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戈斯群島地處赤道地區卻終年寒冷,為什麼?

喜聞樂見008


在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島嶼上,居然在炎炎烈日下,生活中一群企鵝、海豹、海獅等寒帶動物,這個群島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島,又稱科隆群島。

上圖,加拉帕戈斯群島位於南美洲西側100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東側就是大家熟悉的厄瓜多爾,厄爾尼諾源於此,往東就亞馬遜平原,屬於厄瓜多爾的領土,島上居民人口25124人。

該島位於太平洋上,孤孤單單,四周被海水包圍,在地質歷史時期,這個區域火山噴發活動頻繁,經過多次噴發,才露出水面,形成了由大大小小23島嶼構成的加拉帕戈斯群島。

這個島嶼比較特殊,雖處於赤道地區,但卻是寒帶氣候,這主要是由於來自南半球極地的冷水,隨沿岸秘魯寒流向赤道地區流動,到布蘭科角後轉向西北,而加拉帕戈斯群島正好迎面寒流而來,四周全部被冷水包圍,由於這裡海水溫度低,上層大氣溫度高,形成了逆溫層,層結特別穩定,很難產生降水。雖然也是與周圍大氣進行熱交換,但秘魯寒流源源不斷地給加拉帕戈斯群島輸送冷水,使得這裡出現寒帶風光。

在最大島嶼的東南方向,由於海拔在1000多米的山南,受地形影響產生一些降水,併發育了溼熱的熱帶海洋性氣候。

加拉帕戈斯群島位置特殊,形成了一個的小型生態環境,加之赤道地區暖流在此交匯,海水上翻,餌料非常多,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寒、熱帶動物共存的奇特景象,生物種類極為豐富。

1835年,達爾文來到這裡考察研究,發現島上的動植物種類繁多。他經過一個多月的潛心研究,最終寫出了舉世聞名的“達爾文進化論”,打破了歐洲教廷延續了數千年的“上帝造人”之說。

儘管這裡氣候適宜,風光旖旎,但這個島嶼卻是一塊貧瘠的土地,島上居民多以捕魚為生,經濟主要以旅遊業為主,近幾年發展迅速,成為這裡的主要經濟支柱,美國國家地理推薦的“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 ,火山地貌景觀主要有火山口、硫磺山、岩漿流、熔岩洞等,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最美麗的群島”,是世界最寶貴的國家公園之一。


地理縱橫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爾的西北面的太平洋上有一片島嶼,名叫加拉帕戈斯群島,其面積為8010平方公里,海洋保護區為13300平方公里,這裡被認為是地球生物界的天堂,也被認為是讓達爾文功成名就的地方。


加拉帕克斯群島又名科隆群島,位於赤道地區,赤道正好從這個群島中間經過,按理說應該是世界上最炎熱的地區之一了,但是主要生活在南極洲的企鵝卻也生活在這裡,然而這兒還有主要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大蜥蜴,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象龜等,物種之豐富、奇特、獨有,曾讓初到此地的達爾文非常驚奇,有人認為正是這個地方,啟發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助力他創作了《物種起源》。

加拉帕戈斯群島在地質上是太平洋中的火山島,由近百個火山噴發形成的島嶼構成,其中狀如海馬的伊莎貝拉島面積最大,約4600平方公里,這個群島上的2萬多人口也主要生活在這裡。



從世界地圖上看,這個群島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赤道暖流從西而來,秘魯寒流從南面而來,還有來自北太平洋的寒流也匯聚於此處,可以說這個地方是處於三股寒暖流交匯之處。相對而言,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要更加強勁一些,這股寒流常年給加拉帕克斯群島帶來了大量深層寒冷的海水,很明顯地影響了當地的氣候,使得加拉帕戈斯群島常年都比較涼爽,某些時候溫度只在15攝氏度左右,讓人感覺上有點冷,生活在高緯度地帶的企鵝、海豹等動物也隨著洋流來到這裡。







而此地又處於熱帶地區,同時又受到赤道暖流的影響,因此也生活著很多的熱帶動植物,大部分時間的溫度還都在25~30℃左右,但有的較涼爽的地方常年都在25℃以下,可以說處於熱帶地區卻不熱。


這個島嶼的面積雖然不算很大,但是氣候的多樣性卻很複雜,一年中大致分成乾季和雨季,但區域性差別卻很大,降雨較多的地方往往是山峰的迎風坡地帶,其他區域就比較乾燥。


所以,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既有喜歡生活著較冷地帶的生物,也有喜歡生活在熱帶地區的生物,而且生活在乾旱地帶與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動植物也在這裡共存,被稱為“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海洋生物的大熔爐”。1978年的時候,它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為“世界自然遺產”。


科普大世界


終年寒冷談不上,據可查資料加拉帕戈斯群島氣溫也可以達到30℃,不過較深層的水溫卻比較低,生活著野生企鵝,是唯一涉足北半球的企鵝 ,現存約1000只左右。

加拉帕戈斯群島地處南美大陸以西的洋麵上,在赤道附近北緯1°40′~南緯1°25′,是由大大小小13個小島和19個岩礁組成,小島的海拔也有明顯的差異,只有東南的最高坡由於能夠截留一些雲層,使得那裡呈現典型的潮溼的熱帶氣候特徵,而且其地理位置特殊,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在那裡交匯,海洋寒流的溫度更低一些,蒸發量也小一些,使得那裡氣候較乾燥。加拉帕戈斯群島總體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有較為明顯的乾溼季,每年6月至11月為旱季,12月至次年6月為雨季。旱季時,氣溫較低,白天平均氣溫約20℃,海上易有風浪;雨季時,氣溫高、溼度大,白天平均氣溫約30℃,常有陣雨。所以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氣候可絕不算終年寒冷,全年較為涼爽倒是真的。

由於海洋寒流的衝擊,加拉帕戈斯海域的海水的溫度較低,儘管在赤道直射的陽光照射下,淺層水溫可以達到14~29℃,但是較深層的水溫卻比較低,因此加拉帕戈斯海域生活著多種具有寒帶特徵的動物,包括企鵝和海豹。總的來說,加拉帕戈斯群島並不寒冷,一天之內溫度的變化也不是很大,白天的時候由於陽光直射還是會比較熱的。由於自然環境優越,氣候適宜,更為重要的是,由於不同島嶼的地理隔離,氣候也稍有差異,使得群島上有豐富的生物資源,達爾文在隨“小獵犬號”海軍勘探船的環球考察式路過了加拉帕戈斯群島,驚異於群島上豐富的生物資源,以及不同島嶼間由於地理隔離導致的物種的差異,啟迪了達爾文環境選擇的進化論思想,成為日後達爾文寫出鉅著《物種起源》的契機之一。

加拉帕戈斯群島也因為氣候涼爽、生活著寒帶特徵的生物被稱為寒冷島,然而寒冷島並不冷,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成為潛水旅遊的好去處。


來看世界呀


在人們的心目中,赤道應該是終年炎熱多雨、植物繁茂的地區。然而,位於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又叫科隆群島),卻呈現一派“寒帶”風光,被稱為“赤道上的寒帶”。

那裡有成群的企鵝,還有信天翁和海豹。這些原本生活在極地和高寒地帶的動物,居然不辭辛苦地來到了赤道地區,簡直令人不可思議。島上的植物也是一些稀疏的寒帶植物。即使是白天,如果陽光一旦被烏雲遮擋,也會使人感到寒氣逼人。

出現這種反常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於極地的寒冷洋流。源於極地的秘魯寒流沿南美洲的西海岸往北流,到布蘭科角後轉向西北,而加拉帕戈斯群島正好被滔滔而來的冷洋流團團包圍,造成群島周圍的海水溫度變得很低,海洋上空的氣溫也因受其影響而降低。當海面上空的冷空氣連續不停地吹向群島時,海島的溫度就會完全被冷空氣控制。由於氣溫低,所含水汽少,大氣層結性質穩定,因此極難形成降水。另一方面,由於海島面積小,而海域面積大,空氣的上下對流微弱,冷洋流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頭頂上空的驕陽,因而便出現了上面所說的赤道上的“寒帶”風光。


浩子出遠門


相對於其他被赤道貫穿的熱帶地區來說,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氣候確實比較乾燥涼爽,而且,島上還生活著企鵝等印象中多生活在寒帶的動物。不過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氣候雖說比較溫和,但跟“寒冷”也扯不上關係。

每年6到11月是當地的旱季,12月到來年5月是雨季,雨季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依舊高溫多雨,白天的平均氣溫仍舊在30℃以上;而相對涼爽的旱季,白天的平均溫度也在20℃上下。尤其每年的7到9月,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氣溫達到最低,但平均溫度仍舊在19℃。


加拉帕戈斯群島又稱“科隆群島”,位於南美洲大陸西部1000公里的太平洋上,總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整個加拉帕戈斯群島由近百個火山噴發形成的島嶼構成,其中狀如海馬的伊莎貝拉島面積最大,超過4600平方公里。加拉帕戈斯群島屬於厄瓜多爾,被闢為保護區,所以當地人口一直都不是很多,僅有2萬多人。

雖然面積不大,但加拉帕戈斯群島所處位置非常特殊,處於寒暖流交匯之處。而相對於赤道暖流,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要更加強勁一些。終年上湧帶來大量深層寒冷海水的秘魯寒流,使得加拉帕戈斯群島常年比較涼爽乾燥,同時,很多高緯度諸如企鵝之類的動物也隨著洋流到達這裡生活。


由於地處熱帶,加上強勢的秘魯寒流湧動,加拉帕戈斯群島常年乾燥而缺少降雨,即便是雨季也多是陣雨。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一般只有高大山峰的迎風坡能夠“截下”一部分被冷卻的水汽形成的雲,形成區域性的降水。

所以,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面積雖然不大,生物多樣性卻非常高。各種喜溫、喜寒、喜暖的動物基本一應俱全,小小的一座島嶼,可能一邊是草原而另一邊是灌木叢。一般只生存於乾旱荒漠、戈壁地區的仙人掌之類的植物,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也有生長。如此景象,都要歸功於交匯於島嶼附近的赤道暖流與秘魯寒流。


同時,眾所周知,島嶼與沿海地區向來氣候都比較溫和,熱帶的沿海會比較涼爽,北溫帶的沿海會相對比較溫暖。加拉帕戈斯群島遠離大陸孤懸大洋之上,而且大部分島嶼面積都不大,使得海洋的影響能夠更加深入。

特別的地理位置,使得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擁有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生物進化活化石博物館”。島上的珍禽異獸與奇花異草數不勝數,97%的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80%的鳥類以及超過三分之一的植物,都是加拉帕戈斯群島獨有的。除了著名的巨龜,加拉帕戈斯企鵝也是發現唯一自然界生存在赤道以北的企鵝種類。

雖說加拉帕戈斯群島缺乏降水,也沒有熱帶雨林,還生存著大量溫帶、寒帶生物,但加拉帕戈斯群島依舊是比較溫暖的。


澹奕


加拉帕戈斯群島,中文名叫科隆群島,屬厄瓜多爾一部分,面積8010平方公里,人口2萬6千多人,官方語言西班牙語。位於太平洋東部,拉丁美洲西海岸1000公里外,處在納斯卡板塊之上,為火山噴發而成,由13個小島和19個岩礁組成, 其中沃爾夫火山為群島最高點,海拔 1710 米,伊莎貝拉島為加拉帕戈斯群島最大島嶼。由於氣候多樣性和特殊自然環境,動植物種類的繁多,被稱為“生物進化活博物館”。環境的優美,遠離大陸,又被人們戲稱為“世界上最孤獨、最美麗的群島”。


加拉帕戈斯群島地處赤道附近,屬於熱帶,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兩次陽光直射,本應溼熱高溫,但是該島平均氣溫僅23.8℃,年降水量僅250毫米。而加拉帕戈斯群島地處熱帶,為什麼會終年“”寒冷”呢,原因何在?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受洋流和地理位置因素影響,使得該群島氣候特點降水量較少、溼度不高、氣候涼爽、周圍海水水溫不高。加拉帕戈斯群島位置極其特殊,正好處於太平洋的南北洋流交匯處,自東向西旋轉,給該群島帶來寒冷的空氣和較少的降水。太平洋以赤道為界,北太平洋洋流順時針旋轉,呈現環形為: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南太平洋洋流逆時針旋轉,呈現環形為:南赤道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風漂流——秘魯寒冷。而加拉帕戈斯群島位置正處於加利福尼亞寒流、秘魯寒冷及赤道暖流交匯處,而寒流特點是:溫度比流經區域海水溫度低的海流,使流經地區沿岸地區溫度降溫降水減少溼度降低等。像南美洲西岸的世界幹極——阿卡塔馬拉沙漠,就是受秘魯寒冷和安第斯山脈影響形成;還有北美洲西部的索諾蘭沙漠,也是受加利福尼亞寒冷影響形成。加拉帕戈斯群島正是受兩股寒冷共同影響,導致該島終年寒冷,溫度不高,體感舒適,適合動植物長期生存,造就了該島的神奇之處。

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說冷就有點瞎扯了,我們1月份去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在赤道附近,理論上還不是最熱的季節,但是已經很熱了,每天吃大冰沙就是最爽的事








走讀升


加拉帕戈斯群島位於北緯1°40′~ 南緯1°25′西經89°14′~ 92°01′之間,面積為7976平方公里,跨越赤道兩側。距離南美大陸約1000公里,由13座大島和上百個島礁組成,它們隸屬於厄瓜多爾共和國。其中伊莎貝拉島是最大的島嶼,面積為467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707米。

加拉帕戈斯群島遠離陸地,是由海底抬升的熔岩堆積物形成的一組海洋島。加拉帕戈斯群島位於板塊的生長邊界,岩漿沿張裂帶噴出冷卻凝固後逐漸堆高,海底火山在噴發中不斷向上生長,最終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島。但是“熱點”是靜止不動的,但是由其形成的火山卻並非靜止不動。這些島嶼自形成以後,在板塊漂移過程中逐漸遠離火山熱點區域,並且每年大約以4-6釐米的速度向東南偏東方向移動,在經歷了火山熔岩到熱帶叢林,最終沒入大海。在不久的將來,加拉帕戈斯群島最東端的島嶼將完全沉沒在太平洋中。

加拉帕戈斯群島地處赤道熱帶地區,應該是全年高溫多雨,植被豐富,但是加拉帕戈斯群島並沒有茂密的熱帶雨林,而且加拉帕戈斯群島各月的平均氣溫均比其他的熱帶地區要低,降雨量也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之分,這樣特殊的氣候特徵造就了加拉帕戈斯群島獨特的魅力。

加拉帕戈斯群島地處赤道,而同時它也處在東太平洋三大寒流(秘魯寒流、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的交匯處。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南半球的洋流呈逆時針方向轉動。由於秘魯寒流把南極洲附近形成的寒冷冰水源源不斷地向北方赤道方向輸送,而加拉帕戈斯群島剛好處在秘魯寒流的輸送帶上,寒流圍繞群島向前流去。這就使得加拉帕戈斯群島不斷受到強大的寒流影響,同時由於島嶼面積小,對水汽的抬升作用小,秘魯寒流對周邊環境起到降溫降溼的左右,從而形成與寒帶相似的氣候。

由於受秘魯寒流的影響,加拉帕戈斯群島雖地處赤道附近,但不適於終年高溫多雨、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的生長,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叢分佈在其沿海地區;高大的樹木生長在較高的山坡,樹下鋪滿羊齒類植物。正因為加拉帕戈斯群島這樣特殊的氣候環境,適合熱帶和寒帶動物共同生存。


趁月行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乞力馬扎羅山地處赤道與南緯3°之間,卻為何棲息和生長著熱、溫、寒三帶野生動植物,究其原因是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加拉帕戈斯群島也不例外。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南極洲才是企鵝的天堂,但是題主所問到的這個加拉帕戈斯群島,雖然地處低緯度的赤道附近,但卻棲息著企鵝等許多的寒帶動物,被人們稱讚為“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瞭解一下。

加拉帕戈斯群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科隆群島,它隸屬南美洲國家之一的厄瓜多爾,地處中太平洋東部的厄瓜多爾外海,西距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約1300公里,經緯度範圍大致介於89°14′W~92°01′W、1°40′N~1°25′S之間,總面積約8010平方公里,有“巨龜之島”、“加拉巴哥群島”等別稱。

科隆群島共有近百個島嶼、岩礁組成,其中大的島嶼有7個(尤其是伊莎貝拉島面積最大,約4640平方公里,比其他島礁面積之和還要大)、一般大島嶼13個以及23個小島、50多個岩礁,這些島礁全部都是由火山熔岩和火山堆組成。

從科隆群島所處的地理位置不難知道,該群島處於四面環海的大洋之中,且恰好處於來自南半球高緯度秘魯寒流和北部低緯度赤道暖流的交匯處,一方面寒暖流交匯處餌料充足海洋生物豐富,另一方面受此影響形成一種獨小型生態環境,喜寒、喜暖動植物一應俱全。

不過,儘管寒流對於流經的區域具有降溫減溼的作用,但畢竟該群島處於低緯度的海洋中,從高緯度流到此處的海水溫度並沒有降至很低,因此談不上終年寒冷,而是總體上來講除了低海拔的山麓屬於溼熱的熱帶環境以外,絕大部分區域氣候涼爽乾燥。

由於科隆群島位置極為特殊,形成了獨特的氣候環境和自然景觀,其獨特而又完整的生態系統曾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提出提供了有力依據。不僅如此,該群島優美的環境也引來了許多人前往“打卡”,甚至有人稱讚其環境要勝過巴厘島。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我不知道你這個問題,這些回答的大神們有沒有看到一些東西,你這個問題本來就是個錯誤的問題,一個地處熱帶赤道地區的島群,怎麼可能是終年寒冷的氣候。就是有寒流經過,它也不可能是終年寒冷!我不知道這些回答問題的大神,有沒有好好審審題,難道就是為了回答問題,而回答問題嗎?在百度百科,在知乎這些地方抄了一段文字,然後變成自己的答案,這樣就可以了是吧?你們好好審題了嗎?一個錯誤問題還答那麼溜,哎喲,我真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