨剪刀也有20多年了,只要天氣晴好,老蘇就會開著三輪車遊走在運城的老街、小巷裡,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磨十來把剪刀、菜刀,每把收費3、5元。

工業化時代,這種磨剪刀吆喝聲已經漸行漸遠,剪刀、菜刀用舊了就更新,不像過去用鈍了反反覆覆磨,磨刀人這個70後、60後記憶中的職業差不多快消失了。老蘇說已經很久不掙錢了,一天下來也就是四五十元的樣子,僅夠他老兩口子日常開銷。

不掙錢,為啥老蘇還要堅守?老蘇說,人又不能完全為金錢活著。只要生活有需要,我就不想停下來。果真這樣,小區裡,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聽到磨剪刀鏹菜刀的吆喝聲就趕緊拿了自家的菜刀、剪刀出來磨,大家圍在一起看著他幹活,很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


老蘇磨起刀來特別專注,騎馬狀跨在長凳上,長凳一頭放著一塊磨石。這是一把裁減衣服的剪刀,很久不用了,主人拿出來給保養保養,老蘇先是將表面的鐵鏽褪去後再在一塊細膩的青磚上細磨,邊磨還要一邊沾點水增加潤滑度。

磨刀看著簡單,可一般人真還掌握不了,刀刃的鋒利與否完全取決於磨刀人的經驗。尤其是磨剪子,刀刃快只是一方面,關鍵是剪刀兩片要和合,而且還得耐使,老蘇說他磨過得剪刀保你使用一年以上。

給顧客磨好的菜刀和剪刀,老蘇用紙包起來,等待主人領取。老蘇說他不會微信支付,因此特意聲明:收現金。

現今城市高樓林立,到處是琳琅滿目店鋪,有一個老頭兒堅持一門手藝,引來眾人駐足觀看。

除了磨剪子鏹菜刀,老蘇還有修自行車的手藝,老了就是想尋個事幹,能急人所需,能掙一塊是一塊。

老蘇出工時帶著隨身聽,閒暇時,放一段蒲劇唱段解解悶。

生活已經小康水平,但更感念記憶裡的那些古老手藝,忘不了有時代烙印的磨刀人 ,那是生活,才叫過日子。 -------------------- 原味記錄鄉土鄉愁,原創作品盜圖必究,頭條號“老寧攝影”期待您的關注,喜歡請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