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各地級市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獨行客地圖帝


陝西省位於我國的西北部,北接內蒙古,東以黃河與山西省為鄰,東南接河南省,南以米倉山、大巴山與四川省為界,西接甘肅省,西北接寧夏。陝西省面積約有21萬平方公里,按地理區域劃分的話,陝西省分為北部的陝北地區、中部的關中地區,秦嶺以南的陝南地區。陝西省共有10個地級市,即省會西安市、咸陽市、寶雞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渭南市、銅川市、延安市、榆林市。咱們今天就講講這10個地級市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大家對西安再熟悉不過了,十三朝古都、漢唐定鼎之地,萬邦來朝。與北京、南京、洛陽並稱我國四大古都的西安是其中建都最早的一個,西周時定都於鎬京。西安最早稱長安,與漢高帝劉邦有關。劉邦滅項羽後,欲遷都洛陽,謀士婁敬勸他遷都於關中險塞之地,得到劉邦同意。因為新都位於當時的長安鄉境內,所以定名為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

長安改名為西安,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傑作。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將徐達、常遇春率兵攻克元朝的奉元路。興奮之餘的朱元璋為紀念西征成功,下詔將奉元路改名西安府。長安這個地名還在,但不是地級而是縣級,西安府(宋金時設京兆府)下設長安縣,今為長安區。

在陝西省剩下9個地級市的市區中,還沒有哪個比咸陽距離西安更近,兩個地級市的市區幾乎是連在一起的。基於此,“西鹹一體化”就存在了可能性。眾所周知,咸陽是秦朝故都,秦朝歷代君王就在是咸陽向秦軍發號施令,東向次第削平六國統一天下的。為啥叫咸陽呢?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至九峻山以南,渭水以北的土地。古人認為山南為陽,水北亦為陽,這裡山水俱“陽”,就叫咸陽吧。“鹹”的意思是“都,全部”的意思。清朝年號“咸豐”的直白意思就是:我豐你豐大家都豐……

咸陽以西是寶雞,位於隴山以東,渭水兩側,自古就是長安的西面門戶。秦末楚漢爭雄,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三國諸葛亮北伐,寶雞都是主戰場之一。春秋時,寶雞的地名是“雍”,意為地勢四周高而中間低。唐朝安史之亂時,唐肅宗李亨將陳倉縣改名為寶雞縣。之所以叫寶雞,是因為當地流傳一個故事,說春秋秦穆公時,陳倉出土一個怪東西,這個怪東西要吃兩個小孩,兩個小孩變成雞飛入雞峰山的樹林。秦穆公要抓這兩隻雞,卻只抓到一隻母雞,結果也變成石頭雞。秦穆公以為天降寶雞,設祠紀念寶雞。唐肅宗覺得寶雞這名挺不錯,就改成了寶雞,並沿用至今。

寶雞的正南方是堪稱國家級的軍事重鎮——漢中,漢高帝劉邦的龍興之地。漢中北隔秦嶺就是關中,關中出潼關就是中原。漢中以南隔著米倉山則是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歷代在四川建國者,守不住漢中就準備亡國吧。四川以東沿長江東下就是湖廣、江東,戰略地位不用做太多介紹。

漢中在秦嶺以南,米倉山以北,長江重要的支流——漢水穿過漢中全境。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攻楚,得地六百地。因這裡被當時人認為處在漢水的中游,設漢中郡。

漢中以東是安康,北接秦嶺,東鄰湖北省,西南接四川省,正南隔大巴山與重慶市為鄰。安康的得名有兩個來源:一、西晉時設安康縣(前為漢寧縣),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二、傳說當地有塊安康石,故取名安康。安康在春秋戰國時位於秦國與楚國的交界處,稱為秦頭楚尾。

安康東北是商洛市。商洛可能是陝西10市中名氣最低的,但戰略地位異常重要,因為商洛是長安的西南門戶,戰略重鎮武關就位於商洛境內。秦漢沛公劉邦率兵入關,走的就是武關,逼使秦王子嬰投降。商洛這個地名是1987年出現的,當時取商山、洛水的首字,定名為商洛市。商洛在古代是商國屬地,有著名的商山,商山四皓的故事家喻戶曉。讓秦國變法圖強的商鞅本稱衛鞅,因有功有秦,封地於商。大家稱他為商鞅,就與商洛有關。

渭南市在商洛正北,位於黃河、潼關以西,渭水兩側。戰國初期,魏國大將吳起率魏武卒奪秦之河西,就包括渭南市的黃河西岸部分地區。渭南這個地名來源就比較簡單了,因位於渭水之南,故名。

渭南西北是陝西省面積最小的地級市銅川市,只有3881平方公里。銅川位於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地區的過渡帶,唐朝時稱同官縣,是長安的北面門戶之一。銅川境內有銅官川,1945年(一說是1946年)將同官改稱銅川。有意思的是,銅川名字帶“銅”,但資源最多的卻是煤,是大名鼎鼎的煤城。

銅川以北就是大名鼎鼎的延安,白于山(也稱橫山)東南,黃河以西,延安大部分都位於黃土高原上。延安的地名源於延水,隋朝因之設延安郡。之所以叫延安,取意於“延地安寧”。到了北宋,由於西夏割據白于山以北,延安就成了北宋抵抗西夏最重要的軍事重鎮之一。北宋不惜代價也要守住延安,延安若失,西夏軍就可南下佔領關中,秦嶺以南的巴蜀危矣,萬一夏軍東出潼關,宋西京洛陽就無險可守,萬一洛陽再丟了……

延安以北是榆林市。榆林既是陝西省最北的地級市,也是陝西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約4.35萬平方公里。榆林西北與內蒙古交界處是著名的毛烏素沙漠,以東是黃河,萬里長城穿榆林市西北而過。之所以叫榆林,與秦朝大將蒙恬有關。蒙恬率兵北上經此,累石為城,並種下大量榆樹,稱榆林莊。明朝建立後,元朝殘餘勢力退守大漠,為防北元,明朝在與北元交界處設置九邊重鎮,其中就有延綏鎮。延綏鎮就在現在的榆林市區,延綏鎮也稱榆林鎮。

陝西省的10個地級市,市名來源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這10座城市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資源,為各自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