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服務貿易商碰撞出更多“跨界”火花

新華社上海11月9日電(記者汪奧娜、魏董華)近兩年來,跨界聯名款幾乎成為時尚的代名詞。日常不相交的兩個領域創意結合,吊足了很多年輕消費者的胃口,而其中幫忙“撮合”的就有服務貿易商的身影。

在第二屆進博會的服務貿易展區中,馮氏集團參展工作人員伍偉向記者展示了企業的IP授權合作案例。“比如中國品牌太平鳥和安踏相繼與可口可樂開展了跨界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高顏值的復古潮品,市場反響熱烈。可口可樂也在年輕消費市場找到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跨境服务贸易商碰撞出更多“跨界”火花

圖為進博會上馮氏集團展館。受訪者供圖

讓伍偉感到驚喜的是,今年進博會開館以來,企業接到了不少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合作邀約,其中就包括在當地城市覆蓋面較廣的連鎖便利店。“有采購商希望結合Hello Kitty的形象,改造店面的顏色和佈置,進一步滿足當地消費者對於升級服務體驗的需求。”伍偉說。

日本通運物流則在“跨界”中刷新了跨境新速度。日通國際物流(中國)有限公司經營戰略室經理滝口雅俊告訴記者,原先企業在全球開展運輸服務以海運和空運為主,近兩年來,乘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拓展出了中歐班列鐵路運輸領域的新業務,形成了更加快捷便利的運輸服務網。

滝口雅俊表示,企業已經啟動了上海到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國際鐵路自拼箱服務,倉到倉綜合時效可以達到24至26天,相比傳統海運,運輸時效大幅縮短。

“日本本土企業同樣從中受益,比如貨物自日本發往歐洲,就可以採取航空運輸和中歐班列聯運的方式,運輸時間和成本都大幅度減少。”滝口雅俊說。

跨境服务贸易商碰撞出更多“跨界”火花

11月6日,法國迪卡儂公司的RFID智能盤點機器人“迪寶”在第二屆進博會展示發佈平臺全球首發。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雖然沒有實物展品,但進博會服務貿易展區的採購現場仍然十分熱鬧。不少跨境服務貿易商以科技加持,展示跨界合作帶來的創新成果。迪卡儂首發射頻識別技術盤點機器人“迪寶”,一家4000平方米的商場只需1.5小時就可以完成商品盤點;普華永道則重點推介商品追溯系統,掃描商品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瞭解供應源頭、物流時間過程、產品檢測報告等信息。

進博會期間發佈的《2019年世界貿易報告》中文版指出,數字化使得當前服務貿易發展變得更加容易,越來越多的跨境服務貿易為各國經濟和個人創造了新的機遇。

事實上,在首屆進博會後,不少境外的服務貿易商在中國加強佈局,進一步鏈接全球資源。渣打銀行創新實驗室在上海落地,來自美國的基礎設施服務商茂盛集團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區管理總部,來自瑞士的檢驗鑑定機構SGS則在浙江舟山設立實驗室。

渣打中國行長張曉蕾表示,中國提供了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巨大發展機遇,企業將聚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持續提供優質創新的產品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