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有個4-5萬塊錢,每月收入大概4000-5000,怎樣理財?

靠自己才最安全697


於每月收入不是太高,一個月大概能存2000塊,那4、5萬的存款也來之不易,這樣存款的處理最好是以安全為首要條件。


海之聲助聽器普陀店


建議做保守理財,我有10幾萬,月薪7000,說說我自己的投資經歷吧吧,我曾經做過P2P,不過在近幾年暴雷之前就出來了,也沒有賺到多少錢,主要自己還比較保守,但是現在不要去想了;我還做過郵票線上交易河北一個郵卡幣的交易所,後來線上平臺倒閉了,幾千塊錢沒有出來;我做過比特幣 萊特幣的線上交易,一天24小時開盤,週六週日不休,那段時間已經影響到個人生活了,做了一陣子出來了受不了,但是沒料到後來的比特幣瘋長到幾萬一個,到後來真心不敢進了,怕做接盤俠,幾乎也沒賺到也沒有大賠,現在主要做股票性基金,去年是賠的,黃金基金賺了一些,今年股票這樣漲了幾天,心又動了,主要在中國做股票別想著做長線,斷線也別做了除非你能看懂莊家的意圖,要不只能接盤,現在沒有生錢比較快的道,如果你非要投資的話支付寶的定期和餘額寶可以試試,風險小點,想激進一點的話就做做,股票類型的基金,支付寶都可以買的。如果你資金不充裕,沒有經驗,不建議做高風險投資,還是保證本金安全為主。我的肺腑之言,我每天都在考慮怎麼多賺點錢,如果你文字還不錯的話可以考慮做做今日頭條的自媒體和頭條上回答問題,做的好一天也有幾十塊錢了,其他的以錢生錢的方法,不容易,咱儘量不去冒那個風險了,得不償失,這幾年我坐下來的體會


懷舊經典1988


說實在的,對於家裡開支不大的年輕人來說,不用那麼多顧慮,當下可以買股票型基金。易方達系列的有個別表現還可以。今年春節時,我媽讓我幫她打理部分存款,老人屬於保守型的,我買了一半的穩健理財,一半的股票型基金,基金一個月左右差不多也有3個多點的收益了。我覺得做股票型基金不要貪,只要比穩健理財的高一點,我們也就當賺了,該止損時要止損,該止贏時也別含糊。對於上班族,收益就當是業餘的橫財好了,輕鬆心態,瀟瀟灑灑。


一路同行車行


題主每月有4000-5000元的收入,存款是4-5萬元,想要開始理財。有這個想法非常好,理財越早開始越好。但也不建議盲目開始,避免辛辛苦苦賺的錢產生虧損。


下面說說應該怎麼做:


第一,在開始理財之前,建議題主做一個風險測試,在手機銀行APP裡面就可以做。先要確定自己的風險等級,是保守型,穩健型的,還是激進型的。


因為不同的風險等級,代表你對虧損的承受能力不同,保守型的可能承受不了一點風險,所以只能存銀行定期;穩健型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弱,可以買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激進型的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可以買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所以在開始理財之前,一定要確定自己的風險等級。


第二,明確了自己的風險等級以後,還要規劃一下自己的資金。


比如這些錢什麼時候用?每月的結餘是多少?等等。題主每月有固定收入,還有兼職收入,這些可以看出,題主有穩定的現金流,建議題主將每月到手的錢分成三份,一份用來做理財,一份用來做日常消費,一份用來做備用金存銀行,以備不時之需。


第三,規劃好資金以後,就可以開始理財了。


如果題主是保守型投資者,那就不用考慮太多,手裡的錢和每月結餘就存到銀行就行了,不會虧損。


如果題主是穩健型投資者,手裡的資金及每月結餘的一部分1-3年不用的話,可以考慮投資債券基金,長期下來有年化6%左右的收益,但是注意,債券基金長期是賺錢的,但短期內是有虧損可能的。


如果題主是激進型投資者,手裡的資金及每月結餘的一部分3-5年不用的話,可以考慮投資偏股類基金,長期下來有年化8%,甚至10%以上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偏股類基金收益高,風險也高,虧起來虧的也多。投資基金的話,建議從定投指數基金開始,長期下來賺錢的概率比較大。


沒有接觸過基金的話,建議先學習一下,不要盲目進入。


這裡溫馨提示一下,大家買理財產品儘量不要在銀行營業廳買,因為怕被忽悠,買成理財型保險。銀行手機APP上就可以買理財產品。另外,不要為了追求高收益買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以外的產品。


我是毛媽,帶娃之餘學習了一些理財知識,自己也在實踐中。歡迎大家關注我,相互交流,祝大家越來越有錢。

持家的毛媽


存款4、5萬,每月賺4、5千應該怎樣理財?

鑑於每月收入不是太高,一個月大概能存2000塊,那4、5萬的存款也來之不易,這樣存款的處理最好是以安全為首要條件。

推薦一下我的想法。


1、存款裡放2萬到銀行的活期賬戶裡,這筆錢是保障,保障自己能夠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可以最少半年不會餓死。這筆錢尤為重要,所以一定要放在沒有風險的地方。

2、存款剩下的錢可以買點債券或者債券基金,這樣的好處是相對安全的同時又能保證一定的收益,起碼可以跑贏通貨膨脹。

3、每月存下來的錢可以選擇用一部分定投指數基金,比方說每月能存2000塊,拿出1200左右定投指數基金,這樣能在存錢的同時保證一定的收益;剩下的錢可以暫時存到餘額寶等有一點收益並且提取方便的地方等到了一定數量再考慮投資,這樣做等於存錢補充到活期賬戶裡。


現在主要做的是開源節流,先在開源的地方努力,增加收入;再通過存錢把本金養大,這樣等以後存款到了一定的數量就可以去嘗試投資一些收益高風險高的投資品。

理財不要想著一夜暴富,高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高風險,一定要謹記。


學理財的黃先生


現在隨便做個兼職,每天花個個把兩個小時一個月也有45千了吧。我工資6000+,副業比主業還多一點。


一隻橘子怪


理財方式很多種:

1、銀行儲蓄,安全放心,只要銀行不倒閉,就不會存在資金的任何風險。銀行儲蓄有定期儲蓄和活期儲蓄,定期儲蓄也有分幾年的,年利率隨著儲蓄期限的長短有所變化,定期儲蓄缺點是未到期不能取出來的,活期儲蓄優點是可以比較靈活,缺點是年利率是最低的;

2、銀行理財產品,很多銀行都有發佈理財產品,但是現在理財產品沒有保本理財的說法了,因此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同時理財收益也會比出現高點,銀行理財產品在各大銀行的主頁都可以但得到,也很方便,比如下圖廣發銀行的理財產品T+0的模式,零費率,1萬元起購,利率在3.3%-3.8%,這個利率也不高的。優點是利率比銀行儲蓄高點,缺點是要承擔一定等風險,同時收益可能會高一點點;

3、餘額寶、理財通、京東小金庫等類似的理財方式,早期推出來的時候,餘額寶收益是比較高的,7天的年華收益裡有7%點多,目前只有多少2.27%,所以這些理財方式缺點就是年化收益裡都比較低了,優點是可以隨時支配,比較靈活方便,遇到應急的時候不要愁眉苦臉的去借錢;

4、P2P理財,早幾年的時候,p2p很火的,陸金所、人人貸等平臺,年化收益率也比較高,那時候都是15%這樣子的,目前8%估計都沒人投了,因為目前p2p平臺資金鍊斷裂的比較多,已經有很多平臺發生爆雷的情況,這個理財一定要慎重,都是血汗錢啊;

5、定投基金,是指可以設置每月定期購買固定金額的基金,這種方式是簡單方便,不用經常操作,同時分不同月份購買,可以很大程度下降低持倉成本,等到基金上升收割就ok了。這種理財的方式優點是定投時間越長,定投基金的收益越大;缺點是需要定投時間長,你不一定有耐心可以堅持這麼久;

我自己的選擇

我在股市也有5年了,同時也炒過黃金白銀,港股也碰過,郵幣卡也去交易過,我這些年都沒怎麼賺到錢,都是拿錢買教訓,買經驗了。我目前不想把資金放銀行,利率低。也不想去每天交易股票,交易金銀了,我現在主要想的是存股,存股的方式和定投基金的方式很類似,但是也有不同的,不同的是目標載體不一樣,我每月定期購買固定的股票,然後長期堅持下去,長期持有,每年都可以享受到股票分紅,和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這個理財方式,需要你對所購買股票的公司有比較充分的瞭解,如果沒有充分的瞭解,建議你就買成長性的白馬優質股就可以了。


老梁說財務


手裡有個4-5萬塊錢,每月收入大概4000-5000,理財的方案由人而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它的財務情況,比如資產、支出等,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年齡、家庭結構等情況。

如果是年輕人,還未成家,手上有4-5萬,月入4000-5000,那麼他只要是在積累財富的階段,同時可承擔較高的風險。那麼可以每年拿出4000-5000給自己投重疾、意外、醫療險,以解決突發事件的大開支,同時讓家人安心放心。手上的錢,一部分可以買點股票,一部分可以買點貨幣基金,做為流動資產。每月工資到手時,做一部分指數基金定投。

如果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那這個收入是不夠的,當然對象也會有收入就另當別算啦。

其次,如若年輕人,還當投資自己,讓自己不斷地學習,參加一些與自己職業或自己發展方向相關的學習培訓,也對自己將來賺更多錢有好處。

最後,不管如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情況,但只要能讓財富開支有度,月月有結餘,那生活也會越來越好的。

投資理財,還是要到合規金屬機構去,切莫貪一些小平臺的高利息,而把自己的財富爆露在大風險中。


APi


個人是支付寶的忠實擁護者,當然也用過銀行的app,京東金融,財付通。但感覺還是支付寶好用,這裡推薦幾個支付寶的理財

1、如果資金不是急著用可以選擇支付寶裡的定期,總得來說收益還是不錯的,風險也較小,起投額也有高有低。ps這個定期和銀行不同的是它取不出來。為了以防萬一,建議將錢分批投入。

2、如果是有資金流動性需求可以考慮買入貨幣基金。選擇時可以考慮成立時間較長的,體量大的,年華收益較高的。貨幣基金最大的優點就是安全,雖然叫基金,但是它和風險卻沾不上邊。

3、如果想要更高的收益,可以選擇投資股票,或者個人沒有時間或專業知識可以選擇對應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雖然最近行情較好,但還是忠告入市需謹慎)

4、還有一個想說的就是懶人理財,基金定投,這個東西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其原理就是平攤成本,按道理來說是隻要你堅持投就會有收益,但實際上看有的基金確實表現不好,投個十年八年的最後收益百分之二三十。

5、銀行理財產品也可以考慮一下,還有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不一定是最終收益,但會保證最低收益)


Persevere30


這個不好回答:

一,不知道你風險承受能力怎麼樣?

二,不知道你預期收益多少的?


說個具體的實操建議


  1. 預留3個月的生活開支
  2. 其他的按月定投指數基金

為什麼是預留3個月,不是6個月,9個月的生活開支?

留的錢放在那裡最合算?

因為

  • 一個人從失業到重新就業取得收入,找工作所花的時間一般在3-6個月,年輕人時間更短,3個月足夠了
  • 再多的錢留在手裡,不進行有效的理財,是無法跑贏通貨膨脹的(餘額寶收益在2.2%左右,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在3%-4%之間),留的越多,貶值越多!

留錢就放在餘額寶這樣的貨幣基金吧

定投指數基金

我的辦法非常簡單,兩步就可以輕鬆搞定:

  1. 選一個合適的指數
  2. 從跟蹤指數的基金中選出費率低、跟蹤誤差較小的

先介紹下我的主力

中證500指數

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點為1000。中證500指數由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後,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就是中小盤股,比較活躍,我上一波盈利主要就來自這個指數,所以我會毫不掩飾對它的喜愛。

過去十年一直是中小盤炒作的樂土,各種莊家炒作玩的不亦樂乎,高泡沫必然帶來後面的高崩塌,去年7月,中證500居然下跌到歷史上0.1%位置,屬於跌無可跌的地步,目前已經上漲了45%,但還是處於極度低估狀態,今年長期在5.5%歷史位置上。

再看看市場的主力

滬深300指數

指數基日為 2004 年 12 月 31 日,基點為 1000 點。滬深 300 指數選取滬市和深市A 股中最具代表性的、規模大、流動性好的300 只股票組成其樣本股,從而,綜合反映了上海和深證證券交易市場中 A股的整體市場表現,是名副其實的大盤股。

這個指數由中國最大的300家公司組成,代表了中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買這隻指數基金相當於買國運。

說下我的選基邏輯

  • 費用低的

  • 跟蹤誤差小的

在天天基金同類指數基金下面比較下費率,選擇費率低的。

跟蹤誤差

是指指數基金收益和追蹤標的指數之間差值的標準差。

  • 差值為正:基金跑贏了指數
  • 差值為負:基金沒完全複製指數的收益。

我們要找出跟蹤誤差較小的,這才是我們投指數基金的目的,不然不如去投主動基金了。

跟蹤誤差小的實例


實操:

  • 每月拿出收入的一部分來做指數基金定投
  • 定投在中證500和滬深300
  • 具體投資那個基金,參考我的選基方法,去天天基金比較選擇
  • 目前就可以開始,目標收益10%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