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超環”“量子計算”中國安徽不斷推進創新取得豐碩成果

“東方超環”“量子計算”中國安徽不斷推進創新取得豐碩成果

本源量子計算公司已申請量子計算領域專利、軟著、商標共計200餘項,國內第一、國際領先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瞿文斌):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之一。中國安徽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核聚變能、量子計算和生物醫藥等領域大力推動原始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新能源中,核聚變能具有清潔、安全、原材料儲量極其豐富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徹底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出路之一。為了對核聚變領域開展探索性研究,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建成了世界首臺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座名為“東方超環”的核聚變裝置,其溫度可達上億攝氏度,俗稱“人造小太陽”。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說:“在我們完全自主設計研製的大裝置上面,我們研發了一系列的聚變技術,我們不僅在科學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而且在聚變技術方面發展得很快。跟全球其他的同類裝置相比,我們的運行壽命比較長,能夠探索未來聚變堆很多重要的物理和技術過程。大概有連續將近10年時間,我們出來的成果都是國際這個領域本年度大會的特邀報告。在頂級的雜誌《聚變能》,每年都以封面報道的形式報道我們本年度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可見它在國際上影響是巨大的。”

“东方超环”“量子计算”中国安徽不断推进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中科普瑞昇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基於激酶靶點的BaF3工程細胞庫

經典計算往往遭遇計算能力、速度及規模提升瓶頸,而以量子力學為基礎的量子計算可以指數級突破該困境。安徽合肥本源量子計算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從事量子計算行業的初創型公司。雖然成立只有兩年的時間,但這家公司已申請量子計算領域專利、商標等超過200項,國內第一、國際領先。本源量子計算公司首席科學家郭國平介紹說:“作為中國第一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堅持做不可替代的事情,從芯片到主板、測控系統、操作軟件、應用軟件、雲服務,我們應該進行全方位的佈局去做。我們希望在2020年底推出包含6個電子芯片的真實的量子計算機,大家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去訪問它、瞭解它。”

“东方超环”“量子计算”中国安徽不断推进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建成世界首臺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生物醫藥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基礎保障之一。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這方面的創新能力還很薄弱。生物醫藥產業所使用的最基本的“芯片”——細胞模型,絕大多數來自發達國家,已經成為當前限制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構建中國自己的細胞模型,安徽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基於激酶靶點的BaF3工程細胞庫。該體系的建成,打破了該領域被美國和日本兩家公司壟斷的局面,填補了國內該技術體系的空白。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濤說:“激酶靶點檢測是新藥研發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剛開始我們激酶靶點檢測是送到國外去的,第一週期長,第二成本很高,我們受制於別人,對於加速新藥研發過程是一個制約的瓶頸。所以那時候我們開始說一定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把BaF3細胞庫給建好,經過5年時間,我們目前建成世界最大的激酶靶點的細胞庫,這個庫大約有220多種細胞,已經遠遠超過了原來世界領先的美國和日本公司。逐漸地國外有關類似的一些公司和企業也聯繫我們,希望也通過我們平臺進行檢測。所以我認為新技術的研發,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對生物醫藥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