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墓中發現“酒席”,墓主留言:飯菜贈來客

古人非常看重身後名,對於生死,他們有和現代不同的見解。古人認為雖然每個人都難以規避腐爛在泥土中的結局,但是姓名和精神還是可以不朽的,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千年古墓中發現“酒席”,墓主留言:飯菜贈來客

不論是建立功業,還是持守德行,再或者著書立說,都是讓自己可以“不朽”的途徑,對於文人來說,三不朽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拒絕的誘惑,甚至比香火延續都要重要。古人為何看重師生關係,就是以為子嗣繼承的是自己的血脈,而弟子繼承的是自己的思想和學說。

南北朝的時候,宇文泰評價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說“高歡不死矣”,高歡是高洋的父親,為何如此說呢?高洋繼承父親的權位,謀奪了東魏的天下,讓高歡的功業沒有就此湮沒,就如同高歡沒有逝去。

千年古墓中發現“酒席”,墓主留言:飯菜贈來客

不論是立功還是立德,其實都相對困難,不是誰都能在青史上留下名姓的,盛唐時候獨自一人滅掉天竺一國的王玄策,因為官職不過是個五品的朝散大夫,在正史之中都沒有資格單獨列穿。

因此,古人最喜歡的方式還是立言,著書立說就是立言,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葛洪的《抱朴子》、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書就因為名傳後世而使得這些人的姓名為後世所記下。

古人為留名後世,就連自己的墓誌銘都不放過,不少人都喜歡在生前就給自己寫下墓誌銘,言說志向,比如說明末的張岱就曾給自己寫過墓誌銘。

千年古墓中發現“酒席”,墓主留言:飯菜贈來客

祭奠親朋的誄文同樣有出彩之作,比如說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言辭真切感人,讀來淚如泉湧。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還有人連自己的陵墓都不肯放過,設計了一桌別出心裁的“酒席”,希望後人記住,還留下墓誌銘,表明飯菜是贈送來客。

這座千年古墓的墓主是遼張文藻,逝世於遼道宗時候。遼道宗就是《天龍八部》中的耶律洪基,想必各位都不陌生。這位張文藻在自己的陵墓中留下了一桌酒席,還在墓室中刻下“墓有重開日,人無再少顏”的銘文。

千年古墓中發現“酒席”,墓主留言:飯菜贈來客

陵墓終有再度開啟的時候,但是躺在墓中的人卻不會再度擁有年輕的容顏,擺下酒席的意思大概是贈送希望來到陵墓之人,不論是盜墓賊還是祭拜的後人,或是誤入之人,希望來客能夠記住墓主曾經在世間活過。

扶搖覺得,面對生死,人總是希望有什麼東西能夠留下,證明自己來過,像這座千年古墓的墓主這樣的行事,同樣是留下聲名的辦法。在史書中留名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拿破崙在遠征埃及的時候就曾表示如果他在此時死去,僅僅憑藉著遠征意大利的戰績,日後的歷史中關於他的記載,連半頁的篇幅都不會有。

千年古墓中發現“酒席”,墓主留言:飯菜贈來客

奇聞軼事總是容易流傳到後世之中的,像張文藻如今已經隔了千年之久,但是不就還在被世人記住。

你希望自己的姓名流傳到後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