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心理暗示,讓你保持健康心態

生活中,有人一旦遭遇挫折,便失去對工作的熱情,意志消沉,自暴自棄。這是一種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態。


7種心理暗示,讓你保持健康心態


生活中,有人一旦遭遇挫折,便失去對工作的熱情,意志消沉,自暴自棄。這是一種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態。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呢?下面7種心理暗示,讓你保持健康心態。

把每一次失敗都當作是最後一次

在遭遇不順和失敗的時候,試著對自己說:“這是最糟糕的情況了,不會再有比這更倒黴的事情發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經發生了,那麼以後就該‘否極泰來’了!”等等。這樣做會給自己以信心,增強心中的安全感。

別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籤”

不要總是對自己說“我的能力實在不行”、“我缺乏解題的技巧”、“我嘛,本來就不行”、“我壓根就不成器”、“那時候本應該……”、“那次要是那樣,說不定......”等等這樣的話。

要知道真正能夠擊倒你的人有時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給自己貼上“這不行、那不行”的失敗“標籤”,而應該多給自己一些激勵與信心。平時多做一些縱向比較,盲目與他人攀比只能挫傷自己的信心,打擊自己的積極性。不斷告訴自己“我有實力,我有能力,我會成功,我一定會成功。”等等。


7種心理暗示,讓你保持健康心態


不要總強調負面信息

不要總是給自己一些這樣的提醒:“昨天我有20個單詞沒有背下來”、“這類題我總是找不到解題思路”等等。越是這樣擔心的事情越容易發生,所以,聰明人應該避免用失敗的教訓來提醒自己,而應該多用一些積極性的暗示,如:“多背幾遍我就能記住了”、“這次知道錯在哪裡,下次做這類數學題的時候就有經驗了”等等。積極的暗示和指導,比起強調負面結果,效果會好很多。

將失敗歸咎於客觀原因,成功歸功於主觀原因

我們常常聽到領導或者老師用這樣話的教訓自己的下屬或學生:“不要老是找客觀原因,要多找找主觀原因。”意思是不要用客觀原因來推卸責任,要從自己身上尋求改進。這話固然不假,但是很多人找主觀原因往往一找就是:“我自己太笨。”“我不是學習的料。”這種心理暗示的結果就是使你對自己越來越缺乏信心,結果每一次失敗都成為你“笨”的證據,而成功則成了僥倖。抱有這樣心態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真正的主觀原因應該是尋找那些可以改變的因素,比如“我還不夠努力。”“我在做題的時候比較馬虎大意。”“我在這上面花的時間還不夠多。”這樣才能促使你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發奮,而不是自暴自棄。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自我心理暗示不僅僅是以上直接的潛意識的溝通,還包括很多行為習慣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一些細節。比如,走路時挺胸抬頭,會覺得自己很有精神;出門的時候照照鏡子整理好儀表,會對自身形象有個積極的評價;學習的時候整理好桌面,擺放好物品,讓自己感到很從容很有條理;說話的時候清晰大方,讓自己感到自信沉穩……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其實都會不知不覺地影響一個人的精神風貌。


7種心理暗示,讓你保持健康心態


對自己說一些鼓舞的話

成功者每天都對自己說:“我行”;“我正期待著……”;“比上次情況好多了”等等,說這些話的時候最好是有聲地說,請“意識”調動內心深處的“潛意識”。可以站在鏡子面前,看著自己的眼睛,真誠地表述自己的願望:“你馬上要參加一場至關重要的考試了,我相信你的實力,只要肯努力,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加油!”。

總之,每做一道題,就從各個方面鼓舞自己,這樣,一張卷子做下來,不論難易,都自我感覺良好。

避免用消極或否定的詞語

不要說:“我累壞了”,而要說:“忙了一整天,終於可以好好的休息了。”不要說:“天啊,我堅持不下去了”;而要說:“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成功。”養成使用積極語言的習慣,拒絕不停的自我抱怨。試著將所有的否定句和疑問句都改成肯定句,這將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一點一滴的賦予你積極思考的習慣。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柚子健康網”與“柚子健康網”授權(www.jiubo120.com)發佈。

想了解更多心理、精神、健康知識科普。請搜索微信公眾號“柚子健康網”,柚子等你翻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