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園集團:格力入主 隱憂未消

格力集團從來不缺新聞。日前,集團“放棄”了控股20餘年的格力電器,轉身將長園集團納入麾下,兩度舉牌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並表示將繼續增持後者3%~5%的股份。不過,被格力格外厚愛的長園集團並非“乖乖寶”,業績大幅虧損、頻頻出售旗下資產、高管離職、被監管層立案調查……長園集團如何破局?備受市場關注。

長園集團:格力入主 隱憂未消

格力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

2019年10月30日晚間,長園集團公告稱,格力集團全資子公司格力金投於2019年8月13日至10月30日增持公司股份661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截至10月30日,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動人金諾信合計持有長園集團股份1.3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此次權益變動後,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動人未來6個月內將以5.5元/股至7.5元/股的價格區間增持公司3%至5%的股份。

事實上,早在2018年5月,格力集團就已向長園集團股東發起要約收購,收購股份數量達2.65億股,佔長園集團總股本的20%,同時強調不以謀求控制權為目的。不過,由於珠海市國資委不同意格力集團報送的收購方案,該次要約收購以失敗告終。

2018年3月14日至2019年8月6日,格力集團及一致行動人通過上交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長園集團股份6618萬股,佔長園集團總股本的比例為5%。2019年9月25日長園集團發佈公告稱,8月13日至9月24日,格力金投增持長園集團股份3724.18萬股,佔長園集團總股本的2.8135%。至此,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動人金諾信合計持有的股份達到1.03億股,總持股比例為7.8135%,超過原第一大股東山東科興藥業有限公司,成為長園集團第一大股東。

據悉,長園集團主營業務包括兩方面,一是工業及電力系統智能化數字化,重點佈局發展公司優勢的智能電網和智能製造領域;二是電動汽車相關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業務。長園集團時任董事長許曉文曾向媒體表示,格力集團主要看中長園集團在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裝備業務上的發展。長園集團公告也表示,格力集團看好長園集團未來的發展前景,格力金投與金諾信成為長原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將繼續積極支持上市公司的發展。

不過,被巨頭加持的長園集團日子並不好過。今年5月31日晚間,長園集團即公告稱,因涉嫌信披違規,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鑑於此,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如果投資者於2016年6月8日至2018年12月24日期間買入長園集團,並在2018年12月25日之後賣出或繼續持有並曾造成一定浮虧(無論是否解套)均可發起索賠,您只需將姓名、聯繫電話與交易記錄(建議為Excel文件)發送到[email protected]的郵箱,參與由《證券市場紅週刊》“民間維權”欄目組織的索賠徵集活動,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廣大投資者在獲得賠償前無須支付任何律師費用。

長園集團:格力入主 隱憂未消

業績鉅虧 頻繁拋售資產

10月28日晚間,長園集團披露的2019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2.15億元,同比下降21.98%;淨利潤則虧損5.13億元,同比下降140.11%(上年同期盈利12.78億元)。公告表示,業績虧損主要是由於2019年8月完成對中鋰新材增資後,公司持有中鋰新材股權比例由90%降至30%,發生投資損失5.75億元。此外,報告期營業收入下降11.87億元,導致淨利潤下降。

此外,由於資金緊張,為了回籠資金,長園集團已經頻繁出售旗下資產。就在公佈三季報的同一天,長園集團同時公告稱,為提高資源管理效率,盤活公司存量資產,將其位於深圳科技園西區33棟東首層房屋物業以2025萬元出售給該物業現租戶自然人林淡,預計產生稅後收益1292.12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此前的8月6日,長園集團公告稱,公司與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主體簽署協議,轉讓長園維安77.73%股權,作價3.5億元。10月29日,長園集團發佈進展稱,長園南京已收到了標的資產轉讓價款的50%,即3.02億元,後續該部分款項將用於歸還銀行貸款或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除了業績大幅下滑,依靠甩賣資產維持“生計”,長園集團高管頻繁離職也加劇了外界擔憂。9月25日,長園集團副總裁張琛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仍繼續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而另一副總裁餘非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仍繼續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對於長園集團後續相關事項進展,《紅週刊》將持續保持關注。■

長園集團:格力入主 隱憂未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