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的暴力美學,SS-18洲際彈道導彈堪稱鎮國重器

1960年代,冷戰進入白熱化階段,這時在“確保相互摧毀”戰略思想指導下,美蘇兩國將擁有完全摧毀對方的能力作為遏制戰爭的前提,因而走上了全面的核武器軍備競賽。因此美蘇部署了大量戰略導彈,同時兩國又開始考慮自身核武器的安全性,開始發展射程更遠,當量更大,分導式彈頭更多的堅固地下發射井式的導彈核武器。60年代,“民兵”導彈的部署和改進使美國在武器競賽中佔據了先機。在當時劍拔弩張的環境下,蘇聯根本無法容忍這種落後。於是蘇聯在60年代末開始發展第四代導彈ss-18。在SS-18誕生前,蘇聯戰略核武器的主體是SS-9,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打擊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重型導彈,在當時也是巨無霸。它運載能力大,裝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千萬噸級當量核彈頭,而且它還是世界上首型軌道型導彈,可將彈頭送到地球軌道運轉,隨時對地面發動核打擊。這是蘇聯歷史上第一種對美國洲際彈道導彈構成實際威脅的武器。但由於地面發射系統複雜導致導彈發射井抗摧毀能力較差,而且作戰反應時間長,服役期短,因此使其實用性不強,只能是純粹的戰略威懾武器。1969年9月蘇聯最高部長會議做出了研製其後繼型SS-18導彈的決定。

蘇聯人的暴力美學,SS-18洲際彈道導彈堪稱鎮國重器

當時,蘇聯人提出了“前期還擊”的思想,即核導彈應在對方核導彈發射後落地前就發射出去。這一思想的好處是,對導彈發射井進行抵禦核爆炸的特別加固顯得沒有必要,從而大大降低了部署成本。但是承擔SS-18導彈設計的總設計師,蘇聯導彈“教父”烏特金和其導師楊格利認為,應該從最不利的情況出發,側重報復性的還擊,同時防止各種系統的誤報引起災難,因此應該發展抗打擊能力高的大威力洲際彈道導彈。這一思想得到了蘇聯高層的支持,蘇聯戰略火箭軍同時提出了分導式彈頭的研製要求。

蘇聯人的暴力美學,SS-18洲際彈道導彈堪稱鎮國重器

1971年,SS-18導彈研製成功,並開始冷發射演練。1973年2月成功進行了全程飛行試驗。1975年正式裝備部隊。SS-18為二級液體洲際彈道彈道,結構佈局和SS-9基本一致,但是技術更先進、配置更緊湊,結構更輕,因此可以裝備更大重量的大威力彈頭。服役初期,SS-18裝備的是單彈頭(1800萬噸),隨後增加了多彈頭型(8X100萬噸)和大威力單彈頭型(2500萬噸)。分別為SS-18I、SS-18II、SS-18III型。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被美國人命名為“撒旦”。

早期的SS-18採用自主慣性制導系統,精度不高,主要是依靠超大威力的核彈頭摧毀加固發射井,因此能夠攜帶的分彈頭最多隻有8個。科學家經過計算發現,若命中精度不變,彈頭威力提高1倍,摧毀能力僅能提升0.6倍;而命中精度若能提高1倍,即使彈頭威力不變,摧毀能力可以提高3倍。因此提升命中率才是摧毀加固彈道導彈發射井的關鍵所在。為此,蘇聯著手改進了SS-18,引入了計算機配合慣導系統工作,使打擊精度從500米以上縮小到了350米以內,這使得SS-18能夠攜帶更小的彈頭打擊目標,分彈頭的數量也由8個100萬噸升到了10個50萬噸(外加30個誘餌)。這就是1980年服役的SS-18IV型。在1982年-1983年,這種導彈得到了大規模的量產,一共生產了308枚,全部替代了SS-9等早期導彈,達到了《美蘇關於限制進攻性武器條約》的上限。隨後,蘇聯發展了SS-18V型,進一步縮小了導彈的體積,降低了部署成本。

蘇聯人的暴力美學,SS-18洲際彈道導彈堪稱鎮國重器

這時的時針已經撥到了1990年,SS-18VI型作為SS-18的最後一型裝備了部隊,其射程近一步提高,達到了16000公里。隨後蘇聯解體,SS-18的全部研製工作全面停止。2006年,所有的SS-18達到了服役壽命。俄羅斯決定將其延壽。2013年俄羅斯再次決定將SS-18V、SS-18VI型服役期延長25年。目前,SS-18彈道導彈依舊是俄羅斯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攜帶的850個核彈頭佔俄羅斯現役核彈頭的24.3%。在常規武器研發與生產日漸低迷的俄羅斯,依靠一個龐大的核武庫來維持國際地位更顯重要。對於俄羅斯來說,維護SS-18為其延壽,要遠遠比生產新的白楊M便宜的多——更何況SS-18的發射井作為固定設施,無論如何要比白楊M的機動發射車維護更方便、更便宜。再加上這種導彈面對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絲毫沒有過時,其攜帶的大量彈頭和誘餌使得NMD根本無從攔截。因此,為SS-18延壽,確實是俄羅斯的明智所選。

蘇聯人的暴力美學,SS-18洲際彈道導彈堪稱鎮國重器

SS-18的特點非常明顯,其攜帶核彈頭的能力非常強,有效載荷將近9噸,即使是今天的運載火箭也很少能夠達到這個重量。其單彈頭版本威力可達2500萬噸,是廣島原子彈的1600倍,多彈頭型可以攜帶10個500萬噸彈頭,超過了美國1986年才剛剛服役的“和平衛士”的10個475萬噸彈頭,而即使這樣,和平衛士也已經全部退役了,美國現在僅有的現役彈道導彈還是老款的“民兵”3,只能夠攜帶3個33.5萬噸彈頭。也就是說,SS-18很有可能至今都是威力最大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如果按照鼎盛時期308枚的一次性發射數量,美國80%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將會在第一波次攻擊中就全面被摧毀,確實不負“撒旦”之名。

蘇聯人的暴力美學,SS-18洲際彈道導彈堪稱鎮國重器

如今,SS-18除去仍在服役的85枚外,一部分在各種條約中被削減後拆解,一部分作為儲備封存併為現役裝備提供配件(因為蘇聯解體,大多數配件已經無法生產),還有150枚甚至被改為了民用運載火箭“第聶伯號”,並進行了多次發射。於是,“撒旦”轉型和平征程,繼續發揮著作用。

蘇聯人的暴力美學,SS-18洲際彈道導彈堪稱鎮國重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