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用簡單的經濟理論解釋複雜的世界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他被譽為“華人世界裡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屢屢參與到中國經濟改革的討論中,為中國改革開放開出藥方。


他被認為是最有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中國經濟學家。他與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關係深厚,其中多位公開宣佈或者承認,自己的經濟學思想曾得益於他的影響。


他是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喜歡用簡單的經濟理論解釋複雜的世界,至今已經發表1500多篇文章,出版了20多部經濟學圖書。他的博士論文曾轟動西方經濟學界,後來成了現代合約經濟學的開山之作。

他狂傲不羈、喜出狂言,讓他在經濟學圈獲得“狂生”之稱。很多同行經濟學家對他的狂傲不羈頗有微詞。在2008年前後,11名教授聯名對他提出批評,批評文章大量見諸報端。

但是沒有人可以忽略他在經濟學領域的巨大貢獻,他的思想更是影響了整整一代改革者和青年學子。他就是經濟學家張五常。他所有的成就其實都得益於他簡單卻又戲劇化的成長和求學歷程。

01 學校的失敗與街頭的成功

1935年12月,張五常出生於香港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大家庭人口很多,兄弟姐妹一共11人,張五常排行第9。父親常年在外照顧生意,根本沒時間管教到每個孩子。張五常記憶中,16歲之前,父子之間從未正正經經地說過幾句話,從童年到青年,大部分時間,他都是個“自由”人。

1942年張五常剛滿6歲時,日軍攻佔香港,母親帶著包括他在內的7個兒女逃難到了廣西,開始了三年多的饑荒日子。在那段可怕的日子裡,有兩件事對他的人生道路產生了很大影響。第一件是在沒有紙筆的小村落,張五常和一位逃難的古文老師學習古文和詩詞,為今後的中文寫作風格奠定了基礎。第二件是張五常在田野中流蕩了一年,對中國農業的認識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在1966年他用中國的農業數據驗證佃農理論時獲得了深刻的洞察。

然而,張五常從小就頑劣異常,小學被開除,中學沒畢業。張五常在佛山讀中學時,破過三項紀錄,其一,唯一從小學升初一,竟然從初一再降小六的人;其二,犯小過三次,大過五次;其三,是唯一被華英附小趕出校門的人。

在學校失敗的張五常,卻在學校之外的街頭巷尾獲得了各種“成功”。十一歲成為廣州的中國跳棋冠軍;十五歲可以閉眼和三位下象棋的人一起對弈三局;十七歲時教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孩子乒乓球,這個徒弟1959年在匈牙利獲得世界乒乓球比賽男子單打冠軍;十九歲時他拿起相機,第一次拍攝的兩幅作品就入選了香港沙龍,還刊登在當年的國際攝影年鑑上。

1954年張五常被香港著名的中學皇仁書院開除,同一年父親因病去世。在父親去世前兩個月,將張五常叫到醫院病房,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父子認真談話。父親因為生意忙沒有時間教導表示歉意,甚至曾經放棄了這個幼子,但是他最終改變了想法。

和父親的這次談話可以說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父親最後對他說:“在學校讀書不成不代表事業的終結。我離開後你要到我的商店工作、學習,等待另一個機會再去爭取學問。你要記住,我平生最敬重的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三年後這另一個機會出現了,張五常為了父親遺留下來的生意到了加拿大多倫多,而這次旅程的種種際遇促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求學之路。

02 求學生涯,諾貝爾獎專家環繞的世界

張五常在1959年秋季入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本科,同學的平均年齡18歲,而他已經快要24歲。年齡超出同學很多年的張五常,卻只用了三年時間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張五常開始旁聽著名經濟學教授傑克·赫舒拉發(Jack Hirshleifer)的高級價格理論。上課提問從不舉手,喜歡隨時打斷老師提問,回答問題天馬行空、答案無奇不有的性格,讓張五常和赫舒拉發教授形成了深厚的師徒友誼。

1963年開始,張五常旁聽了現代新制度經濟學大師阿曼·阿爾欽((Armen Albert Alchian)教授的六個學期的課程。阿爾欽有兩個規定:旁聽生不能坐在第一排而且不能在課堂提問,張五常就抓住課後阿爾欽回辦公室路上的5分鐘提問。終於在幾個月之後,阿爾欽邀請張五常到他的辦公室提問,一年後兩個人可以坐下來一起探討經濟學問題。獲得這樣機會的學生只有張五常一人,他也就成為了阿爾欽的“入室弟子”。在準備阿爾欽的博士考試時,張五常選擇慢下來,聽完課程以後再去考試。其他同學一般會選擇兩年時間分別考完4張試卷,而張五常在5天之內考完,其中3張試卷成績第一,1張試卷第二。

1967年張五常轉向芝加哥大學,在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期間,張五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鼻祖科斯漫步校園探討經濟學,科斯說張五常是最為了解他的思想真諦的人;與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袖人物喬治·施蒂格勒共事交流,與芝加哥經濟學派另一代表人物米爾頓·弗裡德曼結為至交好友。這些他共事的人物都在不同的年份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

張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們進入中國的橋頭堡;他多次陪弗裡德曼來中國,與國家領導人暢談中國改革之大要;1991年,他是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經濟學者。這樣的際遇,在中文世界的經濟學家中,恐怕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張五常後來說,很少有學生在黃金時代先後在洛杉磯加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學習經濟學,“更沒有學生能獲得這兩位大師(指加大的艾智仁和芝大的科斯)的日夕訓誨,而這個學生竟是一箇中國人,天下間哪有這麼幸運的事?”

03 博士論文,佃農理論引發學界轟動

張五常在1964年開始寫論文,題目一改再改,最後暫時拋開論文去搞攝影六個月。1966年初他捲土重來鑽進圖書館,在圖書館他發現了一整套的《臺灣農業年鑑》,其中有非常詳盡的關於臺灣沒給地區的每項農植的每畝產量。經過幾個月的資料積累,張五常經過寫下了11頁論文初稿,題為《佃農理論——引證於臺灣的土地改革》,第一頁就預告了建議的六個結論。

這時候張五常在加州的長灘大學任職,他把論文初稿寄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導師阿爾欽和赫舒拉發,加大專門為這篇論文初稿召開研討會,參會者大約四十人,其中有十多位教授。然而,這些教授們一致認為這篇論文的六點結論全都錯了。因為佃農理論在之前已經有200年的發展,張五常從來沒有考察過前人的理論,而是覺得為了解釋農業經濟需要有一個佃農理論。並且他提出的所有結論都與傳統的理論相反。加大的教授們為了這篇論文從下午5點一直爭論到晚上11點,一直沒有吵出結果。

過了一個月,張五常接到阿爾欽的電話,告知他可以開始動筆了,準備要寫兩年。張五常用了8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論文,導師阿爾欽說這簡直是奇蹟。這篇論文的理論部分,題為 《私產與佃農分成》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nd Sharecropping),1968年10月—11月發表於芝大的 《政治經濟學報》(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9年《佃農理論》(The Theory of Share Tenancy)在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

《佃農理論》 主要是以現代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對分成租佃制度作出了新解釋,推翻了以往的傳統理論,建立了“新佃農理論”。196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經濟學獎。《佃農理論》是現代合約經濟學的開山之作。今天《佃農理論》之價值隨著時間推移其重要性越來越大,它不僅成了現代合約經濟學的開山之作,而且其中的幾文在期刊上發表後也成了現代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

04 街頭巷尾,用簡單理論解釋複雜世界

1980年12月,在底特律的一個回憶中,張五常見到了科斯。科斯鄭重地說:“聽說中國有開放的跡象,你要回到中國去。”

1982年,張五常離開美國,回到了香港大學做教授,始終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洞悉著中國經濟改革的走向。在很長時間裡,他每週撰寫兩篇專欄,評點政策時政。因他身份的特殊,往往有自由而獨到的見解。在1982年10月26日香港大學的就職演說上,張五常激情澎湃,要帶領他的學生和同事做“時代弄潮兒”,因為“再也找不到比現在的中國更活力四射、生機盎然的經濟學實驗室了”。

在回到中國以後的30年裡,張五常充分利用他所處的難得的時間和地點,對中國經濟制度的運行做出了自己的解釋。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躲在書房裡窮經皓首,而是在真實的世界裡往返無礙。

張五常喜歡在街頭巷尾跑,找資料,求靈感,試驗證。他總是喜歡在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觀察,好奇的看待這個世界,他也願意用簡單的經濟理論來解釋複雜的世界。他認為經濟學的實驗室不是政府的統計部門,也不是校園裡的辦公室,而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場地。他曾經為了調查件工合約,在1969年和1975年跑到香港工廠考察,最終寫出了今天都很受重視的《公司的合約本質》;他還在1984年的年宵之夜進貨200多盆桔子到街頭擺攤銷售,最後寫出了分析價格分歧的《賣桔者言》;在美國華盛頓州居住時,他在海邊房子的後園將小溪改成池塘飼養鱒魚,由此想到了所有權的歸屬問題,從而寫出了《私產可養魚千里》。十多年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像個瘋子一樣”,賣桔子、賣珠寶,研究市場交易中的現象,逛出了《經濟解釋》。

自1973年張五常在華盛頓大學提出Economic Explanation這個書名,1989年為在《香港經濟日報》以中文譯名《經濟解釋》寫書,寫了十二期因母親病倒停筆,2000年初續筆,直到2014年完成了四卷60多萬字的著作。2016年張五常教授再次開始了對《經濟解釋》的重新修訂,終於在2019年推出了《經濟解釋五卷本》。

張五常自稱經濟解釋系列是“認真寫成的最後一套經濟學著作”,被世人公認為是集張五常平生學術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遠影響的經濟學經典著作。2019年推出的《經濟解釋五卷本:二O一九增訂版》,包括《科學說需求》《收入與成本》《受價與覓價》《制度的選擇》《國家的經濟理論》,共5卷。張五常對之前4卷本再次進行增補,對卷一、卷二、卷三都有修訂,對原來的卷四進行了拆分大修,形成現在的卷四和卷五。這一版《經濟解釋》是最完整的修訂版,也算是其封筆之作。

2008年,也就是改革開放30週年的時候,張五常寫過一本書叫作《中國的經濟制度》。

在書的序言部分,他寫了這麼一段話,可以說是對人生的一個深刻總結。

回顧平生,在學術研究上我老老實實地走了一段漫長而又艱苦的路。1967年寫好博士論文《佃農理論》,2008年寫好《中國的經濟制度》,相距四十一年,二者皆可傳世,思想史上沒有誰的智力可以在自己的頂峰維持那麼久。上蒼對我格外仁慈,給我有得天獨厚之感。

尋尋覓覓五十年,一蓑煙雨任平生。張五常用一生的時間都在踐行一個理念:用簡單的經濟理論解釋這個複雜的世界。

延伸閱讀

張五常:用簡單的經濟理論解釋複雜的世界

《經濟解釋 五卷本:二〇一九增訂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張五常:用簡單的經濟理論解釋複雜的世界

《新賣桔者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購買鏈接:https://u.jd.com/AxL2v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