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附子為何常常發生中毒事件,怎樣使用才能安全

烏頭和附子出現的事故屢見不鮮,很多人常常因為不正確的用法用量導致死亡,導致這樣事故往往是因為人們缺少對烏頭和附子的瞭解,最終造成悲劇。

今天草根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對夫婦找土郎中治療風溼痺痛,發現過敏,於是乎服用烏頭粉,導致死亡,最終經過醫學鑑定,發現大量的烏頭鹼,這是導致這對夫婦死亡的主要原因。

烏頭、附子為何常常發生中毒事件,怎樣使用才能安全

曾經也報道過一些患者擅自增加含有烏頭、附子的成藥,導致死亡或者進醫院搶救。烏頭、附子因毒性大,民間有一種說法是人參殺人無過,附子救人無功,曾經有人提出,將不再把他們當作藥品來使用。但最終考慮到它們的作用也很大,最終延傳至今,而且常作為回陽救逆的藥品來使用,相對出名的是中醫大師李可,甚至將附子的用量用到200g。在這裡提醒大家,沒有相關症狀,切不可盲目使用那麼大的劑量。

在《中國藥典》中記載有毒藥品的時候,將烏頭分為有大毒藥品,而附子卻是有毒藥品,可見附子的毒性藥略小於烏頭。雖然他們同出一株植物,所謂的附子就是長在烏頭傍邊的塊莖,就像母子關係。

提起烏頭,讓草根想起小時候,草根的父親就曾經誤食過烏頭。以前在農村很多人喜歡把烏頭用來泡酒,治療關節風溼痛,但泡酒都只用於外用,父親誤以為是藥酒,就喝了一小口,最終出現麻嘴感,呼吸困難、噁心、流口水等症狀,現在每次回家討論起烏頭,父親總愛提起他喝烏頭酒中毒的事,好在服用量不多。

烏頭、附子為何常常發生中毒事件,怎樣使用才能安全

由於烏頭毒性太大,有些中草藥書籍上已經沒有關於烏頭的記載了,主要記載的是附子,現在用得比較多的也是附子,有很多成藥都含有附子,所以在使用時,一定要看看藥品的成分,是否含有這些有毒藥物。在日常工作中,常常發現有些患者會自行增加藥物的劑量,他們認為服用藥物沒有療效,可能是因為劑量太小,達不到治療目的,所以常常出現一些中毒現象。

附子雖然有毒,但如應用得當,可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如四逆湯,附子常與乾薑、甘草同用治療陽氣衰微、陰寒內盛所致的下利清谷、四肢厥逆、惡寒踡臥、脈微欲脫的虛脫症;在如參附湯,常配伍人生,治療陽衰氣脫、大汗淋漓、氣促喘急危證,以奏回陽救逆、益氣固脫之功。此外還有很多成藥,如附子理中丸、右歸丸等。

烏頭、附子為何常常發生中毒事件,怎樣使用才能安全

曾經有報道說雲南地區老百姓喜歡用這種藥物來煮雞湯喝,造成中毒事件。附子的功能是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這跟附子的藥性有關,附子的性味歸經是:辛、熱;有毒。歸心、腎、脾經,為了減少毒性,附子在使用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煎制過程,附子在使用時應用水泡1-2個小時或用水煎煮1-2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毒性,但依然有毒性。

本人只做科普,不做任何診療和治療方案。如需使用,請在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