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市場“馬太效應”顯現 業務轉型應對資管變局

國內外券商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數據顯示,2018年證券行業平均淨佣金率降至歷史最低的3.76‰,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場交易佣金總額為37.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49%。

業內人士指出,受市場成交量萎縮的影響,賣方佣金的分配出現了明顯分化,國內券商行業急需加速整合。部分券商開始推動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業務的轉型,多家中小券商也紛紛發力量化交易等特色業務。

競爭激烈 短期內“零佣金”難在國內市場落實

近日,美國資管巨頭福達投資集團宣佈,對美國在線股票、ETF和期權交易佣金從4.95美元降為零,這也是10月份以來第五家實施零佣金的美國券商。此前,美國最大線上證券經紀商之一的嘉信理財(SCHW)宣佈經紀業務正式實施“零佣金”,美國券商的零佣金策略在國內也引起強烈反響。近日,國內有幾家中小券商先後推出“萬一”佣金,但隨即又調整回業內平均水平。

“目前零佣金在國內大規模的推廣使用並不具備現實條件。”申萬宏源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表示,“與美國市場不同,中國證券市場的財富管理模式還沒得到廣泛的推廣和運用。”桂浩明表示,以嘉信理財為例,美國資管巨頭主要通過網上交易開展業務,佣金率很低,但同時業務佔比也不高,更多的則是通過給客戶提供理財產品等方式獲得報酬,因此零佣金只是一種佔據市場份額的手段,並不會對總體業務收入產生實質性影響。

經紀業務仍然是國內券商營收的主要組成。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此前發佈的《證券公司2019年上半年度經營數據》,131家中國證券公司營業收入1789.41億元,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444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24.8%。此外,活躍的科創板交易也給券商帶來了部分佣金利潤。截至11月5日,46只已上市的科創板個股總成交額為9730.5332億元,按業內平均佣金率計算,約能帶來6億元佣金收入。業內人士指出,這也是短期內國內券商難以跟進美國券商實現“零佣金”的主要原因。經紀佣金仍是國內券商營收的主要組成部分。

儘管短期內“零佣金”難以在國內市場落實,但國內券商的同質化競爭卻日趨激烈。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行業發展報告》顯示,近年來,行業平均淨佣金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證券經紀業務貢獻度則在行業平均淨佣金率微降的情況下持續走低。2014年至2017年,行業平均淨佣金率分別為6.63‰、4.97‰、4.03‰和3.78‰,而2018年,這一數據降到歷史最低水平3.76‰。

市場體量的縮小同樣是造成券商競爭激烈的原因之一。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受成交量萎縮影響,公募基金市場交易佣金總額有所下跌。交易佣金總額約為37.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0.53億元下降了6.49%。“靠通道來賺取佣金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伴隨著交易換手率和佣金率雙雙走低,未來券商經紀業務的轉型勢在必行。”海通證券上海分公司融資業務部副總經理徐俊對記者表示。

轉型財富管理 探索差異化競爭

去年以來,部分券商開始推動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業務的轉型。截至目前,已有7家券商巨頭為經紀業務部門更名,開始轉型財富管理,如中信證券將經紀業務發展與管理委員會更名為財富管理委員會,並進行相應的組織架構調整等。業內人士指出,伴隨著人均可投資資產的持續增長、金融資產配置的提升與財富管理行業滲透率的提升,國內財富管理發展空間趨大。

“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通過兩端對接,一端連接發行產品的機構,另一端連接基礎客戶,將營業部作為中介平臺產生佣金和收入。”徐俊表示,“券商財富管理業務有自己的特色,券商離二級市場很近,所設立的產品往往都是一些帶有對沖功能的衍生品,能夠把風險對沖掉,從而產生一些類似於固定收益的產品,客戶也更容易接受。”

但同時,經紀業務轉型也存在一定難點。“首先,由於券商經紀業務習慣了之前的開戶、股票交易的模式,整體業務模式轉型需要時間。此外,證券公司的客戶往往不太習慣參與到別人管理的產品中去,而是更傾向於自己操作,讓他們接受新產品也存在困難。” 徐俊稱。

桂浩明同樣指出,長遠來看,券商的經紀業務會逐漸向財富管理階段過渡,但目前仍缺乏足夠的現實條件,還需要各大券商繼續進行相應探索。

中小券商紛拓創新業務

目前國內券商的競爭領域涵蓋了佣金、產品、服務等各個方面。專家表示,當佣金率普遍已經達到萬分之三以下時,為了防止利潤空間被完全壓縮,券商打佣金戰的動力並不大。隨著券商經紀業務貢獻度的逐漸下降,除了推動經紀業務轉型外,國內券商也開始了差異化競爭。

“中信、國泰君安等大型券商在能力、資源和市場品牌上均佔據優勢,中小券商無論是在業務能力和盈利能力上都無法與之相比。長遠來看,中小券商仍需發展自己的特色業務。”前華融證券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以天風證券為例,日前,天風證券重點發力量化交易,與頂尖量化交易系統LTS(Liber Trade System)團隊達成戰略合作;華寶證券把泛資管和金融產品研究作為核心特色;廣發證券則在海外研究上有所側重。

專家表示,中小券商創新業務的效果仍有待觀察,“以量化交易為例,首先市場容量並不算很大,其次這些創新業務目前還並沒有得到足夠的投資意願。”桂浩明表示,“一方面是客戶的理念問題,中國現在還是一個散戶為主的交易市場。普通散戶更關注中短線投資,對於量化和指數化交易興趣不大。另一方面,這一業務模式能否盈利也有待時間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