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運動發育期:手指、走路、說話三者關係,影響未來表達力

寶寶大運動發育期:手指、走路、說話三者關係,影響未來表達力

在中國很多的家庭中,當寶寶未降生前,丈夫關注的是遊戲和籃球比賽,妻子關注的是秋冬新品限定色號口紅。

而當兩個人的愛情結晶——小寶寶降生後,夫妻二人的關注點也在悄然之間發生著改變。

寶寶大運動發育期:手指、走路、說話三者關係,影響未來表達力

我身邊有很多年輕的小夫妻,在結婚前很排斥朋友圈裡曬娃的行為,可是當他們有了寶寶後也不自覺的加入了朋友圈的曬娃大軍。

用他們的話說:“小孩子長得快,變化的也快。我們就想著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用照片和視頻幫著寶寶記錄他的成長和變化。”


寶寶大運動發育期:家長既不能掉隊,也不能揠苗助長

是啊,每個寶爸寶媽都應該在寶寶成長的發育期,時刻關注著寶寶的發展和變化。但是在寶寶們成長髮育的關鍵期即大運動發育時期,

寶爸寶媽們既不能掉隊,也不能心急的揠苗助長。

不能掉隊是指:寶爸寶媽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更多的時候只需要在寶寶的身後默默的陪伴和助力;

不能心急的揠苗助長是指:

每個寶寶都是一個個體,不同的寶寶生長髮育有快有快又慢,如果家長心急,不僅不能順應寶寶自然生長的變化,反倒還會對寶寶的成長髮育起到反作用。

通常情況下,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裡,家長會收到寶寶帶來的很多驚喜。

寶寶大運動發育期:手指、走路、說話三者關係,影響未來表達力

在這一年中寶寶不僅學會了“三翻六坐七爬九站”

,還已經懂得發出單音節音詞、懂得用手指指物品、懂得踉蹌的走路。

可以說,當寶寶學會了用小手指東西、走路、咿呀講話,這三樣能力,便意味著寶寶自身的能力值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了。

家長們,千萬別小看寶寶的這三樣能力,當寶寶的這三樣能力實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標著寶寶生理發育、語言發育、社交能力發育的重要里程碑。

美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在研究寶寶的“三樣能力”中得出:寶寶的“三樣能力”(說話、手指、走路)會直接影響到寶寶未來的語言表達能力。


寶寶的“三樣能力”會直接影響寶寶未來的語言表達

1. 寶寶學會用手指來“表達”,標誌著寶寶已初具社交行為

如果家長們細心觀察後,便不難發現:當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往往會藉助自己的小手指來代替語言。

比如:當寶寶想要某一樣東西而還未懂得說話的他們,便會伸出自己的小手指,用手指的方向來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想要這個。

寶寶們通過用手指指向自己想要的東西,其實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是寶寶們的社交行為。

寶寶們通過在腦中思考自己想要的東西后,用手指代替自己的語言向身邊的大人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這一過程中,手指其實就是寶寶的語言輸出,寶寶藉助手指來表達會使得寶寶的社交能力得到發展。

寶寶大運動發育期:手指、走路、說話三者關係,影響未來表達力

2. 寶寶學會走路,標著寶寶的大腦和生理的發展已得到更高的提升

當寶寶開始學會走路,自己能夠踉踉蹌蹌的獨立行走時,代表著寶寶們腿部的大小肌肉群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支撐寶寶走路。

同時,這也意味著控制寶寶平衡能力的小腦已經可以指揮著寶寶的運動。而寶寶的視覺也在慢慢發展到可以看清前面的路了。

3. 寶寶學會說話,標誌著寶寶獲得了與人溝通的鑰匙

很多寶寶開口講的第一句話都是“媽媽”或者是“爸爸”。當家長初次聽見寶寶們開口講話後,往往會表現出很激動的神情,這是因為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習得了語言的能力。

透過語言,可以方便寶寶和家長之間的溝通

透過語言,可以方便寶寶表達內心的情感

透過語言,可以方便孩表達自己的觀點

透過語言,可以方便寶寶瞭解其他人的想法

可以說,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里程碑,這對寶寶的成長髮育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這三項能力發展之間是否存在必要的關聯

在美國一所大學,一位名叫夏洛特·摩爾(Charlotte Moore)的教授曾帶著自己的團隊向各方尋找了44個家庭,並且在這44個家庭中寶寶的月齡均為6個月。

夏洛特·摩爾坦言:這項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寶寶“用手指”、“蹣跚走路”、“咿呀學語”這三樣能力之間的聯繫以及這些能力與嬰兒其他方面的各項發展是否有聯繫。

1.“三樣能力”在發展的過程中並無明顯關係

經過長達一年的追蹤調查,夏洛特·摩爾團隊得出:越早學會用手指表達想法的寶寶們,並不代表他們越早學會走路或者早點學會說話;反之也是一樣的。

簡單點說,寶寶在“學會用手指”、“學會走路”、“學會說話”之間並無明顯的關係。

2. “三樣能力”會影響著寶寶未來詞彙量

▶越早學會使用手指的寶寶們,他們的詞彙量將越豐富

夏洛特·摩爾團隊在長達一年的研究過程中發現,率先學會使用“手指”的寶寶比“仍未學會使這些詞彙量不僅包括寶寶自己能說出來的話,還包括寶寶能聽懂的話。

這意味著,學會“使用手指”的寶寶月齡越早,他們的詞彙量將更加豐富。

寶寶大運動發育期:手指、走路、說話三者關係,影響未來表達力

▶越早學會爬、學會走的寶寶們,他們則沒有明顯的詞彙量優勢

在東北民間於這樣一句話:腿沒到,嘴到了;嘴到了,腿沒到。其意從側面也印證了夏洛特·摩爾團隊的研究結果:越早學會爬、學會走路的寶寶們他們則沒有明顯的詞彙量優勢——開口講話比較晚。

可以看出,嬰兒時期的寶寶“用手指”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著他們的語言發展能力。

因此,家長在寶寶們的成長過程中,不僅要多加關注寶寶什麼時候學會用手抓東西,還要多加關注寶寶什麼時候學會“指東西”。

當寶寶開始學會“指東西”的時候,便意味著寶寶早期社交能力已經開始發育了,家長對於寶寶的這一行為一定要多加關注,因為這影響著寶寶後天的語言發展能力。

寶寶大運動發育期:手指、走路、說話三者關係,影響未來表達力


培養寶寶“用手指”家長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 多為寶寶提供動手的機會

家長在陪伴寶寶玩耍的過程中,可以多為寶寶準備一些好抓取的玩具和物品。方便寶寶們在玩耍的過程中不斷練習捏取物品。

2. 多引導寶寶觀察物品和手指之間的聯繫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和寶寶說話時,可以用手指指向物品,並且在說話的過程中告訴寶寶這個物品叫什麼。

或者引導孩子模仿自己指東西的樣子,嘗試著伸手指。通過這樣的模仿和練習慢慢的寶寶們“用手指”的動作就能不斷得到發展,從而提高寶寶後天在語言發展中的能力。

3. 陪孩子做一些鍛鍊手指靈活度的遊戲

遊戲在孩子成長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玩耍那麼簡單,還有輔助孩子成長的一個關鍵作用。想要培養寶寶用手指,比如帶孩子做推倒積木的遊戲。

或是按開關當道具帶寶寶進行練習。還有其它的比如堆高高遊戲、小紅帽遊戲,也可以帶著孩子練習塗鴉。

寶寶手指、走路、說話三種能力看似沒有聯繫,但是每一樣都關係到孩子大運動的發展,家長別忽視。

我是yoyo ,從事育兒寫作3年,一點育兒心得和大家分享,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點贊、評論、私信我,大家一起交流育兒心得,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