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 麻“秋收”:種植到加工環節存千倍價差

工業大 麻“秋收”:種植到加工環節存千倍價差

外匯天眼APP訊 : 金秋十月,今年被炒得火熱的工業大 麻將迎來秋收季。被描繪為萬億級市場的工業大 麻,它真正的樣貌是怎樣的?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趕赴雲南多地調查,目睹了工業大 麻的收割和加工環節。

記者發現,種植到加工環節的價差巨大,農戶對公司出售的花葉價格為每公斤10元,而國際市場CBD(大 麻二酚)提純後價格為每公斤5000,上千倍差距。而因為工業大 麻加工環節存在較高技術和牌照門檻,CBD晶體產能很難出現爆炸式集中釋放,這也意味著,有限的CBD產能將制約工業大 麻種植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少上市公司因披露在工業大 麻領域佈局而被資本市場熱炒,但工業大 麻最終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貢獻有多大,這還需要打個問號。

天氣因素影響收割

工業大 麻富含CBD的花葉細細長長,令種植戶頭疼的是陰晴不定的天氣,這會影響收割進度。

10月中旬的一天,細濛濛的雨絲打在農地上,龍津藥業控股子公司雲南牧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牧亞)的員工張揚(化名)整個人一下就不好了。

“才晴一天又下雨,沒法收了……”張揚搖搖頭,對身邊的同事郝鵬(化名)嘀咕了一句。郝鵬沒有說話,轉過身把雙手擺在身後,苦澀地笑了笑。巡視完種植地一圈後,他們準備回到縣城。從這裡到縣城有30多公里,大約有5公里是彎度極大的山路,張揚表示“容易暈車的人一般都會吐”。

張揚口中說的收割,對象正是今年火爆的工業大 麻。這時節,張揚和郝鵬都很著急,因為還有一週時間就是農曆的霜降。“霜降殺百草”,秋季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來臨。工業大 麻作為普通的農作物,生長週期避不開萬物法則,這是最後收割的黃金時期。

郝鵬和張揚在車上說笑,隨口嘟囔了一句玩笑話:“就像老天爺和我們作對一樣。”他們想到了今年春季的播種出苗期,工業大 麻的種植人渴望紅壤地裡有更多的雨水。然而“天公不作美”,雲南春季乾旱持續很長時間,影響了工業大 麻的播種出苗。工業大 麻是高稈作物,不耐土壤乾旱,雨水少則產量小。該下雨時不下雨,該天晴時不天晴,農人最怕這樣的“作弄”。

距離雲南牧亞約200公里的曲靖市沾益區,康恩貝旗下公司希美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美康)董事長方華榮彼時也面臨同樣的煩惱。工業大 麻種子播下去,因為天旱卻遲遲不出苗。方華榮心裡著急,天天守著看天氣預報,盼著老天多下一場雨。事不如人意,方華榮只能為工業大 麻種上營養液。這也是無奈之舉,再不“輸液”,工業大 麻的個頭就長不高。

相比張揚,方華榮還是有一些小幸運。炎方鄉郝家凹子村的希美康工業大 麻種植基地,天氣放晴了一段時間,10月中下旬,農民種植戶已經開始收割“枲”。“枲”是工業大 麻的雄株,通俗講為雄麻。有雄就有雌,雌株為“苴”。在工業大 麻的種植地上,雄株和雌株混種在一起。雄株開花,花粉散播在雌株上,後者得以結籽。

雄麻的麻稈和花葉成堆躺在院壩的水泥地上,它們整齊劃一,歷經陽光數日暴曬。晾曬一段時間,淺綠色的麻稈逐漸變得枯黃,似一堆乾柴或是稻草。農戶王大娘開著一輛小型農機,駛過這片水泥地,將麻桿上的花葉碾碎。發動機的轟鳴聲,工業大 麻枯枝被碾壓的噼啪聲……幾個來回後,大部分像芭蕉葉的長條形花葉已被碾得粉碎。王大娘用農具將碎末狀的花葉刨在一起,把它們裝進編織袋,這就是提煉CBD的原料。據瞭解,工業大 麻最富有價值的CBD就藏在花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雲南向多名業內人士探詢,對工業大 麻種植環節的週期進行了全面瞭解。5月中旬種植工業大 麻,一個月後就迎來出苗期再長到1米高。等兩個月以後,工業大 麻長至2米以上時,它將迎來最快的生長階段,有時一天可以長10釐米。種下後5個月後(150天),工業大 麻便可以收割,先採雄麻再採雌麻……花葉、花絮被用來提煉CBD;麻稈、麻莖可用來製作纖維衣物;麻籽可用作食用油,也可剝開食用。

郝鵬隨手剝下一顆麻籽,熟練地用嘴磕開,和吃瓜子並無太大差別。工業大 麻籽脫殼後的麻仁被叫做“火麻仁”。最近的熱門股美盈森,它與江南大學合作研發人造肉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火麻仁”。

郝家凹子村的種植基地上,還留有大量準備被收割的雌株工業大 麻。這是一片綠油油的景象,雌麻高低錯落分佈在地裡,高的工業大 麻有3~4米。微風襲來,工業大 麻種植地會飄散一股奇異的香味,當地人生動地把它形容為“麻味兒”。

“雄麻比雌麻先枯萎,而且雄麻的花粉一旦飛完就沒有價值,也會影響雌麻的CBD含量。”希美康的技術人員解釋了雄麻先於雌麻收割的原因。一般而言,雲南種植工業大 麻的CBD含量在0.8%~1.6%。希美康種植的部分工業大 麻,CBD含量已在1.2%,已經屬於比較高的水平。

影響工業大 麻CBD含量的因素有許多,氣候環境是因素之一。而在最關鍵的收割階段,工業大 麻的CBD含量還存在有趣的邊際遞減規律。10月,工業大 麻花絮裡的麻籽會包漿,這是CBD含量最高的時候。張揚和郝鵬這段時間的重點巡視工作就是檢查哪些麻籽已經包漿。

郝鵬摘下麻籽,剝開外殼後流出乳白色液體,他找到了一顆已包漿的工業大 麻,“這個可以收了,再老一點就沒有價值了”。

“等天晴吧,連續放晴就動手吧。”張揚附和了一句,他們盼望著工業大 麻今年有一個好收成。

利潤目前很難量化

一直以來,大 麻是聯合國禁毒公約規定的嚴格管制品,在絕大多數國家攜帶、吸食大 麻仍屬違法。被法令禁止的屬於娛樂大 麻,工業大 麻和它是兩個維度。THC(四氫大 麻酚)含量低於0.3%即為工業大 麻。黑龍江省、雲南省是國內少數允許種植工業大 麻的省份。

紅河、文山、曲靖、西雙版納等地是較為集中的工業大 麻種植區域。海拔、土壤、水源、氣候環境是上述地方種植工業大 麻的資源稟賦。曲靖市沾益區的炎方鄉,距離市區超過30公里,這裡靠近南方大型水系珠江的源頭。馬雄山山麓流下潺潺溪流,這是徐霞客曾三渡尋源之處。

另一方面,工業大 麻並不難種植,是較為耐生長的農作物。方華榮是浙江人,自稱是上世紀60年代就出來做事的老農民了。他幹了一輩子農業,水稻、玉米、甘蔗、藥材等都種過,工業大 麻被他評為最好種植的。他把種植工業大 麻形容為“懶莊稼”,“最好種的莊稼就是懶莊稼嘛!”

郝家凹子村的路邊,一些“歪脖子”工業大 麻株橫七豎八倒著,就連株根都翻露出來。然而它們還沒有死去,生命力格外頑強。“它被冰雹打斷一半還能成長。”希美康的技術人員說。

雲南有長久的農業種植歷史,烤煙和玉米是農民較為常種的作物。烤煙經濟效益高,但卻難抵擋冰雹等自然災害。“如果像工業大 麻這樣被打斷一半,烤煙是很難生長的。”希美康的技術人員表示。

玉米好種植,但經濟效益卻難媲美烤煙。好種植,經濟效益高,工業大 麻就好像二者的合體,兼具各自的比較優勢。

雲南某地的農戶小陳,他與雲南牧亞合作,今年第一次試種工業大 麻。他以前一直賦閒在家,對一般的農作物種植提不起興趣。“經濟效益還可以,種植一畝工業大 麻的經濟效益是2000元,100畝地也就是20萬元。”小陳算了一本經濟賬,種植一畝地的成本是150元,包括化肥、薄膜、人力成本等。收割一畝地工業大 麻的工人需要8名,一天的工錢為80元,這是他種植工業大 麻的最大成本項。

農民種植工業大 麻的經濟效益和產量有關,賺錢的多少是因人而異,取決於種植經驗、技術等。

“投資小,回收快,利潤大。”這是種麻人言簡意賅的總結,但這句話並非全部。

種植工業大 麻的“投資小”,這對應風險低。實際上,風險是在契約中轉移了,公司要接受更多的成本硬約束。雲南牧亞採用“公司加農戶”的合作模式,公司提供技術和種子,農民負責種植和採摘。

無論是雲南牧亞還是希美康,種植工業大 麻都傾向於選擇這一合作模式,資本、勞動力、土地得以完成有效率的要素重組。

拿到工業大 麻種植許可證才能種植,個體散戶很難達到條件。不過,農民可以提供公司匱乏的勞動力,還可以通過流轉土地解決公司種植基地的問題。

工業大 麻種植週期為150天,“春種秋收”可以保證種植戶和公司的“回收快”。但工業大 麻的收割週期似乎只能這樣,一年兩收很難。“冬天不能種植工業大 麻。”方華榮的這句話解釋為,種植工業大 麻也要尊重它的生長規律。

利潤則很難量化,農民種植戶的收益不錯,但公司卻並不這麼看。這不外乎兩方面的理由,一是不確定,今年是龍津藥業、康恩貝等上市公司試種植的第一年,目前尚未完成全部採收。方華榮、龍津藥業董秘李亞鶴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麻葉的市場價格尚未出來,無法估算出工業大 麻收成帶來的利潤,其對業績的貢獻度到底有多大也需要結算後才知道;二是源於傳統經驗,工業大 麻屬於農作物,而農產品很難賺大錢。就像前述希美康的技術人員感嘆那樣,做農業需要一種情懷。

不同環節價差上千倍

站在工業大 麻整條產業鏈的維度,各個環節的價值估量不能等同劃一。工業大 麻中游加工產業被視作經濟盈餘最高的環節。

這麼一組對比的數字更為直觀。記者在雲南多地調研發現,公司從農戶直接收購的花葉價格為每公斤10元。如果加上土地流轉費用、看護費用等隱性費用,這一價格可以為每公斤20元。CBD提純後的價格可以達到每公斤5000美元。據天風證券研究所海外團隊今年3月的電話會議紀要,2017年,雲南純度95%的CBD曾經報價13000美元/公斤。

從工業大 麻原料到成品,產品溢價達到1700多倍。整個工業大 麻產業鏈中,加工的環節毛利率也很高。儘管記者並未掌握具體數字,但可以橫向對比國際大 麻公司。世界領先的工業大 麻產業公司,如Canopy Growth Corp、Aurora大 麻等,最近兩年毛利率超過了70%。

“工業大 麻的關鍵是加工,沒有加工就沒有賺頭。”方華榮直截了當點出了其中關鍵。

CBD的下游應用市場是能支持它在國際市場的高報價。“前景很好,歐美國家市場潛力巨大,這是萬億級的產業。”方華榮笑了笑,他對工業大 麻下游應用市場的前景非常樂觀。

方華榮的樂觀不無道理。在記者採訪之前,券商研報和國外大 麻公司就已作過盈利預估。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2018年全球大 麻合法市場約120億美元;至2025年,合法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1660億美元。大 麻素CBD需求提升,未來兩年增速有望接近80%。Canopy Grogwth曾提到2017年的工業大 麻主要應用市場規模,運動飲料、酒精飲料、醫療健康、睡眠合計市場規模達2.65萬億元。

現有的CBD供給並未完全滿足下游市場應用,一定程度上而言,CBD提純的加工環節有產能上的“天花板”,供給增加的約束條件較大。以國內企業為例,這主要受工業大 麻加工許可證門檻以及技術工藝的制約。

“雲南只有6家企業有CBD加工許可證。”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這包括漢素生物、拜歐生物、雲南省農科院、雲南漢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CBD加工資格審批程序較為嚴格,需要公安部門核查。

實際上,部分CBD加工廠選址隱蔽且拒絕外部人員到訪。漢麻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漢麻集團)控股的雲南漢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漢素生物)就是一例。

從昆明市駛往海口鎮,這是環滇池的高速公路。沿著海口鎮徑直向裡走,可以見到上世紀的標語以及前蘇聯式建築物。雲南漢素登記的工商資料地址是西儀股份的廠房,最裡面則是它的加工廠。區別於西儀股份的傳統廠房,雲南漢素廠房由藍色不規則方塊拼接而成。記者站在廠房外面仍能聽到裡面機器的轟鳴聲。“這裡不接受採訪。”看守門口的工作人員表示。

希美康的工業大 麻加工廠房就在辦公地附近,這原是物資儲備庫。目前,該工業大 麻加工廠尚未拿到加工許可證,但已具備提純CBD的技術工藝。方華榮告訴記者,希美康工業大 麻加工廠房採用的技術是溶劑萃取工藝。

進料、粗製萃取、精製萃取、出成品晶體,工業大 麻的CBD提取總體上是這四個環節。

“花葉的顆粒放進容器浸泡半個小時左右,再經過濾器到大罐(蒸發罐)。”希美康粗製車間的李勇平帶著記者走進該車間,並詳解了粗製步驟。這個車間較為乾淨,部分工藝能完成自動化操作。在這個車間,花葉的顆粒將變為黑色膏粘稠狀,隨之再進入精製車間,“最後出來的是白色CBD晶體,就像鹽巴一樣”。

實際上,進入希美康加工廠的審核同樣非常嚴格。首先,進出車輛要嚴格登記,非工作性質都禁止開車駛入廠區。其次,希美康加工廠布有60多個攝像頭,監控畫面除被監控室看到之外,還和公安系統聯網。

“我們有兩家加工廠,合計CBD晶體的年產能是10噸。”方華榮表示,目前這一產能規模排在雲南省工業大 麻加工廠的前列。

今年工業大 麻的熱潮中,涉及概念的個股超過40家。順灝股份、東風股份、天津磁卡等多家上市公司更是將重點放在加工環節,但仍然依賴與雲南漢素等有牌照的加工廠合作。也有像龍津藥業等,則把產業鏈佈局在種植環節。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大 麻種植規模也受制於加工廠的產能。“在沾益區有5000畝工業大 麻種植基地,明年準備擴產到2萬畝。”方華榮表示,他們加工廠的CBD處理能力是5萬畝原料。而龍津藥業同樣是把收割的工業大 麻賣給加工廠。

涉及工業大 麻加工概念的上市公司,業績不一定能在短期完全兌現;涉及工業大 麻種植概念的上市公司,花葉銷售的利潤貢獻度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站在更迂迴的產業鏈角度,農民種植戶的收益也取決於工業大 麻加工廠的需求。原料超過加工廠的產能極限,工業大 麻花葉便不再被需要,形成供給過剩。

“今年雲南工業大 麻的種植面積大概在17萬畝。”雲南省農科院的楊明教授表示,至於後續種植規模是否增加,這要看加工產能的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