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工薪階層的退休群體,雖然每年會增加一些養老金,但生活質量是下降的,這是為什麼?

詩浪人


在豬肉價格沒有上漲時,生活幸福感還是滿滿的。隨者物價上漲,生活質量下降了,感覺什麼都買不起了。


用戶5575843592227


普通退休工人大多養老金只有兩千多元,即使每年上漲5%,一個月也不過增長一百多元,一年下來也只有一千多元。相對於快速增長的物價水平而言,一千多元顯然跟不上物價漲幅,生活質量下降在所難免。


就以豬肉為例,2018年只有13元一斤,到今天已經30多元一斤了,雖然有非洲豬瘟因素,但是背後的資本炒作,通貨膨脹是更主要的原因。設想一下,當某種商品價格上漲超過100%時,市場需求會自然萎縮,降幅也許高達50%,供需變換的情況下,價格為什麼還能如此堅挺呢?


房價上漲對於眾多行業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實體店主為了掙出租金會漲價,不管是出售商品還是提供生活服務。


對於老年人來說,消費能力較弱,其他方面都好說,但是醫療支出佔比越來越高,一場大病下來三五年的養老金都不一定夠用。最尷尬的是,醫保報銷比例只有50%左右,只能對保險比例90%以上的群體豔羨不已。


退休工人生活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養老金基數太低,雖然不斷上漲,漲幅看著也不低,但是增量太少,對於物價上漲來說無疑杯水車薪。


一年上漲1500元的話,十年下來也不過是上漲1.5萬元,不要說大病了,就是普通動個手術到醫院折騰一趟就能花個差不多。


與農民和農民工相比,退休工人無疑又顯得優越了許多,畢竟他們一個月下來只有一百多元,一年漲十元二十元的不過是兩三斤雞蛋的事情。


財智成功認為,養老金的本質應該是解決老年人的生存問題,而不是追求生活品質。不能有的人可以拿養老金去炒房,可以出國旅遊,而更多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肉。


歐洲部分國家的高福利成為拖累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鼓勵了懶人。我國情況特殊,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消費型經濟的形成,需要提高農民和工人的養老金水平,讓他們有錢消費,有能力消費。同時還要對養老金做出上限約束,以當地最低社會工資標準的兩倍為標準,繳納多的人士提高醫保報銷比例作為平衡。


財智成功


上漲方式不當,差距越拉越大,領1千2百元漲百分之五,即得60元,領4千以上的人,一次就提高200元以上,能應對物價上漲,而漲了60元的能嗎?


手機用戶59031451271


工資上漲趕不上物價和醫療費用上漲的快。特別是國企退休的職工,我是77年上班的國企職工,該趕上的什麼都沒趕上,不該趕上的全趕上了。雖然是國企職工,幹活的工資最低,科室人員工資還比干活的高一大節。在北京公交集團十多萬員工很明顯。


用戶9959192667057


因為中央電視臺請權威專家說每年物價自然漲是7%而工薪階層每年漲5%,這樣每年漲的工資還沒物價漲的高。今年物價又全面暴漲,讓人們怎麼高興起來?


用戶2264659750796


有誰管我們這些企退人員的養老問題呢,退休工資低的嚇人。物價又在不停的瘋漲。我們這些人多數工資在一千多、兩千多的工資身體不好就更難過了。悲哀呀悲哀。說實話都是辛酸淚!


4566285842


退休工人請大家再別盼漲工資了,你算過沒有,你的基數假如兩千元,漲一次百分之十,你漲了兩百,漲十次你才多少。公各員退了假如基數肆仟,漲十次是多少,算明白了你說你還盼漲工資嗎,算明白了就知道幸福感到那去了,盼就盼每次漲按人頭漲,你才能體會到幸福感跟你們來了!!!!


用戶3872259217224


雖然國家給退休人員工資十幾連漲,身邊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還是兩三千元的居多。每年5%的調幅,平均每月漲一百多元,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現在一個豬價,帶動了許多與豬毫無關聯的產業也紛紛漲價,導致每月多出的一百來塊錢,不顯山不露水的盡秏在“高調”的物價中,連年5%的漲幅,優勢全無。

每月不足三千元的養老金,不僅僅要狂於應付高價肉菜,還要兼顧,米麵油鹽水電汽的支出,退休人員基本是高齡人群,還要留錢以防萬一……

用錢的地方太多太多,長感囊中羞澀,所以只有平時省吃儉用,節衣縮食,這樣的生活質量能高到哪去呢?!


水流無痕


企業退休人員增加一點養老金報紙電臺會大說特說生怕別人不知道。退休公務員教師增加養老金上千的加大家都不知道你信嗎?臺灣的軍公教退休金很高的,民進黨硬是降下來了,故民進黨支持度也是很高的。


用戶7868070073467


退休金本來就不夠花,再加上物價飛漲,那點補助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當然生活水平是降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