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爆倉”成過去式的背後

記 者 張 燕

通訊員 張雪莉 皇甫亦芬

昨日上午8時,“雙十一”訂單發貨超1億件,已有200多個城市的網民收到包裹;8時47分,天貓“雙十一”訂單進口清關破千萬,而在網絡另一端的不少寧波人,一覺睡醒已收到了快遞信息。

一邊是物流訂單量的飛速攀升,一邊是包裹的快速送達。“雙十一”經歷11個年頭,快遞業“爆倉”這樣的詞彙已悄然隱退,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物流公司,都感受到物流大提速。

智數化帶來高效物流

菜鳥網絡總裁萬霖在介紹“雙十一”物流運行情況時表示:“天貓‘雙十一’早過了靠堆資源應對的階段,而是通過數字化方式盤活每個物流要素,使其運轉更充分、更高效。”

很多人還記得2012年“雙十一”網購促銷大戰,當年淘寶網等電商銷售額再創新高,其直接後果是快遞業的“爆倉”,此後幾年每到“雙十一”,快遞業如臨大敵,有些甚至通過“急聘”等方式增加人手。

“現在,天貓‘雙十一’的包裹量激增,但只要有包裹出倉,我們就能在幾個小時裡處理完畢,不會出現滯留現象。”2019年的“雙十一”,慈溪中通快遞負責人施洋和他的同行一樣,說這話時底氣十足。“雙十一”進入第11年,快遞業不斷成熟,智能化和數字化成效日益明顯。以慈溪中通為例,從11日凌晨1時開始包裹量激增,到下午3時達到了200萬單,其中140萬單來自菜鳥的進口倉,暴增數十倍,但無論是出倉還是分揀,都井然有序。

寧波物流裝備升級

寧波的各大快遞公司的分揀中心,處處是這種高效物流的縮影。夜幕降臨,在寧波機場繁忙的航班起起落落中,郵政速遞空港出口處理中心不時有來自寧波各地的貨車駛入,車上裝著各類“寧波製造”。

稱重是寄件的重要一環,一個操作員1小時能稱重500件,稱重數據通過手持式掃描儀傳入電腦;而現在,只需將快件放到一臺“電腦秤”上,電腦就能讀取重量數據。這臺“電腦秤”又叫混合收寄一體機,年初剛剛上崗,今年過第一個“雙十一”,“1小時能稱重1200票至1500票,可發揮了大作用。”現場管理人員姜軍軍介紹,雖然從10日一早上班到11日傍晚,他一直駐守現場還沒回過家,但與前幾年的忙亂相比,如今已井然有序多了。

慈溪逍林鎮中通快遞分揀中心,四條流水線旁的快遞員並不像以往一樣手持掃描儀分揀包裹,他們“解放”出來的雙手只需負責把包裹排列整齊,不遠處則是一組可移動的分揀機,自動掃描後直接把這些包裹按目的地分到了不同的八個區域。“這臺自動分揀設備與人工配合,一小時的處理量能達到1.5萬件,只要有快遞出倉,就能準時送出。”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3000家快遞物流公司架起全鏈路智能網

“我們已經實現了從倉儲到語音、地圖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並做到每一個環節實時監控。”寧波順豐速運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智數化從下單開始到送達的每一個環節都實現全程監控,確保物流快速、高效。據介紹,11日凌晨1時23分,家住首南路附近的徐先生就接到順豐“小哥”的電話,他的預約快件已經送到小區門口。“我只是想試試這個預約快件,沒想到這麼快就收到了。”智數化帶來的物流高速高效,讓徐先生感到驚喜。

記者從市郵政管理局獲悉,截至10月底,我市收件環節中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7.94%,基本實現無面單寄遞。一張張二維碼打印的地址,讓手寫快遞面單成為歷史,人工分揀的傳統方式已向數智化升級。當前,無論是物流園區、幹線運輸,還是中轉分撥、末端配送,通過技術高效連接,正加快實現行業數字化、智能化。

不僅是末端的智能化,事實上整個快遞網絡都在編織一張全鏈路的智能網。“雙十一”期間,在這張數智化的智能物流骨幹網上,全球3000家快遞物流公司共同協作,為大家帶來更好的物流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