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工資已經滿足不了你的生活,而你又沒有別的好工作,你會怎麼辦?

CC楊


“錢越來越不夠花了!”這恐怕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什麼都漲價,就是工資不漲!”這恐怕是很多人經常抱怨、調侃的事情。

“月月光、月月還花唄、月月還信用卡。”這恐怕是很多人面臨的消費窘境。

“還房貸、還車貸,不敢輕易辭工作!”這恐怕是很多人面臨的最大壓力。

……

倘若面臨這些壓力窘境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該如何減緩、擺脫困境呢?

——

——01開源節流,勤儉節約。

簡單來說,開源節流就是儘量開拓自己的經濟收入來源,儘量減少自己不必要的支出花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想要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環境機遇的加持,是自身努力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所以,“開源”不好實現(有一定的滯後性),“節流”就是我們首當其衝的事情——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減少不合理的花銷,儘量減少非理性攀比,儘量延遲對物質的享受慾望。

舉幾個例子:

能在家吃飯,就不要去飯店吃飯(減少不必要開支);

能遲一天買車,就不要早一天買(延遲享受);

能買10萬元的車,就不要買20萬元的車(合理消費);

不要因為別人買了什麼名牌衣服鞋包,自己就非理性跟風(減少非理性攀比);

……

在“節流”基礎上,我們還應該從根源上,樹立“勤儉節約”的家風和作風。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認為,儉是福氣的來源,一個人的福氣是從廉潔、清廉、節儉開始的。一個人因為勤勞而健康,一個家庭因為節儉而興旺。

家儉則興,

人勤則健;

能勤能儉,

永不貧賤。

這十六個字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留給子孫的箴言家訓,也是曾國藩留給後人興家、旺家的不二法門。尤其在“消費升級、攀比嚴重、物慾橫流”的消費環境下,能夠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家風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也是正確消費觀念的根基基礎。

——

——0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學會存錢。

“年輕就該買買買!”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趁著年輕,要敢於給興趣愛好投資買單!”

……

最近幾年,關於“提前消費”、“興趣消費”、“分期消費”、“為夢想消費”的文章論調此起彼伏,已然紮根在很多年輕人的消費觀念當中。“花明天的錢讓今天的自己活得更好”,這種現象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新的價值追求。

《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指出:相較於走“儲蓄型路線”的父輩們,如今的年輕人更習慣信用消費,提前享受,分期消費。非但不充錢了,反而還有透支明天的工資收入。

有的年輕人為了健身運動,不惜辦幾千塊錢的健身卡;

有的年輕人為了朋友圈的炫耀和攀比,把自己的工資都花在了旅行和品牌飾物上;

有的年輕人為了更精緻的生活,喝幾十元的咖啡,吃幾百元的西餐。

……

對於家庭情況好的年輕人,他們有能力享受更高級的衣食住行。但是有些年輕人家庭情況並不突出,卻因為網絡上錯誤的消費引導,導致自己“入不敷出”的尷尬局面。

所以,想要擺脫“月月光、月月還花唄、月月還信用卡。”的尷尬局面,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要給網上“非理想的宣傳標語”所洗腦。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來定製自己的消費結構,儘量減少對未來的透支消費。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養成“存錢”的習慣,不管自己工資是多是少,每個月都要拿出一部分儲存起來。一方面積少成多,給自己積攢一些後盾底氣,應對一些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剋制我們的非理性消費,給自己保留一些消費底線。

事實上,隨著年級的增長,我們自然而然會認識到“存錢”的重要性。前期不充錢,後期就會受到“錢”的制約。像“花明天的錢讓今天的自己活得更好”這樣的消費觀念,只會讓自己來未來的日子裡更加被動。

——

——03認真工作,儘早升職加薪。

每個人都盼望自己早一點升職加薪,給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優異的物質環境。然而,工資的多少是有一定滯後性的。

昨天的努力程度,決定今天的工資水平;

今天的努力程度,決定未來的工資水平。

當我們發現“工資水平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生活開支”的時候,一方面要勤儉節約,合理消費,另一方面要多籌謀、多努力,多改變。

反思過去,衡量自己當下的收入高低;

立足當下,提高未來的收入水平;

然而,有的人不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滯後關係,他們剛剛努力不久,發現工資收入毫無提高,就開始怨天尤人、不知所措、迷茫焦慮。這種急功近利的負面心態,非但對“升職加薪”沒有幫助,反而導致一些人半途而廢、誤入歧途。

所以,想要“升職加薪”,就應該多一些忍耐、堅持和專注,從而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魏晉寒


題主說的就是目前的我。

一、我的壓力來源。

我是一名三線城市的公務員,在結婚生子還房貸之前,我沒有什麼壓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但是2015年買了房子之後,開始還房貸,壓力陡增。然後結婚,2016年有了寶寶,現如今寶寶已經三歲多,馬上面臨上幼兒園。

父母都是農村的,沒有退休收入。目前我是處於上有老,下有小,還要還房貸的狀態。孩子的教育條件,父母的養老水平,自己的事業發展,每一點都是壓力的形成因素。

30出頭的年紀,我就有了焦慮綜合症。一切都是源於我的收入,滿足不了生活的需求。

但是我又沒有勇氣辭職。因為公務員是我當年費盡九年二虎之力才考上的,不忍心丟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不知道辭職之後還能幹什麼,我怕辭職之後發展的更差,而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了回頭路。

就這樣,焦慮一直與我如影隨形。

二、醒悟後的我

後來我逐漸意識到:痛苦的根源,在於你的慾望超過了你的能力。

我一個月只能掙5000塊,卻總是想著如何能掙10000塊。而且,每天苦思敏想,問題卻還在那裡。

最重要的是,這種焦慮狀態,會影響你的正常工作,影響你家人的情緒。當有幾個跟我一起進入單位的人陸續提拔為幹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啥也不是。

這種痛苦,實在難以言喻。我的痛苦不是因為我沒有被提拔,我的痛苦,是緣於幾年來,自己被焦慮纏身,什麼正事也沒幹,卻幻想著天上掉餡餅。

幸好,我意識到了這一點。

痛定思痛,從那之後,我開始不再焦慮。因為我知道,我深切地知道,焦慮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三、行動是治癒焦慮的良藥

只有行動才能真正為生活帶來改變的可能!

從那以後,每天上班時間,我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下班之後,尋找其他可能。我讀書、寫作、在網上加了學習社群,大家一起健身、跑步、寫文章。慢慢地,居然找到了久違的快樂。

我重拾吉他。繼續練琴,認真研究吉他教學方法,在週末的時候去琴行兼職做吉他老師。在此期間,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彈琴,組樂隊,唱歌,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如今,我堅持寫反思日記,堅持讀書,堅持寫作。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也得到了家人和同事的肯定。

最後,我想告訴題主,面對壓力,焦慮沒有一點用處。焦慮不會幫你解決問題,反而會加重你的心理負擔,讓你成為只會怨天尤人的loser!

只有行動,才是治癒焦慮的良藥。

如果你想換工作,那就在業餘時間打探相關的招聘信息並充分做好準備,想辦法培養理想工作需要的能力,增加跳槽成功的概率。

如果你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就去做。有一項興趣愛好,可以幫助你找到生活的樂趣,可以很好地排解職場壓力。

記住,不管你去做什麼,只要行動,都比焦慮有意義。

PS:這是我個人的真實故事,希望對您有用!


闊海在路上


我先來說一個例子吧,那個時候我還在公務員單位工作,單位裡面是有招聘公益崗位員工的。


當時公益崗的工資並不高,扣除五險一金後,大概就2000塊錢左右。我們招聘的公益崗裡有一個年輕小夥子,他的目標是邊在公益崗上工作,邊學習,考取公務員。


畢竟我們部門本身就是人事勞動部門,負責公務員招考工作,公務員面試的考官也都是單位裡面的員工,這一些對於他今後考公務員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由於他目前的工資收入比較低,年輕人社交活動又較多,工資只夠維持基本的生活。


但這個年輕人比較有想法,放得面子,只想靠自己能力多賺一點錢,最開始的時候,他是晚上去跑黑摩的,到後面滴滴出現了,他又用爸爸的車去開滴滴,補充自己的經濟收入,最後他是考上了公務員。


如果工資已經滿足不了生活,又暫時沒有其他好的工作,我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變現狀:


一、開始做副業


就像我前面說的這個年輕人一樣,現在的條件比當時還要好,因為網絡特別發達,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的副業兼職機會,比如滴滴、送外賣、開網店、做自媒體、在網上找兼職任務接單等等。

可能這些副業暫時不可能給你帶來巨大的收入,但是多少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做副業的時間越長,經驗就越多,隨著時間的積累,你的收穫就會變得更多,甚至還有可能超過你的主業,所以當主業的工資收入不夠的時候,副業作入為補充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二、為跳槽做準備


既然你的工資收入滿足不了你的生活,那就說明你的工資收入偏低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開始尋找更好的崗位,找到機會跳槽,與謀求更好的職位和更高的工資收入,有時候更好的收入和更高的職位是要靠跳槽獲得的。


三、注意節流


既然知道現在工資收入滿足不了自己的生活開銷,而目前又沒有能力改變現狀,那我們除了開源之外,還要注意節流。適當縮小縮減開支,減少不必要的應酬,以及不必要的消費。


雖然現在很多信用貸款非常方便,但是我不建議用消費貸款的方式來滿足於自己的生活開支,因為這樣只會讓你的雪球越滾越大,最終負債累累。


錢多有錢多的過法,錢少也有錢少的過法,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收入不高還要裝有錢人。


總之,工作收入已經讓你不能滿足,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改變它。有句老話,樹挪死,人挪活,只要有心、有能力,就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讓收入與自己的生活水平對等。


最怕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紙簿,自己不努力又想要高薪,那麼誰也幫不了。


奈奈姐姐


不得不說,題主的現狀和我一年半以前太像了。


2017年的時候,我就是題主這樣,那個時候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幹了快兩年了,工資沒漲一分,自己還有不少的信用卡要還,然後我自己又是花錢大手大腳的人。


所以,那個時候我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光了,有時還會出現借錢過日子的時候。


那個時候每天想的都是怎麼能多掙錢,還好的事我比較善於琢磨。


那段時間經常看微信公眾號,有次無意之間看到有個平臺可以投稿,看到稿費還不錯,一篇有200塊,然後就想著試試看。


然後我就翻看了他們家之前的文章,嘗試模仿,寫了快十篇了都不敢投,最後實在忍不住,投了兩篇,沒成想運氣還挺好,結果中了一篇,那個月結束我就拿到了那兩百的稿費。


但後面就沒那麼幸運了,後面就嚐盡了各種拒稿的滋味,但也正是我自己的不斷嘗試,終於邁出了這一步,後面為了寫得更好,我就開始報專門的寫作班,然後兜兜轉轉,就簽約了一個大平臺,寫了講書,掙了一些,在後面我就認識了很多厲害的小夥伴。


然後我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飛速提升,去年12月我又遇到了一個機會,來了頭條寫文,直到今天我在頭條已經拿了幾十個青雲,拿到了幾萬塊的收益。


這就是我自己的經歷,希望對題主有幫助。總之一句話,就是要自己不斷去發掘機會,不斷去嘗試,你才能找到更多的收入來源。


其實說到底,題主這樣的情況,還得去發展自己的副業,這份副業可以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比如你喜歡看書,寫文,不妨試試寫作,就比如你在頭條,掙錢的方式有很多種,你可以寫專門的青雲文章,也可以像我這樣專門做問答。


現在頭條有專門獎勵作者的青雲計劃,每個月的第一篇是1000呦,後面中的每篇是300,當然你的文章閱讀高,就還有廣告收益,專欄呀、圈子呀,這些都是可以掙錢的,當然這所有的都得堅持。


還有就是根據自己的行業發展副業,比如你自己設計的,可以嘗試自己接單子,我有個朋友是做攝影的,最開始工資不高的時候,他就自己接其他的單子,幫其他的機構拍宣傳照,後來他還因此跳槽到了這家公司,專門負責攝影和設計方面的工作。


所以你看,錢不夠的時候,只要你願意去發掘,願意堅持,是有很多出路的。


時小慢


我是一名創業者,做的全部都是實體店,91年今年29,算是新型行業,不怎麼起眼的行業往往很多人忽略,現在有個體也有公司,住過20平米的郊區平房,有過一年的低谷期,賣了多半年的早點,人生都是在不斷的經歷,酸甜苦辣自己知道,現在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做非傳統實體經濟實體店(因為傳統門檻很低,又很難賺錢),現在在一個城市有7家店,定個小目標,明年開100家加盟店,不服輸不認命,一定會有出頭天,加油


郭磊出頭天


有計劃花錢。我家的方法。老公交1500元,夠他自己菸酒茶錢。我刨完保險剩3000元。交老媽每月1000元萊錢。每月油1桶100.米20斤60元.麵粉10斤25元.麵條5斤20元.瘦肉10斤150元.雞蛋20斤100元.電費400元.水費125元。這些雜費1000元足夠。剩下1000元。我交通費每月60元.手機費40元.早餐費100元.剩800元。如需出份子錢,或買衣服,不用就節餘了,一般不會超支。


645153118118


題主說的你是誰呢?使我想起一個鄰居,是個教化學的退休教師,七旬有餘、樓下的拉級桶一天翻幾次,撿些能換錢的廢品,有人問他:退休費一月五、六仟′不夠花?他說我的兒子不行啊。

題主是否有個不行的兒子?還是什麼原因掙錢不夠花?想想辦法讓他夠花。

再說說經歷過文革後到開放前這些年的人、不是不夠花,而是沒錢花,怎麼過的,喝稀的省出糧食換錢買衣遮體,穿補的省布票換錢。工資不夠花也就這個辦法了。


用戶馭手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帖子,貼主說他自己是大學畢業後進入外企工作的,工作幾年後收入就有每月1萬元,在他那個二線城市,這個收入水平算還可以了,生活過的也有滋有味的。

然後,他交了女朋友,相處一段時間後,覺得雙方挺適合,就準備買房子結婚。但是呢,這個時候他才發現房價已經從原來每平米5000元,漲到了1萬5千元。

他雖然也存了不少錢,但是根本買不起房子,所以,只能找家裡要錢付了首付。

這樣他每月需要還款5千元,也就是說工資還完房貸後工資幾乎沒剩多少。

他就在帖子上吐槽:“現在日子過的太難了,結完婚發現自己的工資根本不夠養家的,也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多賺點。”



其實,這個現象不是他獨有的, 而且挺普遍的,很多人也都遇到了這個問題。隨著房價越來越高,工資的漲幅速度跟不上房價上漲的節奏,發現工資已經達不到想要的生活了。

那有啥辦法呢?

我覺得可以試試這麼幾個:


1、積極的開源節流,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提高收入。

現在好多人下班後開始開做網約車,多一份額外收入。有的會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找兼職收入,比如, 會計啥的。

同時,還可以縮減開支,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拒絕衝動消費。

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收入,減少支出,進一步提高收入。

2、提升自己,創造升職加薪的機會。

我們可以工作積極主動努力,付出得到領導的認可,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才能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

同時, 還可以利用閒暇時間積極閱讀專業相關的書籍,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儘可能的考取更多的專業證書,以此提高工作中的地位。

還要留意是否有跳槽的機會,遇到合適的職位可以考慮跳槽,以此提高收入水平。

3、學習理財知識,創造額外收入。

隨著通貨膨脹越發嚴重,人民幣存在銀行貶值的風險,可以學點理財知識,買點基金,理財產品等等,來提升存款的附加值。

歡迎關注苑燕兒,一起分享職場收穫, 一起成長。


苑燕兒


首先既然現有的工資滿足不了現實的生活那麼就要學會開源節流,控制成本,加上提高自己,增加收入。

拿我自己的情況來說吧,現在已經出現了題主說的這種情況了,我一個月沒有節假日的話工資到手4000多點,公積金差不多1800出頭,獎金啥的不說了一年多沒發過了,可是生活也得繼續不是。每個月開銷房貸2700出頭,老婆在家帶孩子沒上班,孩子四個月,每個月花費不太清楚,因為都是老婆在給娃買東西,每個月自己的工資也如數上交,沒錢了給老婆說轉幾百零花錢。

前幾天的一天晚上吧,突然想起算算自己今年的收支情況,不算不得了,一算特麼的就失眠了。今年媳婦生孩子花了小一萬,房貸還了24000,加上生孩子前前後後置辦的東西以及後來娃的開銷一共五萬多了,而我今年才發一萬多塊錢的工資(我們工資拖欠比較嚴重),也就是把之前的老本吃得差不多了,算得我心慌慌的,一直到凌晨三四點才睡著覺,第二天給老婆說這事,她安慰我說不急啦,錢慢慢賺就好,咱們以後會成為有錢人的。

以前沒結婚的時候抽菸25的芙蓉王,現在降低標準16的牡丹,或者14的利群,有時候也抽10塊的經典雙喜。好在我們這種單位吃住不用自己掏錢,平時不吃零食不喝飲料,牌局就基本不去了除非真的推不掉的情況下。

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收入,我們領導每個月考的證公司就會給他發四千多,和我的工資持平了,這也不是白來的,每天在工地上面這麼忙還能抽出時間堅持看書考證也是讓人佩服,所以我現在也在努力當中,每天抽一點時間看看書,提高自己的能力。


也不單單是看書考證這一方面,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做一些兼職也是好的呀,或者抽時間學習一門相比你現在更有前途的技能,考慮轉行到其他行業也是可以的。

如果真的沒有別的好工作可以選擇的話,我相信你們單位不可能全部都是和你一樣不能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人,別人能活下去肯定是有別人的長處,可以找他交流一下,自己有什麼問題,如何去改變自己,爭取能做到和他一樣的成績來提高自己收入。


不吃香菜的宸哥


這個情況,再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身上都有吧。

我畢業來深圳的時候,住房一個月就1500,吃也要花1500,因為沒有向家裡要錢,已經借了8000的貸款💰💰💰💰💰……

平均下來,現在每個月要還800多塊。

所以一個月的開銷是3800。

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我得賺到4000塊才能勉強抵過生活。而我的工資剛好就是4000。

可是扣除社保,涼涼呀,入不敷出呀。

想想,剛畢業我拿四千,其實比我那幫同學已經好很多了,有的同學拿2300,頂不住壓力打包都回家了。

我這勉強還能生存。

所以前者這個狀態,不是問題,大把大把的人都是這樣。

沒有更適合的工作也正常,我們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是白紙一張,沒什麼選擇權。

但是白紙我們可以寫字啊,有希望是最重要的。

我同學為啥回家,除了2300顧不上他活命以外,他還沒有任何盼頭,他對這個工作的前景不看好。

我為啥還留下來,雖然我堪堪自保,但是不可能每個月都能穩定消費,肯定會不斷的溢出的。

那是因為我有盼頭呀?我要是熬過了試用期,工資一漲,我不就反虧為盈了嘛?然後我還攢到了工作經驗,以後跳槽還能漲工資。

你現在的工作入不敷出沒關係,你要看看你的工作未來有沒有漲幅,算一算熬多久就能掰回來這個負資產狀態。

如果願意在這個崗位上做下去,可以業餘時間做點兼職,補貼生活。

如果不願意,那就靠這個崗位的工資先撐著,然後學習你想去的崗位的剛需技能,到時候再跳槽就好了。

要是你生活是負擔特別大的,那你就得做好長期準備,預謀一下要潛伏多久,你要從哪個方向深耕殺出一條生路了。

不存在沒什麼能做的!只要你想就能做!(欠幾百萬開外的就不在這個討論範圍之內了,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畢竟深圳三和大神都有上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