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說過吃出糖尿病,沒聽說過氣出糖尿病,生氣會得糖尿病嗎?平時飲食和藥物控制得都很好,為什麼有時血糖還是波動很大?糖尿病屬於心理生理疾病,其發病是一種綜合性的原因,不僅涉及生理、社會因素,更涉及心理因素。這麼說許多讀者會說:II型糖尿病明明是吃出來的毛病怎麼和心理因素扯到一起了?眾所周知

"只聽說過吃出糖尿病,沒聽說過氣出糖尿病,生氣會得糖尿病嗎?平時飲食和藥物控制得都很好,為什麼有時血糖還是波動很大?糖尿病屬於心理生理疾病,其發病是一種綜合性的原因,不僅涉及生理、社會因素,更涉及心理因素。這麼說許多讀者會說:II型糖尿病明明是吃出來的毛病怎麼和心理因素扯到一起了?眾所周知有家族史的青中年人常因為過量攝入高熱量飲食而肥胖、同時往往缺少運動會導致糖尿病。但很少有人知道,生氣、緊張、焦慮等情緒也會導致血糖升高。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各種不良的情緒下,精神上長期處於應激狀態,通過大腦主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和網狀結構影響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素軸和神經內、外分泌導致人體內許多升高血糖的神經介質和激素會引起血糖升高。緊張、激動、生氣、焦慮甚至抑鬱都會釋放出更多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素、生長素、甲狀腺素等可以直接或間接使血糖升高。而能降低血糖的只有胰島素。交感神經興奮促使肝糖原分解並釋放到血液中使血糖升高,來滿足大腦等重要臟器的能量應對突發情況的需要。長期的高血糖使人體各器官的胰島素受體明顯減少,於是又出現胰島素抵抗。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有人說壞脾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反之得了糖尿病後情緒會更惡化。此外持續性處於激動、壓力、焦慮和抑鬱情況下,體內大量分泌應激激素,透支了內分泌系統的“壽命”, 致使神經內分泌紊亂,代謝加快,加重各器官的負擔和損害,如甲狀腺、胰腺功能發生相應的改變,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糖升高,破壞胰腺功能,逐漸增加對胰島素的抵抗,最後形成糖尿病。由於糖尿病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一旦血糖升高,胰島素就更加匱乏了,導致血糖居高不下,併發症增多,病情惡化,進一步增加患者的波動。對對於普通人來講,情緒平穩後,胰島素會迅速分泌血糖很快會恢復正常。但如果是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長期生氣、激動、緊張、焦慮、悲觀、抑鬱的情緒,勢必會導致血糖增高高,如果你再不糾正過多攝入高熱量的食物:飽餐、重油、喜甜食、嗜酒最終導致糖尿病提前到來或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較大,因為他們原本就是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缺乏,沒有足夠的胰島素,血糖明顯增高。可見,情緒與血糖並非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情緒變化可以引起血糖波動,反過來,血糖波動又可導致情緒改變,二者互為因果。嚴格意義講糖尿病屬於心身疾病範疇,心理因素對其發生、發展、療效、預後均起重要作用。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愉快的心情對血糖值有很好的調節作用,笑一笑更具有不可忽視的療效。所以無論國際、國內許多大咖級專家一再提醒我們:疾病的發生50%-70%和心理因素有關;這就是百歲老人除遺傳因素甚少有三高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他們都有一顆平常心,沒有過多的攀比,沒有過多的奢求,心胸開闊平和始終會自得其樂。不可否認糖尿病是萬惡之首,中國已成為擁有1億2千萬糖尿病和2億糖尿病前期的“大糖之國”。別怪遺傳因素,II型糖尿病是吃出來的疾病;心理因素相當火上加了把油。不開心就吃、煩惱了就吃、壓力太更要吃;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的呲地步,因為吃!吃!吃!你已吃出了一個大容量的胃,少吃、不吃比死還難受。有一個好心情忍住飢餓可以使你擺脫糖尿病。奉勸一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態,使血糖平穩,這也是至關重要的!病是越治越多,只有從防病痛下二拋下決心!想想將會產生幾億糖尿病患者簡直太可怕了!必須有行政、學校和家長聯合抓起來,從兒童和青少年抓起;不然糖尿病會廢了幾代中國人的健康。不僅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良好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培養他們有一顆寬容的“心“。醒醒吧我們可愛的長輩們千萬別用“我們小時候”那種狹獈的補償心理喂出超重、肥胖的小胖墩,那不是爰,是毒害!2019.11.5#關注糖尿病# #心臟英雄# #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