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沒有“方言”的地方,當地人都說普通話,稱為普通話之鄉

眾所周知,我們的國家地域遼闊,各個地方的生活方式或說話都不太一樣,我們有時候出門旅遊會發現人們能根據別人的口音來分辨出這個人來自哪裡,去一些偏僻地方的時候,甚至聽不懂當地人說的話是什麼意思,每個地方的方言都是不一樣的,這時候大家用普通話交流就方便許多了。

全國沒有“方言”的地方,當地人都說普通話,稱為普通話之鄉

可以說大多數地方都有著自己的方言,因為從前與外界交流不方便,所以自己就形成了一套說話的口音習慣方式等等,但自普通話普及之後,大家交流也就方便起來了,可能很多人認為普通話是北京方言,其實並不是的,北京的發音還是有一定去別的,兒化音比較多。

全國沒有“方言”的地方,當地人都說普通話,稱為普通話之鄉

灤平縣屬於河北承德市,處於京、冀、內蒙古的省市“金三角”交匯點,素有北京北大門的稱呼,在這裡聽說到所謂的方言,因為當地人說的都是普通話,不論是耄耋老人,還是垂髫小兒,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是不是覺得非常驚奇。

全國沒有“方言”的地方,當地人都說普通話,稱為普通話之鄉

灤平話可以說是漢語普通話發音的標準,是新中國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採集地,灤平話發音準確,字正腔圓,屬北京官話懷承片,有突出的優秀音質作為當地特色,國家語委還授予灤平縣“普通話體驗區”的稱號,很多外國人都專門來到灤平縣學習普通話,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慕名前去縣裡面的“普通話一條街”,向當地的大爺大媽請教發音。

全國沒有“方言”的地方,當地人都說普通話,稱為普通話之鄉

其實早在清末就已經出現了“普通話”這個詞,早在1909年,清廷規定北平官話為國語,而國語的前身就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被人們稱為雅言,當時主要是有文化的貴族群體使用,並帶動他人學習,在語速、氣流、韻味等方面都有講究,現在的“北京話”基本都是外城衚衕裡的發音,俏皮的兒化音讓人更加喜愛。

全國沒有“方言”的地方,當地人都說普通話,稱為普通話之鄉

灤平話音準分明,語調比當時的北京話要顯得“硬”一些,現在灤平縣被人們稱為普通話之鄉,如果大家來灤平縣遊玩的話,會發現完全沒有交流障礙了呢,前提是自己也要會說普通話,而不是那些難讓外人理解的方言。

全國沒有“方言”的地方,當地人都說普通話,稱為普通話之鄉

灤平縣還有許多的旅遊資源,包括金山嶺長城、碧霞山地質公園、清代行宮遺址等等,大家閒暇的時候可以來灤平縣遊覽一圈,聽聽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大家對此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