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學角度,給正處在婚姻關係中的你,三條建議


從社會學角度,給正處在婚姻關係中的你,三條建議

文章選自《李銀河說愛情》

根據民政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結婚登記的人數同比降低了3.4%;離婚登記的人數同比增長了4.0%,在離婚大軍裡,很多都是80後、90後。

也就是說結婚晚、離婚快已經成了現在年輕人婚姻的一個新特點。

很多人在面對婚姻的時候產生了一種焦慮,就是相愛的時候兩個人海誓山盟,為什麼結了婚之後感情很快就會被耗盡?到底怎樣才能擁有高質量的幸福婚姻呢?

這一講我們就講講理想的婚姻關係是什麼樣的,以及如何經營婚姻關係。

從社會學角度,給正處在婚姻關係中的你,三條建議

首先我們定義一下什麼是“理想的婚姻”。

在我看來,理想的婚姻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相對低層次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個人要能夠“吃到一塊兒,睡到一塊兒,玩到一塊兒”。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理想的婚姻關係裡,兩個人在最基本的人性慾望上應該是能夠契合的。

高層次的理想婚姻可以概括為三個要素。

第一,男女雙方應該各自有獨立的事業。比如錢鍾書和楊絳,一個人研究學問,一個人研究翻譯,兩個人都有自己所鍾愛的獨立的事業,每個人的人格都是獨立而完整的,然後他們又結合在一起,這要比傳統上“男主外女主內”的夫妻關係好得多。

從社會學角度,給正處在婚姻關係中的你,三條建議

我們應當徹底拋棄“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安排。為什麼男人就應該在外面掙錢搞事業,女人就應該做家庭主婦呢?

女權主義有一個觀點,就是說做家庭主婦是一種折磨,是一種西西弗斯式的折磨。雖然不排除有些女性非常擅長並且享受做家庭主婦,但如果是被迫留在家中,做家務就是一種折磨了。

家裡的東西髒了,你就得把它弄乾淨,弄乾淨以後它又髒了,髒了又得弄乾淨,就像古希臘神話裡被懲罰的西西弗斯,終生都要推著那塊巨石往山上走,費盡全身的力氣推到山頂,然後石頭又“譁”的一下滾到山下去了。

從社會學角度,給正處在婚姻關係中的你,三條建議

文藝復興時期西西弗斯畫作

無論是對於男性還是女性,如果這個人是比較有獨立人格、想要做獨立事業的人,讓他完全犧牲自己去過這樣的生活,那真是特別難以忍受的折磨。

第二,夫妻倆都應該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尤其是女性,你不能夠把你的身家性命全都寄託在男人身上。如果你們倆感情挺好那還沒問題,萬一這個男人移情別戀了,或者有一天你不喜歡他了,你怎麼辦?沒有任何獨立的經濟收入,你就不能做出自由的選擇。

從社會學角度,給正處在婚姻關係中的你,三條建議

第三個要素就是,在理想的婚姻中,夫妻的人格應當是平等的,不能無論大事小情都以男人為主女人為輔,或者女人決定男人服從,無論男尊女卑還是女尊男卑都不是人格平等,不是理想的夫妻關係。

從社會學角度,給正處在婚姻關係中的你,三條建議

從目前中國家庭調查的數據來看,城市家庭基本上能夠做到男女權力、地位和人格平等了,

基本上都能夠做到家事決定權共享,大事一起商量。作為對比,在傳統家庭中,尤其在農村家庭中,女性地位還不如男性。在很多地方,女性的名字不能寫入族譜,不能進宗廟。

有一個例子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河北農村有戶人家,父親去世了,要決定送葬的時候由誰來打幡。按規矩,只有兒子可以打幡,女兒不能打幡。老人家沒有兒子,只有女兒,那這女兒能不能打幡呢?結果就起了爭執,家人覺得哪怕讓侄子打幡也不能讓女兒打,也就是讓老人兄弟的兒子來打幡也不能讓他的親女兒來打這個幡。好在這個女兒那時已經到城裡工作了,她態度激烈,堅決地爭取到了為父親打幡的權利。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傳統家庭裡男女人格不平等的狀況十分嚴重。

回過頭看,城市裡雖然已經很少有這種情況,但是仍然有很多男權思想遺留在婚姻關係當中。比如說,很多男人下班回家之後就像大爺一樣往床上一躺,家務、育兒什麼都不管,全靠妻子伺候,這就是男女雙方人格不平等的典型表現。

從社會學角度,給正處在婚姻關係中的你,三條建議

總之,理想婚姻模式應當是夫妻雙方有獨立的事業,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人格完全平等,這樣的家庭才更容易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