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高達5%,很多人卻不願意買?

順通財稅段賢明


民營銀行的存款紅利期只剩下尾巴了,儲戶們快快抓住啊。

在今年第二季度到現在,監管部門不斷在進行管控,壓縮和清理,未來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會越來越低,創新產品也會逐漸消失。目前結構性存款已經整頓起來了,聽說到年底智能存款產品也會被震動,大額存單最高上浮利率也會被限定。這一波紅利期過去之後啊,未來存款市場又會逐步利率下行。

1.不敢存民營銀行。儲戶覺得民營銀行規模太小,從來也沒聽說過,到底有沒有風險,心裡一直不敢做決定,所以眼睜睜的看著這些產品而不敢下手去存。

其實這想法是錯誤的,民營銀行也是我國金融體系重要的一部分,國家在前期也是扶持發展的,同時有些高息存款產品也是地方監管部門同意的。只要是合規銀行的存款產品,為什麼不能買呢?

另外,存款保險保障制度也是嚴格保證著這些存款的安全。只要在50萬之內,購買的是存款類產品,不用擔心任何風險。國家信用是這些產品的最後保障。

2.不知道去哪裡買民營銀行存款產品。民營銀行因為新開設,網點規模少,還有很多是互聯網銀行就沒有網點。所以很多儲戶在城市裡是見不到這些線下營業網點和櫃檯的,他們大多都通過自己的銀行App,以及通過合作其他互聯網平臺進行吸收存款。所以很多儲戶如果不會使用手機進行操作,想存也存不了。

目前民營銀行合作的互聯網平臺也不是非常多,主要就是在那幾家大型互聯網巨頭平臺上合作,例如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陸金所、攜程金融。

3.不敢買民營銀行的創新金融產品。因為受制於我國金融存款產品的監管政策,民營銀行存款產品不能在原傳統產品上進行利率上浮,只能涉及新型存款產品,才能設置更高利率,並且報監管備案。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這三類新型存款產品就是他們吸收存款的主要利器。

很多儲戶對於這三類產品不瞭解,也不懂得其內部設計結構。很怕他們不是存款,而是理財產品,未來會出理財產品的兌付風險。

其實這三類產品都是在央行和銀保監會進行備案的產正規產品,也是監管給民營銀行快速吸收存款,扶持他們發展的默許手段。

4.如果下決心購買民營銀行產品,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其實就抓住核心兩點:

A.在存款宣傳頁面會明確標明存款類產品,一定要看到產品說明有存款二字就可以購買。因為在監管要求中,存款和理財產品分別要明示給投資人,兩者不能混淆。

B.在講述產品收益時,存款類產品明確會使用利率二字,而理財產品只能使用預期收益率這個說法。所以在購買時看清對於收益的表述說明就明確了。

5.抓住民營銀行存款紅利期的尾巴,應該在明年上半年就會消失。經過這一兩年的扶持,很多民營銀行存款餘額已經基本穩定。監管會將扶持政策逐步收回。另外,現在貸款利率逐步下行,存款產品利率也會下行,否則對於銀行的利潤取得會造成比較大的衝擊。其他大銀行因為沒有此政策扶持,現在對監管意見頗多。出於全國一盤棋的考慮,監管已經在收縮扶持降低存款利率。

結構性存款中的假結構性存款產品已經被明令禁止,真結構性存款也要求取得經營資質才能繼續發行。所以原結構性存款中最高6%的產品已經沒有了,目前最高也就是5%。

大額存單最高上浮利率已經被有效控制,現在最高上浮也就是基準利率的53%,最高達到4.2%。

智能存款利率也在下行,而且總髮行規模也在逐步控制。以前最高可以達到年化6%,現在5年期的也最高只能達到5.3%了。

作為儲戶,在現金流未來使用測算對應的情況下,哪個利率高我們就存哪個,這才是一個聰明儲戶的正確選擇。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如果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朋友們好!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高達5%以上,很多人不願意購買。這個可能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很多人不清楚,還有一些人認為交易不方便,還有一些人覺得有風險。

很多人不瞭解

很多人不知道民營銀行發行的這些存款利率比較高的存款產品。現在民銀銀行只允許開設一家實體營業廳,因此,一般民營銀行都是通過網絡發行存款產品,通過網絡提供金融服務。

現在來說民營銀行通過網絡發行了不少的新型存款產品,這些存款產品確實利率挺高的,但是這些產品主要是通過網絡發售,好多人不使用網絡,也就不瞭解這個事情。

好多人不知道,也就不會購買這些產品了。

因此,好多人不瞭解民營銀行發行的這些存款產品,是不願意購買的原因。

有一些人認為交易不方便

對於民營銀行通過網絡發行的這些存款產品,雖然利率較高,但是很多人認為交易不方便,就不願意購買。

如果沒有手機理財的經驗,如果想在網絡上購買民營銀行存款產品,有時候需要下載第三方金融平臺軟件,還要綁定銀行卡等,或者是要下載民銀銀行APP等,這些準備工作可以說都是比較繁瑣的。

好多人一看這麼繁瑣,可能就會認為交易不方便,就不願意購買這些存款產品了。

還有一些人認為有風險

民營銀行存款產品雖然利率較高,但是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些產品有風險。雖然民營銀行也是合法合規的,經過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審批的銀行機構,但是好多人認為民銀銀行沒有聽說過,規模較小,知名度沒有國有六大銀行等知名度大。

因此,好多人認為可能會有風險,就不會購買民營銀行的存款產品。

下表是存款利率表,民營銀行億聯銀行5年期存款產品利率達到了5.88%。


綜上所述,雖然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達到了5%,但是很多人不存民營銀行存款的原因主要是不瞭解,還有就是認為交易不方便,還有好多人認為有風險。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5%的銀行存款,且隨存隨取、靠檔計息,作為儲戶你願不願意買!答案是肯定的,但為何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買的人卻比較少呢!其實,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銷售渠道少、很多人難以接觸

民營銀行所推出的智能存款產品,雖說利率可達到5%以上、最高可達到5.68%,但卻只能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或銀行APP)發行,銷售渠道很少!

沒有效的銷售推廣渠道,很多儲戶都沒聽說過,這種產品,自然買的也就會少很多了!如果,平時都沒接觸過此款產品,沒有深入瞭解過,又如何讓儲戶主動去購買呢!


第二,民營銀行知名度低,儲戶對產品缺乏基本的信任

民營銀行受限於行業監管的規定,線下只有一個網點,對外宣傳力度也有限!如果不是藉助互聯網,恐怕90%以上的人都不知道,有一家叫作億聯銀行的!

再加上,民營銀行相比於傳統銀行,起步時間晚,整體規模較小、知名度也低!你讓一個江蘇的儲戶到吉林長春,銀聯銀行線下網點去存款,這可能性也太低了!

因此,儲戶對於銀行缺乏瞭解,其相隔較遠,只通過互聯網交易,畢竟缺乏一定的保障,沒有看到物理網點,總覺得心裡不踏實啊!

第三,購買需要開通電子賬戶,操作相對繁瑣

還有一點,購買這些“高息”存款產品,基本上是通過手機APP來操作的,還需要先開通銀行電子賬戶才行!這樣的操作略顯繁瑣,很多儲戶,並不願意去花費時間來購買!

另外,對於這種小銀行的存款,儲戶心裡還是有一定顧慮的,擔心資金不安全!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購買此類產品的原因之一!

總之,雖然民營銀行存款利率能達到5%以上,但儲戶不瞭解、不信任、交易也不方便,這就導致了智能存款“叫好不叫座”,看得人多、真正買的人卻往往比較少!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現在存款利率沒有5%,如果有,要看是幾年。

脫離期限談利率高低是耍流氓。

2019年各銀行存款利率表如下:



銀行存款5%的利率應該是很少見,即使有,期限應該是五年以上。

所以,先注意不要被騙!

而現在有多少人敢把錢存五年以上不動呢?

稍微懂點投資和理財,也不會選擇5%的定存。

按7%的通貨膨脹率,這個還不夠錢貶值的速度 不存,還有什麼別的選擇呢?

  • 買房
  • 投資股票
  • 投資指數基金
  • 買一年期以內流動性好的保本理財
假設如果同樣5年不用這筆錢,按1萬本金來算

5%的定存:5年利息2500元

4%的1年內期限理財,利息可以滾動再投資,5年後有:

1*1.04*1.04*1.04*1.04*1.04=12166元

5年相當於賺利2166元

如果保本理財有5%,那5年利息變成2763元

這和定存沒差多少,但錢流動性更好,可以考慮幹別的事情或投資

如果是投資,收益大概率比長期定存高

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投資渠道

同時謹記,一定要保本,不要損失本金


歡迎關注”財經大表姐“,通俗易懂說財經!


財經大表姐


為什麼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超過5%,卻有很多人不願意買?這個問題我肯定有資格回答,因為我知道民營銀行很久了,但是我從來都沒有買過任何一款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也不會去買。為什麼我不買呢?

第一,5%的民營銀行智能存款對我來說並沒有吸引力,作為投資,我更傾向於獲得更高的收益,所以對於投資理財的資金,我一般是購買優質的藍籌公司長期持有,以及對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進行長期定投,年化收益率並不比智能存款低。

第二,這些超過5%利率的智能存款,一般都是五年期的智能存款,五年期對我來說實在太長了,我不知道中途會不會使用資金,不利於變現,雖然說有些智能存款可以提前支取採用靠檔計息,但靠檔計息的利率比較低,與買智能存款的初衷不符。

第三,我一般穩健理財部份是通過支付寶來進行,有些是在微信的理財通,而很多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是通過其他渠道發行,比如京東金融,我從來不用京東金融,所以我也不會單純為了買這個智能存款而去下載使用,到時購買還要開一大堆賬戶,覺得麻煩。

這就是我自己不願意買民營銀行存能存款的原因,其他人肯定各有各的原因,對於理財,其實並不一定說利率高就一定所有人搶,理財沒有最好的方式,只有適合自己的方式,除了利率,還有其他因素需要考慮。


財經宋建文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高達5%,確實有很多人不願意去存,至於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願意把錢存民營銀行利率5%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不熟悉民營銀行

民營銀行是近幾年才慢慢盛起的,大家所屬於的是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城商銀行,農商銀行,而民營銀行確實比較陌生,所以很多人對民營銀行不熟悉,把錢存幾年不踏實,覺得不安全,寧願不錯,選擇把錢存中大型商業銀行。

原因二:存款利率5%不可信

根據當前各大銀行的存款利率來看,中大型商業銀行五年期的大額存單,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也是4%或者4.5%之間,真正存款利率達到5%的寥寥無幾,很多人覺得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高達5%值得讓人懷疑,覺得不可信。

原因三:不滿足年利率5%的收益

其實有很多人懂理財的,自己的資金都不願意存銀行吃低利息的,在這些人眼裡即使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達到5%也覺得太低了,實際走不過通貨膨脹率,所以把錢購買其他高利息的產品,比如說投資實業,用來炒股,股票漲停就10%收益,根本不把年利率5%放眼裡,覺得太低的收益了。

原因四:不知道怎麼存

其實民營銀行都是在互聯網上存為主,實體營業部非常少,想要存民營銀行存款,大部分都是通過網上辦理存款,從而大幅增加存款業務的麻煩,讓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存?去哪裡辦理?從而知難而退,想存民營銀行高利率但不知道操作,無能為力。

原因五:民營銀行口碑差

各大銀行當中口碑最差的自然就是民營銀行,由於民營銀行剛成立不久,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從而導致口碑不良都是正常的。這個因素也許也會讓更多人不願意存民營銀行。

綜合以上五大原因,這些原因就是我個人認為儘管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高達5%,同樣有很多人不願意把錢存民營銀行的真正原因。


老金財經


民營銀行的存款的利率最高已經不止5%,2019年年初時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最高可達6%,現在雖然存款利率有所下降,但是有些民營銀行的存款,一年期的利率是可以達到5%左右,存款利率很給力,民營銀行存款利率如此給力的前提下,為什麼很多人不存民營銀行銀行存款?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民營銀行因為沒有實體網點,需要通過全線上購買存款產品,有些老人或者是年齡大的人購買民營銀行存款產品操作不方便。

第二:線下購買銀行存款習慣已經養成,過去我們購買銀行存款產品,基本都是通過線下網點購買,突然有一天需要全線上購買銀行存款有不習慣,另外線下購買的銀行存款是有相關的紙質文件,有實物存款證明,心裡上安全感受好些。

第三:民營銀行市場知名度不高,不像六大國有銀行,幾乎人人都知曉,很多銀行的民營存款的產品雖然利率高,很多人不知曉有如此好的存款產品!

第四:是最重要的一點,很多人認為民營銀行因為是民營的,非國營的,的存款安全性沒有保障,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銀行存款的安全性其實相差不大,特別是本息50萬元以下的存款安全性所有銀行基本都一樣,因為本息在50萬元以下的存款有《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發生風險時由國家賠付。

是否建議購買民營銀行存款

上面已經提到本息在50萬以內的銀行存款,所有的銀行的風險基本一樣,我們理財的目的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量提高收益率,民營銀行的存款的利率相比於其他銀行是有較大優勢,所以說民營銀行存款可以購買,而且我建議購買,我本人就投資了幾十萬購買民營銀行的存款,如果擔心有風險可以分散購買,保證每家民營銀行存款每個人的到期的存款本息金融不大於50萬。


互金圈


銀行對理財產品進行了分類: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其中,低風險、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沒有損失本金的風險;中等風險等級理財產品,雖然有損失本金的風險,但限制在30%以內;中高風險、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的風險性就較高了,中高風險為70%,而高風險並無限制。

在問答之初講解銀行對理財產品的分類,是因為要歸類銀行儲蓄產品是何等級風險。銀行定期存款沒有本金損失的風險,歸類在低風險等級,是金融理財市場最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之一。民營銀行定期存款也是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與其他銀行風險等級一樣。那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在民營銀行做定期存款呢?

1、民營銀行的營業範圍並不廣泛。就拿金老師所在的準三線城市而言,一些民營銀行根本沒有進入。銀行定期存款理財的“主力軍”是哪些?是中老年人、貨幣基金、機構。中老年人在一個城市沒有的銀行去做定期存款,可不現實。

也可以說,並不是民營銀行定期存款投資者不願意買,是一些地方根本找不到地方買。

2、宣傳不到位。很多民營銀行的主要發展方向並不在線下實體店,而是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進而服務中小微企業。但是,17家民營銀行的宣傳並不到位,可能沒有幾個人能說出幾家民營銀行的名字。中老年人作為“主力軍”,本身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接受、使用程度有限,在此條件下,怎麼做定期存款理財呢?並不現實。

3、對比之下,更多定期存款的資金還是會流向大行。民營銀行年化存款利率高達5%,並不是一年期定期存款,而是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雖然大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很多低於5%,但一些商業銀行卻是能達到4%左右。對於熟悉與不熟悉,投資者肯定會首選熟悉的渠道。

4、城鎮銀行對比民營銀行。城鎮商業銀行的年化收益率,部分地方與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並不比民營銀行低,並且城鎮銀行的線下實體店遠遠多於民營銀行,能提供更多的服務。

所以,很多因素致使一些投資者不願意投資民營銀行定期存款產品。


厚金說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高達5%,很多人卻不願意買,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以存款吃利息為主的比較保守老年人,不知道民營銀行的利息有多少,或者所在地區沒有改銀行的分支機構,不能到櫃檯辦理,而在網上又不會辦理,或者擔心受騙。

二,高於5%的利率的一般都是五年以上存款,時間過長,很多人不確定中間資金有沒有別的用途,所以不存。

三,有別的理財手段,購買別的理財產品,比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推出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年化一般都可以達到5%以上,而且週期比五年以上短,隨時可以變現,所以不存民營銀行。

四,覺得5%的利率跑不贏通脹的人,不願意存款,選擇有適度風險但是可能贏取更大收益率的投資,如基金,股票等投資手段。

四,民營銀行的宣傳不夠,很多人不瞭解,對民營銀行的實力心有疑慮,害怕存款安全,其實,國家有規定,銀行允許破產,最高保底賠償50萬,各個銀行都繳納的有保險,如果存款金額低於50萬,是不用擔心銀行破產自己的錢會拿不回來的,但是很多人並不瞭解,需要銀行的大力宣傳。


大海侃股


第一,覺得風險大

雖然都是銀行,但是大家還是比較認可傳統的大銀行。而且微信,支付寶上並沒有這些銀行的導流,大部分人如果要嘗試銀行渠道外的理財,基本是通過支付寶的,其次是微信,這兩大渠道都沒有,他們基本上是不敢嘗試的。

第二,週期太長

我的確嘗試過,考察過京東和蘇寧,百度上的民營銀行。原來很多存款利率很高,但是卻是和你存款時間長短掛鉤的。如果你提前支取的話,那收益就很低了,跟其他銀行都差不多。

既然是這樣,那至少3年乃至5年才能達到的5%,對現在大部分理財客戶來講,流通性就太差了。

流動性也是理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未來如果有大的平臺背書,比如支付寶上代銷的話,那我想肯定會有更多的人去嘗試。如果支付寶再創新,期間可以轉讓,那我估計都很難搶到了。

在全球降息,長期債券收益率越來越低的大局勢下,想找高收益理財產品太難了,而風險和收益率又是成正比的,流動性則是很大的變量。如果股市或其他理財產品能夠做到收益差不多,但是流動性卻很高的話,那3年期5年期的產品就沒太大吸引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