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英、法中哪個國家最強?

人間四月天iii


英國,法國,德國,都是歐洲傳統三大強國,其實力不相上下,但硬是要分出個三六九等,還需要從多個方面細分析。

地理位置



法>英>德

英法兩國地理位置都很好,但非要挑出一個最好的,個人更偏向法國。

法國面朝大西洋,背靠歐洲大陸,南面又接地中海,可直接亞非地區,海陸兼備,氣候溫和,地形平坦,版圖位置極優,海岸線和陸地邊境線幾乎一比一,本土形狀像一個軸對稱的多邊形。

英國相比於法徳,更像一個“島國”,其航線四通八達,海外交通極其便利,戰略位置優越。

德國相比於英法,更像一個“內陸國”,其版圖位置被賦予“歐洲心臟”之稱,但其出海口被封鎖在波羅的海,只留下一個通往北海的不怎麼樣的小出海口。

資源環境



英>德>法

英國

森林面積308萬公頃,煤1700億噸,鐵38億噸,石油10-40億噸,天然氣8600-25850億立方米。

德國

森林面積1076.6萬公頃,煤406億噸,鐵16億噸,石油5000萬噸,天然氣5000億立方米。

法國

森林面積1556.5萬公頃,煤炭儲量幾近枯竭,鐵10億噸,石油約2000萬噸,天然氣儲量數據暫缺。

國土面積



法>徳>英

法國

67.28萬平方公里

德國

35.73萬平方公里

英國

24.41萬平方公里

人口



徳>法>英

德國

8300萬人

法國

6699萬人

英國

6649萬人

經濟



徳>英>法

德國

39967.59億美元

英國

28252.07億美元

法國

27775.35億美元

文化輸出



英>法>德

在世界各國文化輸出佔比中,英國佔比24.8%,法國佔比1.5%,德國佔比1.1%

軍事



法>英>德

不談其國內軍工體系,按2018年全球軍力排行來看,法國第5,英國第6,德國第10。

社會保障



法>德>英

社會保障投入佔gdp比重

法國26.4%

德國19%

英國16%

教育



英>法>德

教育投入佔gdp比重,直接反應一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英國6.2%

法國5.2%

德國4.2%

醫療



法>德>英

按醫療投入佔gdp比重

法國11.5 %

德國11.3%

英國9.1%

科技



德>法>英

德國在環境科技開發及運用上較為成熟,企業投入於環境科技領域達2,000億歐元以上,德國環境科技重點包括髮電、永續能源交通工具、原料效率、能源效率、廢棄物管理、資源回收及永續水管理。

法國保持科技優勢是通過國家的高投入來實現,法國擁有五十多名諾獎獲得者,十多名菲爾茲獎獲得者。在20個關鍵科研領域,法國都居於世界前列,在科學研究上面,他們更富有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 法國在航天,能源,材料科學,空間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均比較明顯。

英國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研發基地之一,科研涉及很多科學領域。英國以世界1%的人口,從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發表學術論文佔9%,引用量達12%,僅次於美國。獲國際大獎人數約佔世界的10%,有78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術、航空方面較強。


綜上,各部分排名第一的打3分,第二名打2分,第三名打1分。

法國25分

德國21分

英國20分

因此,三國綜合排名應為 法>德>英



白板兒上校


德、英、法這三國在人類歷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稱為歐洲的三駕馬車。在二戰之前,說這三國是歐洲三雄一點不為過。到了現在,這三個國家的地位也在一次次洗牌中發生了變化。


現在真要在德、英、法三國中評出個最強,其實不好直接評價。畢竟這三個國家曾經都是老牌強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管怎麼說,就算是再差,也有個領域是其他國家難以比及的。

先說德國,二戰中德國戰敗,被一分為二,一半由美國操控,另一半則被蘇聯控制,國際地位一落千丈。也正是如此,德國在二戰後失去了研發核武器的最佳時機。

二戰後聯合國成立,德國自然也沒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列。從國際地位來講,與英國法國這兩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相比,德國在國際地位上就先矮了一頭。

軍事上來講,沒有核武器讓德國缺少強有力的威懾。而現今德國的常規軍事力量也一落千丈。近年來德國軍事和世界潮流脫節嚴重,沒有大規模投入五代機研發,近年來也沒有先進艦艇下水。

武備不修,士兵訓練也嚴重缺乏。與其他國家不同,德國現在可以說是真真正正的一心只搞經濟,軍事上處於自我閹割的狀態,國防嚴重依賴歐盟。


當然,德國經濟的優勢還是在的,2018年,德國GDP總量折算約為40018億美元,人均4.827萬美金,高於英國的4.27萬美金和法國4.13萬美金。

尤其是最近幾年,德國一直想恢復自己在歐洲當老大的地位無論是在國際事務上,諸如大規模接收難民,或者是在國內事物上,都還算是有模有樣。但是想成為歐盟老大,還有一段路要走。

下面就是英國和法國。光看紙面數據,英國和法國作比較的話,英國其實要略勝一籌。

2016年,英國人類發展指數為0.892,同時期法國該指數為0.884。2018年英國人均GDP為4.27萬美金,同時期法國GDP為4.13萬美金。

所以在經濟上,可以說英國以微弱優勢佔優。政治地位上來講,英法兩國都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家事務中話語權其實相差不大。決定兩者誰為最強的指標,很有可能就在軍事實力上。


首先是軍費,2016年的英國軍費開支為538億美元,高於法國的443.49億美元。對於歐洲國家來說,海軍實力尤為重要。英國皇家海軍,目前現役34,300多人,各類艦船97艘。

而法國海軍則要強的多,各類人員39,131人,各式艦艇數量達180艘。法國還有一艘核動力航母艦載機210架,是除了美國以外唯一一一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

法國還有個英國沒有的優勢。法國海外軍事基地數量僅次於美國,遍佈全球。不得不承認,英國海軍在二戰後就一直在縮水。就海軍力量而言,法國比英國要強不少。

陸軍上看,英國陸軍現役104760人,特種部隊和狙擊手世界聞名,是典型的進攻型兵團。法國陸軍現役196300人,有相當規模的外籍部隊。陸軍上來講英法兩國差別不明顯。

最後就是空軍,英國空軍各型飛機800多架,其中作戰飛機420多架。主要為“旋風”戰鬥機、“美洲虎”攻擊機、“鷂”式垂直起降戰機、F16“隼”式戰鬥機等,空軍現役54000人左右。法國空軍現役各式戰機650多架,現役軍人約83400人,機型主要為90多架“陣風”戰鬥機313架“幻影”以及其改型、120多架“美洲虎”A型戰鬥機,另有後勤保障飛機若干。

從這幾方面來看,英國除了海軍次於法國以外,各方面都要強些。法國最大的亮點就是有一艘核動力航母以及100多架艦載機,而英國則優在綜合實力較強。

總而言之,目前來看德國要強些,英國和法國緊隨其後,不過英國要是還是繼續脫歐的趨勢發展下去,以後可就不好說了。


史之策


三國的實力各有千秋。簡單說,經濟上德國最強,但是英法都是五常之一且擁有核武器。

(1)國家基本面

英國:面積24.4萬平方公里,擁有人口約6610萬,2018年GDP為28088.99億美元,人均GDP約為4.27萬美元。倫敦依然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和原油期貨中心之一,而且倫敦和法國巴黎分別是六大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法國:面積67萬2834平方公里,其中本土面積55萬3965平方公里,擁有人口約6720萬,2018年GDP為27946.96億美元,人均GDP約為4.13萬美元。

德國:面積35.7萬平方公里,擁有人口約8290萬,且人口負增長,2018年GDP為40291.40億美元,人均GDP約為4.827萬美元。德國在經濟方面確實遠超英法兩國。

(2)軍事和政治

英法都有核武器,德國沒有。

英法都是聯合國五常,德國不是。

英國鬧脫歐,德國雖然是歐盟中心,但是沒有法國的支持,德國孤掌難鳴。

目前三國都是北約成員國,在常規武器方面,英法都有航母,德國沒有,但是德國的潛艇和坦克依然是世界第一流。

(3)歷史文化

歷史上,法國拿破崙曾經打算統一歐洲大陸,而德國也有這個想法,法西斯德國差一點統一歐洲了……現在歐盟中,法德聯合在一起的趨勢日益明顯。


HK君


歐洲這三大強國可以說在整個人類近代史上都是耀目的存在,共同處於相似的發展時期,也就是說,如果從純個人的角度,在哪個國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經濟總量上,如果扣除人口數量的因素,其實三國差不多,雖然德國強了英法一大截,但是德國的人口數更多,總體來看也就持平。

但從國家層面來對比,得出的結果可能就大為不同。


如果比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實力,我認為可以先把德國排出,英法同為核大國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兩大優勢是德國怎麼也補不上的!

從國際影響力來看,無疑英國佔先,從“工業革命”開始就積攢的世界性影響力都還有餘音,從英國開始的人類現代化的過程現在仍在進行當中,現在雖然淪為二流強國,但憑著英聯邦“邦主”的名片,能與其比肩的國家依然不多。

法國在上個世紀也搞了一個法語國家組織,其成員國真的很嚇人,有五十七個,但這是一個異常鬆散的國際組織,法國在其中只是一個發起國,完全沒有主導地位,和英國在英聯邦中的地位不可相提並論。

同樣,二戰中,法國被德國徹底打敗,而德國又敗於盟軍之手,只有英國笑到了最後,而且,當時英國不僅在德國如日中天的時候和其死磕,而且海軍還在地中海打敗意大利,在北非土倫消滅維西法國的海軍,在東南亞對抗日本……在整個二戰中,除了美帝,也只有英國是有能力全球作戰的,這也是我認為英國強於法德的地方。另外,島國因素也為英國加分不少,這方面地緣環境最差的就是德國,假如有一天歐洲戰雲再起,德國的境遇和兩次世界大戰的狀況依然一樣。



軍事方面英法方面各有千秋,德國就小了一號,不能參加比拼。在核彈頭數量上,法國大約六百枚,英國少於五百枚,但在精度和威力上領先,法國曾經建立起“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英國沒有,這裡差一點。

現在英法雙方的核武器都只採用潛艇發射的方式,在威力最大的戰略核潛艇方面,法國五艘“凱旋”級,英國四艘“前衛”,但在攻擊型潛艇方面英國不僅數量佔優,而且有領先一代的“機敏”級,從這點上,還是英國領先。

航空母艦法國一艘核動力的“戴高樂”號,英國兩艘“伊麗莎白”級,就算法國的是核動力,但從實戰能力上還是英國有優勢,“戴高樂”開到哪裡都是差評,另外,如果英國搭載上F35,陣風也就是一隻弱弱的“高盧機” ,這點還是英國佔優。另

外,在軍費投入上英國也高出法國不少,2018年的數據,英國538億美元,比443億的法國高了一大截,可以說總體來看英國強於法國。



就比經濟總量,英國少法國300萬人,但GDP排名高於法國,可以說也是法國失敗,但法國強於英國的地方是法國的領土大於英國,且工農業發展比較均衡,綜合起來英國也佔不了優勢。

在歷史文化方面,英國不僅領導了工業革命,光榮革命也值得驕傲,開創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新紀元,法國的大革命也影響深遠,“平等,自由,博愛”已成為人類永恆的理想!

從文化影響力上,德國也不差,在人類智力的最精深的思考上,德國領先!德國開啟了宗教改革,這是整個人類或者說基督教世界進入現代化的前奏!另外,德國一大批哲學家的思考也深地影響了世界,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海德格爾……這些也是德國的牛叉之處,只不過容易讓人忽略。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文化影響力方面,英國強於科學技術;法國在文學藝術領域佔優;德國在宗教哲學方面又貢獻最大,很難評價誰最優,這裡應該是是一個平局!


現在,我評價的這三國的綜合實力誰最強就揭曉了:

冠軍:英國(原因:兩次世界大戰無敗績!)

亞軍:法國(原因:各方面發展均衡。)

季軍:德國(雖然經濟實力最強,但其它方面都弱!)

備註,本排行榜接受解釋!


皓月千山


雖然英國脫歐鬧三年,但英國目前還沒有脫歐,德國、英國、法國都是歐洲大國、強國。單純地說三國中哪個國家最強,很難說,分項說說,也許還有一定可比性。


從經濟來說,以2018年為例,德國最強,英國第二,法國第三。2018年世界各國GDP的排名情況為:1、美國205130.00億美元;2、中國134572.67億美元;3、日本50706.26億美元;4、德國40291.40億美元;5、英國28088.99億美元;6、法國27946.96億美元。


從軍事力量來說,英國最強,法國次之,德國最後。英國雖然已經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依然算是世界軍事強國,而且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法國畢竟是二戰戰勝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相比作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而且德國二戰之後沒有把主要精力用於軍事上,而是用於發展經濟上,所以,法國的軍事力量相對而言也比德國強一些。在2018年世界各國軍費開支排行榜上,英國538億美元排第一,法國443億美元排第二,德國358億美元排第三。而世界各國的軍費開支排名分別為:一、美國6220億美元;二、中國1918億美元;三、英國538億美元;四、印度507億美元;五、沙特487億美元;六、俄羅斯484億美元;七、法國443億美元;八、日本417億美元;九、德國358億美元。


從國際影響力來說,德國最大,法國第二,英國最後。德國因為經濟發展不錯,成為歐洲領頭羊,而且承認二戰歷史,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原諒,德國領導人尤其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國際政壇非常活躍;法國自從馬克龍當上總統後,到處尋找存在感,努力實現大國夢,賺足了不少眼球;英國最近幾年忙於脫歐,國內分裂嚴重,國際影響力嚴重下降。


毛開雲


從18、19世紀憑藉著工業革命崛起的“日不落帝國”,到19世界早期雄踞歐洲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再到20世紀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德意志戰車。作為數百年來歐洲地圖上當之無愧的霸主和領導者,實在是很難說清英國、法國、德國這三個國家誰更強大。

當今世界的“歐洲三強”

如今的21世紀,英、法、德三國雖然已經沒有了往日雄風,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世界範圍內依然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其中英法兩國各自擁有著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德國雖然因為兩次戰爭的緣故未能擠入,但無論在工業還是科技領域都是世界最頂尖的水平,同樣不可小覷。

嚴格意義上來說,英法兩國在世界政壇的競爭力這方面要略微高於德國一些;經濟方面三者相差不大;軍事方面德國出於二戰戰敗國的關係,也跟英法略有差別;此外在科技、電子這一板塊上,德國相比於英法而言,要先進很多。下面我們看一組詳細數據:

經濟和軍事榜單對比

2018年世界各國GDP排名中:德國位居第四;法國和英國緊隨其後,分別處在第5和第6的位置上。但是在GDP總量上,德國卻領先第5名的法國12000多億美元,而英法兩國的GDP總量相差無幾;另外,相比於2017年GDP總量,德國和法國齊頭並進,增長百分比都是6%而英國只有1.5%。

從GDP總量和增長速度而言,德國毫無疑問是三國之中的佼佼者,而且比英法兩國高出很多。再看美國《新聞週刊》雜誌給出的“2018世界各國軍力排行榜”:

在這份榜單上,英法兩國依然排在第5和第6的位置上,而且不管是國防預算還是裝備數量都差不多;德國則排名第9,但德國的軍事預算相比於英法兩國卻是近在咫尺。所以軍事這一點上,英法兩國佔優勢,但優勢並不大。

人的作用

最後再談一點:人的作用。相比於崇尚浪漫的法國人和矜持莊重的英國人而言,德國人身上具有一種獨特的嚴謹態度和細膩品質,這是英法兩國人難以企及的一點。也正是因為德國人的這種品質,才造就瞭如今工業科技領域的輝煌,以及數百年來強大的“德意志戰車”。在德國人的這種態度下,不管怎樣的差距,都可以迅速拉近甚至反超,一戰結束到二戰前德國軍事的飛速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

總體評價目前世界上的“歐洲三強”,應該就是:德國最強,法國最弱,英國居中。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英法德三國總體實力接近,經濟德國最強,軍事法國最強,而英國擁有最強的國際影響力。三個國家各有千秋,現今國際秩序下,德國的長處更具有實用性。


經濟實力

2018年,德國GDP為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歐洲第一,英國經濟總量2.8萬億,世界第五,歐洲第二,法國2.7萬億美元,世界第六,歐洲第三。

經濟上,德國把英國和法國遠遠甩開,而且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比英法更強,寶馬、奔馳、西門子、保時捷等世界聞名,除此之外,德國的還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隱形冠軍企業,隱形冠軍是指企業規模很小,但是憑藉技術在市場上佔據難以撼動的優勢地位。


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數量是英法總和的9倍,英法與德國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法國相對於德國把更多的精力用來製造奢侈品,包括香奈兒等,雖然奢侈品能夠為法國帶來鉅額利潤,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夠從事奢侈品行業,奢侈品很難像工業一樣直接拉動經濟增長,產業模式的差距導致德國人均GDP4.4萬美元,而英國3.9萬美元,法國3.8萬美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軍事實力

軍事實力可以不考慮德國了,德國120多架戰機,能夠隨時起降的只有4架,220多輛坦克,能夠作戰的也不到一半,為了應付北約內部的軍事演習,德國各個部隊之間甚至挪借武器裝備。



如果不考慮核武器,法國的戰鬥力強於英國,相比於英國,法國擁有2艘航母,1艘直升機航母,而英國並沒有仍在服役的航母,法國外籍軍團的戰鬥力十分強悍。


外籍軍團

英法兩國的軍事實力只有在碾壓狀態下才能夠顯示出來,如果敵人的實力對等甚至更強,英國一打就跑,法國一打就投降,真正能打硬仗的還是德國(曾經的德國)。

國際影響力

英國和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話語權自然高一些,英國退出歐盟之後,德國甚至想過讓法國把常任理事國的位子交給歐盟,這不等於交給德國嘛,法國也不傻。


國際影響力英國更高,因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等多,英國把自己的文化散播到世界各地,如今英語的流通性世界第一,也側面印證了英國影響力。

英國女王是16個國家的元首,英聯邦包括52個主權國家,元首是英國王儲查爾斯,英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甚至超過美國。

總得來看,德國的優勢更加實用,因為和平年代,誰有錢誰說了算,法國和英國雖然軍事實力強大,但是不可能入侵德國,現在德國領土上甚至還有法國駐軍。因為有錢,德國在歐盟內部話語權極高,人們甚至認為德國用錢統一了歐洲。


視野新觀


德國最強。

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歐洲奶媽,決非浪得虛名。

過去傍著大款美國🇺🇸。

無心強軍。

川普胡作非為,徹底涼了德國的心。

德國認清形勢,補齊短板。

德國🇩🇪決心與法國🇫🇷齊心攜手,共創歐洲軍。

法國次之。

軍事實力歐洲老大,經濟基礎雄厚。

但法國🇫🇷人過於爛漫。

動輒玩起自由主義,從而騷亂氾濫成災。

法國過去一直對非洲難民採取寬容政策。

目前黑人已佔法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

族群矛盾加劇。

稍有不慎,引起衝突。

成為社會的重大隱患。

英國🇬🇧最糟。

大英帝國,不失理想主義情懷。

本來國力尚強。

偏偏惹出脫歐一出亂戲。

三年的紛爭,依然沒有眉目。

國家已經面臨瓦解的可能。

北愛爾蘭,正在籌備獨立公投。

蘇格蘭🏴󠁧󠁢󠁳󠁣󠁴󠁿也可能重開獨立議題。

威爾士🏴󠁧󠁢󠁷󠁬󠁳󠁿不甘寂寞,也可能淌這混水。

英國純屬吃飽撐的。

無端自毀長城。

故,德國為上,法國次之,英國最次。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英法德這三個老牌歐洲強國綜合實力都不弱,三國各有所長。如果要給它們排排名次,誰的表現最為突出,我個人認為是德國>英國>法國這樣一個順序,這樣的順序我是從這三個國家的經濟,軍事,工業,科技,人口幾個方面綜合分析的。下面就簡單分析對比一下。

先對這三國在人口和經濟方面做一下對比,英國人口大概是6000萬左右,GDP大概是2.8萬億美元。法國人口是6700萬,GDP大概是2.7萬億美元。德國人口是8000萬左右GDP大概4萬億美元。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德國在經濟和人口方面領先英法兩國很多,英國在金融領域比較突出,法國這幾年經濟一直比較低迷,但是目前仍然沒有從低迷經濟中走出來,國內矛盾比較突出。



在軍事科技領域,德國因為曾經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所以,受到很多限制,並不能像英法一樣擁有核武器,同樣也不能擁有航空母艦,以免它再對其它國家發動戰爭,但是我認為,不讓德國擁有這些武器,不代表德國就沒有這個能力擁有它們,只是受制於眼下的限制所不能及,德國在軍工科技方面我認為是歐洲最強的。


在工業領域,德國製造一直以嚴謹耐用著稱,並且享譽世界,在數控機床,汽車產業方面世界聞名,最近德國又提出了工業4.0概念,相信未來德國綜合實力依然會走在英法前面,在歐洲事物中起到帶頭主導作用。

綜上所述,德國雖然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並非擁有核武器和航母,但是這一切都不能完全掩蓋它是歐洲第一強國的現實,在一些事物上,德國在歐盟依然比法國更具有影響力,英國未來如果離開歐盟,其影響力更不能與德國相提並論,所以,德國名次排在英法之前,名副其實。


怪叔叔是個逗比


英、法、德三國,在100多年前堪稱是全世界的前三位。英國是持續二百年的世界霸權國家,法國和德國先後扮演英國的最大挑戰者。但三國在二戰中均遭受了慘重損失,因此二戰後的冷戰中,三國地位一落千丈,如今早已不復往日雄風。比較下這三國的情況,也是頗為有趣的。

以經濟而言,三國中德國最強。

取2018年的GDP為例。三國分別排列世界的第4-6位。德國第四,英國第五,法國第六。

在某一個版本中,德國總量4萬億美元,人均4.8萬美元;英國總量2.82萬億美元,人均4.2萬美元;法國總量2.78萬億美元,人均4.1萬美元。可知,三國中德國的經濟從總量上和人均上,比起英法都有較大領先優勢。同時德國在產業結構和工業水平上也是佔優的。依靠歐盟這樣一個鬆散實體下的貿易體系,德國把大部分歐洲國家變成自己的原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地,而僅僅需要支付很少的歐盟會費。用馬督工的說法,希特勒用坦克沒做到的,默克爾用關稅做到的。在未來,只要歐盟存在,德國這種經濟優勢將繼續。

以軍事而言,三國中法國最強。

三家的軍事力量都不弱,在世界上算二流強國,比起一流的中國和俄國已經有了差距(但同時也具備自己的特長),比超級大國美國則難忘項背。三家的軍事力量排序與經濟基本上反過來,應該是法國>=英國>=德國,不過彼此都各有所長,差距並不是很大。法國一向堅持北約體系、歐洲體系與自主並舉的策略,也是歐盟在軍事上的盟主,同時擁有當今世界上除美軍外的唯一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英軍則擁有最新的大型傳統動力航母伊麗莎白號。德國在一戰二戰中很厲害,可是今天德軍已經衰落(雖然軍工科技依然牛氣)。這當然部分由於二戰戰敗後德國的武裝受到抑制。但是,軍隊中超高的肥胖率,還有北約內部演習被意大利軍隊秒殺,都訴說中昔日威震全球的德軍的無奈。

以科技文化而言,三國中英國最強。

英語畢竟還是世界通用語言(雖然很大程度是因為美國……),《哈利波特》、《魔戒》這種級別的文化影響力,德語和法語作品中找不到同級。自然科學方面,以21世紀以來的諾貝爾獲獎者為標尺,2000年-2018年中,前六位獲獎大國分別為美國(118)、英國(24)、日本(19)、法國(12)、德國(8)、以色列(8)。英國僅次於美國,且人數相當於法德之和,而法國又明顯優於德國。

綜合而言,英法德三國還是各有所長,彼此實力較為接近。不過論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德國比起英國、法國還是有很大差距。畢竟,聯合國五常國家和非五常國家,那就是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