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芯片大比拼,海思/紫光展銳/聯發科“三人組”最強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 Wi-Fi 與藍牙等短距離通信協議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而新型的低功耗長距離廣域網絡(LPWAN)則更符合未來智慧城市的要求。未來的發展趨勢即是“萬物互聯”,也就是通稱的“物聯網”,不僅能夠達到手機的極快通信,還能連接幾乎所有的實際物體,諸如冰箱、汽車與醫療器具等等,真正實現了人與機器的交互。而在備受矚目的 LPWAN 技術中,窄帶物聯網(NB-IoT)是最受我國三大運營商青睞的主流技術,它具有功耗低、容量大與部署成本低等優點,而且能夠直接在 GMS 或者 LTE 網絡架構上實現,可以說是近期最受關注也是發展最快的物聯網技術。而我國在 NB-IoT 領域具有比較早的佈局,近幾年在這一領域已經具有突破 1 萬億元的市場規模,以及 25%的年複合增長率,我國必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成熟的物聯網市場之一。

在 NB-IoT 的核心——芯片領域,紫光展銳、華為海思與聯發科先後向市場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均對 NB-IoT 芯片市場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推進作用。而有競爭才有發展,三家企業所設計的芯片還需要經過市場的詳細對比與考量,下面就讓我們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分析與比較。

首先還是來看總體對比情況:

NB-IoT芯片大比拼,海思/紫光展銳/聯發科“三人組”最強

然後,再針對詳細做一下分析與比較:

模式

芯片的模式決定著能支持什麼種類的頻帶,以及多少種類的頻帶範圍。以 5G 芯片類比,如果 5G 芯片能夠兼容 4G 的頻帶,那麼對於基站的建設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廠商們就可以直接在 4G 的基站上改進即可,不需要重新搭建;而對於用戶而言也可以做到從 4G 到 5G 的平滑過渡。說回 NB-IoT 芯片,海思的 Boudica 13/10 和聯發科的 MT 2625 均只支持 NB-IoT 這一種單模式,而紫光展銳從 RDA 8909 型號開始,就支持 NB-IoT 與 GSM 這兩種模式,可以成為業界唯一,這也使得紫光展銳 RDA 8909 具有更寬更廣的適用性。

業務時延

對於通信技術領域而言,業務時延決定著用戶的體驗;而對於物聯網領域來說,業務時延更有可能關係著安全。目前的 4G 信號的業務時延僅為毫秒級別,而 5G 的業務時延將會更低。對於 NB-IoT 芯片也有類似的評測,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就曾對這幾款主流的 NB-IoT 芯片進行了業務時延方面的測試,結果表明,華為海思的 Boudica 120/150 具有最高的業務時延,聯發科的 MT 2625 的業務時延適中,紫光展銳 RDA 8908/8909 的業務時延最低。這一指標無疑是紫光展銳的強項領域。

功耗

NB-IoT 芯片的一大特點就是功耗低,這是由於 NB-IoT 芯片需要部署到各種實際物體之上,需要保證較長時間的待機。同樣是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的測評結果,華為海思 Boudica 120/150 的功耗最低,而聯發科 MT 2625 的功耗最高。與上一項指標業務時延不同,這一項是彰顯華為海思硬件能力的領域。

可靠性

NB-IoT 芯片能否成功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一項指標必須經過足夠的實驗進行測試,那就是可靠性,因為實際生活中的通信傳輸是遠比理論研究的結果要複雜很多,這也是制約著通信發展的一大掣肘。在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的實際測試中,紫光展銳 RDA 8908/8909 的能夠達到超過 70%的業務成功率,遙遙領先於其他 NB-IoT 芯片。華為海思 Boudica 120/150 與聯發科 MT 2625 的業務成功率均突破 60%大關,且後者稍勝一籌。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測試證明了 NB-IoT 芯片在實際通信系統中的可行性,有力地推進了 NB-IoT 芯片的發展。

其它優點

在每家廠商發佈自家芯片時,都會提到自身相對於其他廠家的優點。紫光展銳 RDA 8908/8909 能夠配套自家的射頻外圍芯片等相關芯片,可以提供完整的芯片打包方案,有利於客戶的二次開發;海思 Boudica 120/150 配套提供連接管理(CMP)、設備管理平臺(DMP)、應用使能平臺(AEP)三大能力,大大降低了客戶的開發門檻;而聯發科 MT 2625 的芯片尺寸僅為 16mm,彰顯硬件開發的底蘊,可以說是業界領先。

總結

2019 年是 NB-IoT 迅速發展的一年,三家芯片廠商均向市場拿出來不俗的成果,也各有其擅長的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業必將成為 NB-IoT 芯片的領導地位。

更多關於電子行業分析文章,可關注公眾號:與非網(ID:ee-foc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