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月 GMV 近 5000 萬元,預製菜供應鏈平臺「找食材」獲天使輪融資

36氪獲悉,預製菜供應鏈平臺“找食材”已於 9 月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銀河系創投,具體金額暫不公佈,本輪估值過億元。

先來解釋下什麼叫“預製菜”。

預製菜是凍品的一個細分類目,菜品在中央廚房製作好、採用冷凍技術保存、只需復熱及簡單加工便可成為成品菜。舉個例子,找食材裡銷售最好的一個單品是“鱸魚”,魚已經剖好、醃好,取出加入適量蔥、姜、料酒,蒸 10 分鐘即可食用。與普通冷凍品相比,預製菜的加工程度更高;但這些概念也存在一定交叉,並沒有絕對區分。

找食材創始人盧春龍告訴36氪,目前我國預製菜佔凍品市場 20% 左右,而在飲食習慣類似的日本則佔到 60%;這意味著,預製菜現階段是個過千億的市場,未來則有潛力成長為萬億級市場。

找食材是今年成立並運營的,盧春龍此前創立過冷凍品食材品牌“小春國際”,年銷售額近 10 億元。在觀察到預製菜下游需求爆發、上游供應分散的市場環境後,團隊認為這一方向存在著平臺級機會。

找食材搭建了一套供應鏈+城市站體系,實現預製菜當日送達,服務 3-5 線縣城、鄉鎮食材服務配送商。當前,第三方工廠及自有品牌已經儲備了 3000+ SKU,在上海、杭州、南京初步跑通,單月 GMV 超過 5000 萬元,計劃 2020 年實現 10 億元 GMV。

36氪首发 | 单月 GMV 近 5000 万元,预制菜供应链平台「找食材」获天使轮融资

預製菜的核心價值是更方便,但 C 端市場還需要培養消費習慣。而對 B 端餐飲企業來說,預製菜能:減少人力成本,提高出餐效率,保證餐品標準化;此外,由原本按斤採買原料變為按份採買,成本核算也更清晰可控。

對標日本市場,預製菜也走了先 to B 後 to C 的發展過程。實際上,現在大多餐館裡售賣的麵點、油炸小吃,也都是購買半成品回來蒸熟或炸制,而非廚師從頭製作。未來,被預製菜取代的菜品會越來越多,餐館只用保留自己的幾個拿手好菜。

為了能夠打開預製菜銷路,找食材也會通過各類活動完成市場教育。一是“國際食材節”,每年 8 月 8 日在無錫舉辦,邀請超過 350 名供應商、參觀人數過萬名,主要用於加深行業影響力;二是每個城市站每一季度會舉辦 1-2 場新品推廣活動,由經銷商邀請酒店老闆和廚師長前來試吃,幫助推廣菜餚。

此外,找食材還正在開發配送商專屬的 SaaS 系統,讓配送商開設自己的店鋪,客戶可以直接在小程序下單訂購,找食材平臺接到訂單後會直接配送到配送商門店,進一步提升銷售體驗。

最後,簡單介紹下找食材的團隊。創始人&CEO 盧春龍是中國冷凍半成品協會主席, 預製菜食材從業 20 多年,曾創立年銷售額近 10 億的冷凍品食材品牌“小春國際”。聯合創始人崔恆亮是原復星集團高級技術總監&成本採購條線合夥人,曾任找鋼網技術總監、生鮮項目“蔬米鮮”聯合創始人。

關於投資邏輯

銀河系創投董事總經理徐建海表示,生鮮是銀河系的重要賽道之一,預製菜是一個非常有機會的品類。找食材團隊一方面在行業方面有很深的積累,在產品研發、生產體系、供應鏈服務體系上已經摸索出一套可以規模化的打法,另外在互聯網在產業中的應用上也有很好的實踐。找食材構建了一個有產品能力的供應鏈服務體系,相信未來可以成為預製菜行業成為重要的一個平臺。

_______________

本文頭圖來自 Unspla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