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的“虛證,實證”是怎麼回事?

病有千千種,然而皆不出虛實兩型,中國人家喻戶曉的,虛證、實證,腎虛了,上火了,他們都是什麼呢?本文講述中醫虛證與實證,溯源清流,明明白白中醫辨證那些事。

相傳周恩來總理有一次在記者招待會上,遭到不友好的西方記者刁難:請問總理先生,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廁所嗎?周總理笑了笑,不假思索地回答:兩個,一個男廁所和一個女廁所。

中醫講的“虛證,實證”是怎麼回事?

要問西醫一共多少種病?有人會說兩千多種,也有人會說三千多種。其實基因性疾病目前就有兩、三千種。隨著科技的發展,隨著研究生、博士生的畢業,西醫的病名數量還會與日俱增。

但是要問中醫有多少種疾病?回答會和周總理一樣:兩種,一種叫虛證,一種叫實證。虛證是內病,即體內陰陽失衡引起的。實證是外病,即宇宙間負能量引起的。

中醫的虛證

中醫有虛證、實證之分。弄不清虛實,你最好別碰補藥和瀉藥。中醫的虛實與我們生活中感覺到的虛實沒關係。中醫的虛證全是內在的,是體內陰陽失衡造成的。實證全是外因引起的。

“久病必虛”“虛則補之”

青少年很少有虛證。人到中年以後身體會發虛。老年人一般都有虛的表現。另外,“久病必虛”,長期生病的人,也必然有虛證。歸根結底,虛證是體質虛弱的表現,多數是由內因引起的身體不適,所以需要進補,“虛則補之”。對於虛證,我們後面有大量的篇幅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進行分型辨證,以及介紹各自進補的方法。

中醫講的“虛證,實證”是怎麼回事?

虛證的表現

凡是有人出現不發燒,卻怕冷怕熱;或沒得病,卻懶言少語、疲乏無力;或不發炎,卻頭暈目赤、口舌生瘡、牙疼難忍;或沒壞肚,卻腹痛喜按、便溏、便秘等症狀,基本可以判斷是患了虛證。一般來說,陽虛的人怕冷,陰虛的人怕熱,氣虛的人乏力,血虛的人蒼白。得了虛證,解剖系統是查不出原因的,應當去看中醫。西醫壓根就治不了虛證。

中醫的實證

除了虛證,其他形形色色的症狀,在中醫眼裡大都被認為是實證。實證都有外部原因,有“外邪”入侵。

實證全是外來的

實證全是外來的,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所謂不內外因,其實還是外因。傳統中醫把情緒影響,把痰,把飲食,把蟲等對人體的傷害稱為內因。把房室傷、金刃傷、湯火傷、蟲獸傷、中毒等稱為不內外因。三因括約,合併同類項後,中醫大家秦伯未提出了十三綱要,簡化了中醫的病因,減少了無謂的爭論。在明眼人看來,沒有外部設局或刺激,人的情緒會和僧人一樣穩定。說到底,情緒應歸外因。另外不內外因中列舉的某些因素,也缺乏硬邦邦的理由。尤其是蟲子,由於食用了殘留在食物中的農藥化肥,人們的肚子裡基本沒有蟲子了。按說殘留量應當列入外因。中醫對病因的提法應當改革,與時俱進。否則若抱殘守缺,將失去說服力。

中醫講的“虛證,實證”是怎麼回事?

“實則瀉之”

中醫認為,對實證需要疏洩,所以“實則瀉之”。學習中醫,要記住虛、實的分類原則。任何一個病證可能是虛證,也可能是實證,更可能是虛實兼有,如體虛之人又招了外邪,就是虛實兼有。

中醫的血瘀、痰飲、水溼等症狀看起來在體內,甚至有人將它們作為遺傳,列為先天體質。其實它們都是實證。瘀、痰和溼是近代人高發的疾病,既不屬於寒證,也不屬於熱證,應當成為當代中醫研究的重點。

判別中醫“虛、實”

另外判別中醫“虛、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從藥的性質上判別虛實。虛證可以進補,但實證不能進補。實證會越補越壞。血瘀、痰飲、水溼只能瀉不能補,故為實證。對於實證只能排洩、疏解。進一步講,如何給病邪以出路,如何儘快將邪排出體外,別讓病邪留在體內折磨自己,也正是甄別醫家醫術高明與否的試金石。

中醫講的“虛證,實證”是怎麼回事?

中醫的陰、陽、虛、實、寒、熱、表、裡這八個字,是“八綱辨證”的精髓。陰陽為總綱,虛實反映了疾病的正邪鬥爭,寒熱反映了疾病的性質,表裡反映了疾病的位置。具體而言,虛證是內因引起的疾病,如陰虛、陽虛等。所謂“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就是要先看體質有否虛的內因。後面的寒、熱、表、裡四個字,多與實證(外因引起的疾病)有關,或與虛實兼有的病證有關。是實證,就要進一步區分是熱證還是寒證,是在表面還是進入到體內。

古代中醫通常又把實證分成兩大類:寒證和熱證。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主要針對寒證。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主要針對熱證。現代醫學定義的病毒性流感,屬於中醫的熱證。不論虛證、實證,這些都需要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定論。八綱辨證是臟腑辨證、經絡辨證、三焦辨證等其他辨證的綱,綱舉目張。整個中醫都是圍繞著虛證或實證展開的,中醫就是要解決人體中“虛虛實實”的問題。

關於中醫講的“虛證,實證”您是否還有很多疑問呢?瞭解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如有問題請評論留言或者私信給我,出診之餘我會盡量解答。

中醫講的“虛證,實證”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