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潮牌?二手“炒牌”?這些坑你知道嗎

二手潮牌?二手“炒牌”?這些坑你知道嗎

對於90後、00後們來說,潮牌服飾已經是一種文化、一種個性的象徵,甚至帶有一定的社交屬性。不少年輕人對於潮牌的追求堪稱狂熱,是不是一手已經不重要,只要是喜歡的品牌,二手貨一樣肯花大價錢。於是,近年來二手潮牌交易平臺鵲起,但是假貨、鑑定不準確、售後服務沒著落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追求新潮的年輕消費者們。

年輕人追求個性、限量

潮牌應運崛起

帶火網絡二手交易

對年輕人而言,潮牌的魅力要大於那些耳熟能詳的奢侈品牌,似乎只有潮牌才能彰顯他們的年輕與個性。所謂潮牌,主要是指時髦的休閒服裝、服飾,也被稱作街頭時尚。記者調查發現,在這個看似簡單的潮流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零售市場。

以一件supreme雪山羽絨服為例,有網友說:“我朋友買了一件穿了一年,原價加價500元又賣了出去。”這在很多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潮牌的世界卻天天在發生。

記者瞭解到,潮牌新款不少是限量發售,利用“飢餓營銷”的方式來製造產品的稀缺性並進一步刺激消費者需求。以2016年發售的yeezy350這款鞋為例,發售價僅為1899元,但截至記者發稿,在一款名為毒APP的電商平臺,其售價已經達到8489元。

二手潮牌?二手“炒牌”?这些坑你知道吗

在“毒”APP中搜索“球鞋”的界面

潮流媒體Hypebeast與普華永道聯合發佈的《街頭時尚影響力報告》顯示,街頭時尚的目標市場對準的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70%的消費者表示街頭時尚關鍵詞是“酷”“有個性”。因為增值,更因為酷,不少年輕人開始收藏潮牌,這又進一步推高了二手潮牌商品的價格。

有消費者吐槽說,大代購因為資金充足,就僱人排隊買限量版商品,一些限量款式幾乎都掌握在大代購手中,然後再加價賣出去,有的大代購月利潤可以達到10萬元左右。

南京的秦先生,擁有20多萬粉絲,是國內球鞋收藏領域的大V。家裡最貴的一雙球鞋,要將近3萬塊錢一雙,今年8月份之前,這雙鞋的價格是 3000 多元,僅僅在兩個星期裡,價格就上漲了80%。在最近的炒鞋江湖裡,他也著實賺了一把。

二手潮牌?二手“炒牌”?这些坑你知道吗

價格暴漲的球鞋

二手潮牌?二手“炒牌”?这些坑你知道吗

二手球鞋轉賣商 秦先生:我這大概有300雙鞋左右,市值大概50萬到80萬左右吧。

潮牌的崛起帶動了網絡二手交易的火爆,極光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毒、nice、識貨、鬥牛DoNew這4款潮牌電商APP在25歲及以下用戶中的整體滲透率為11.3%,較上年同期增長超3倍。另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19年3月,毒APP的月活用戶超過140萬;UFO上線首日交易額破百萬元。而鬥牛APP今年4月的成交總額逼近5000萬元。

限量、個性、時尚刺激了年輕人的消費熱情,也刺激了二手潮牌電商的崛起,但同時各種不規範的銷售、服務行為也都冒了出來,嚴重侵犯著消費者的權益。

潮牌假貨氾濫

鑑定師標準不一

二手潮牌商品真假難辨

二手潮牌的銷售價格實在不便宜,有不菲的利潤,自然就會有假貨出現。二手市場裡從來都不缺假貨,缺的是誰能來準確識別假貨。潮牌的二手交易走上了網絡,但是二手市場的舊疾並沒有被落下,也跟著進入了網絡。

有潮鞋二手市場從業人員向記者透露,越是爆款,假貨越是猖狂。為了讓假鞋逼真,有人會在做假鞋之前買真鞋拆了看如何做才像真的;還有的是“切片鞋”,也就是其中一個部位用的是真料。

據悉,假貨也催生出了鑑定師這一行業。但鑑定師們的鑑定方法千差萬別,基本是基於經驗的主觀判斷,沒有標準,或者說無法標準化、流程化。網上銷售的潮牌二手商品的數量、種類越來越多,商品來源也日趨多樣化。業內人士表示,這樣一來,消費者辨別二手潮牌真偽的難度就更大了。通常情況下,正規品牌專櫃並不提供鑑別貨品真假的服務,而一些商業性的第三方鑑別機構,其權威性、誠信度又很難衡量。尤其是從電商平臺購買的二手潮牌商品,很難看清細節,更是無從判斷真偽。

二手潮牌?二手“炒牌”?这些坑你知道吗

“毒”APP中“服務”分欄頁面的

“在線鑑別師”

為了讓消費者放心,二手潮牌電商慢慢地開始替消費者鑑定。據瞭解,毒、有貨UFO等平臺都要求商家發貨給平臺鑑定,通過後再寄給買家。不過,毒APP並不對消費者公開鑑定過程,而有貨UFO則是提供給每一位消費者長達兩分鐘的鑑定視頻。

據瞭解,毒、nice等平臺的鑑定服務是向賣家收取手續費的。毒APP的手續費是收取定價的7.5%-9.5%,nice的收費方式則是現貨收取4%,預售貨收取8%。對此,北京消費者劉女士表示困惑:“提供鑑定服務的是網站,收費的也是網站,消費者沒有專業知識,它說是真的就是真的。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能做到公平嗎?”

收取高額退款手續費

拒絕七天退貨

二手潮牌交易售後服務欠缺

無論是實體銷售還是網絡銷售,售後服務都是不可或缺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網絡銷售商品有“七日無理由退貨”的規定。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不論是七日無理由退貨還是其他售後服務,在二手潮牌電商平臺上都難以得到保障。

一位消費者投訴稱,他購買了一個潮牌運動包,收到貨後發現揹帶部位明顯開裂,拉鍊、掛飾等五金件也有明顯的損壞痕跡,而賣家的介紹說是嶄新完好沒有使用過的商品。當消費者找到賣家要求退換的時候,卻遭到拒絕,賣家的理由是銷售前已經明示不能退換。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記者看到有買家稱:“我在nice上點錯購買了一件衣服,要求商家退貨退款,但商家以各種理由拒絕。還說對於二手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不適用。”

記者瀏覽相關網站,發現銷售二手商品的賣家不提供售後服務的不在少數。有不少消費者反映,二手潮牌售後存在商家服務態度惡劣、不予退貨且要求收取服務費、惡意扣除購買保證金、虛假髮貨等問題。

記者在毒APP上申請成為賣家,註冊時,賣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支持“七日無理由退貨”和“是否支持開具發票”。

二手潮牌?二手“炒牌”?这些坑你知道吗二手潮牌?二手“炒牌”?这些坑你知道吗

“毒”APP中申請成為賣家的

自由選擇服務頁面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惠欣表示,當前不少電商平臺通過制定平臺購買規則限定消費者退貨,如採取拒絕七天無理由退貨及扣除手續費、服務費、鑑定費等方式來降低平臺作為經營者本應當承擔的成本和風險,而平臺高額退款手續費的規定明顯存在不合理之處。

“七日無理由退貨”是法律規定的電商平臺應該承擔的法律義務,鞋子、衣服、書包等多數潮牌二手商品都屬於“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中的“適用商品”,即消費者應該享受到這種服務。

當然在採訪中,一些賣家也表示不提供售後服務是無奈之舉。一位銷售鞋子的賣家說:“一位買家購買了一雙全新的二手YEZZY白斑馬鞋,結果說有問題退貨。我收到寄回來的鞋發現,鞋子被穿過,不再是白斑馬,而已經變成了‘灰斑馬’。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不退換貨了。”

來源/中國消費網·中國消費者報

記者/李燕京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