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國企上班有前途嗎?

春暖花開


首先送你三句話:第一句話,前途與企業性質沒有直接關係。第二句話,國企是大展宏圖的舞臺,央企的舞臺甚至比一些知名民企要大的多得多。第三句話,進國企不要有發財思想,不要與幹事業與發大財對等起來。你明白這三句話,才是最根本的思路。

第一,前途(成功)有多種形式,任何領域都有不同的成功定義。

你進任何企業、行業,進任何性質的單位,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途,對成功的定義也絕對是不一樣的。你之所以提出這個疑問,證明你把前途定義為了“錢途”。

反過來問你,一些公務員造福一方,他工資並不高,那是不是前途?一個藝術家,他沒有單位,他揚名立萬,是不是前途?一個國企人員,把打飛機送上天,把高鐵佈滿世界,他的收入不如一個小煤老闆,是不是前途?

如果你把前途,定義為發大財,那麼,你就不要進國企了。

國企是限薪制度的,不可能讓你發大財。就算你當了央企董事長,比如,中國石化董事長,世界500強第二位,他的年薪不到一百萬。甚至不如阿里巴巴的一個資深程序員,不如華為剛剛聘請的博士201萬的年薪。

第二,國企,尤其是央企,都是世界500強,舞臺那麼大,你能說她沒前途嗎?

國企,特別是央企,都是幹大事業、大工程、大項目的。比如,高鐵、飛機、航天、巨輪、萬里長輸管道、能源開發,哪一個不是大舞臺大事業呢?

你可能會說,國企人浮於事、論資排輩,沒有出頭之日。民企私企,成長進步的快。國企有國企的“頑疾”,這說的沒錯。但,你知道很多技術團隊,都很年輕,只要你有本事,也能脫穎而出。

就算你進國企,輪不到你幹大事業大項目,但你接手的工作,舞臺也不小哇。哪一個不比民企私企大?怎麼能沒有前途呢?就看你有沒有真本事。

第三,進國企,也要遵循國企的成長之路。

前不久,中國石化的陳俊武獲得時代楷模稱號。人家92歲了,還在打卡上班,人家一輩子幹的大事業,哪一個不驚天動地?

國企的“大企業病”多一點,但也不要灰心喪氣。隨著市場化的深入,國企也在不斷改進完善,給年輕人更多的舞臺。

你可能會說,國企沒有關係就得不到提拔,這種現象是有的。你拼不過關係,但你可以拼能力啊。任何企業,要養關係戶,也要培養重用一批幹事的人呀,不能都吃閒飯吧。

所以,進入國企,要遵循國企的發展規律,還是打造你過硬的本領,你有本事,哪裡也壓不住你。國企不用你,你可以跳槽到民企私企,也算是國企為民企私企輸送人才了,照樣也是為國民經濟做貢獻啊。


職場火鍋


我覺得對於在國企上班有沒有前途,應該因人而異。我們不能說在國企上班,一定就有前途;我們也不能否定的說在國企上班一定就沒有前途。但是根據我的職業經驗,我覺得在國企上班一定是有前途的。

我為什麼說在國企上班是比較有前途的?

下面,我就用我身邊的三個真實的案例來分享一下:

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宿舍裡面六個人,有三個好哥們都是農村來的。

而當其他人在畢業之後準備創業或者說自己開公司時,他們三人由於自己家庭的情況和個人的因素選擇了在北京不同的國企就職,那麼距離我們畢業,將近15年,15年的時光悄然而逝。

那麼他們三人現在在國企裡面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和地位呢?

我從同學的口中或者說從其他兩位室友的口中得知:這三位同學,也就是我的室友,他們現在在社會上地位最差的或者說在國企裡面職位最低的是科級級別,而其他的一位已經成為了國企裡面的老總,而另一位已經成為了國企某項目部的項目主管屬於正廳級幹部。

那麼,通過我這三位朋友在國企裡面15年的打拼,我們可以看出國企是可以造就人才的,也是可以成就人才的。

有人可能會說,“國企裡面養的大都是一些閒人”。

但是,我覺得這個觀點是有一定的偏見性的,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的是國企現在在管理層面確實出了一些問題,也在一些部分企業出現了閒人,出現了“少幹事的”這樣的一種局面,但是這是少部分的。

正如: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個班裡或者說一個學校裡面學習比較落後的就那幾個人,但是我們並不能說你這幾個人的水平而代表了整個學校的水平。那麼,國企裡面幾個疏於管理的人或者說幾個“驕奢淫逸”的人而不能代表整個國企管理層的“無能管理”。

所以,在國企發展,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我們目前的社會現狀來說,如果出生貧寒或者說在社會上沒有地位,那麼國企、央企等事業型單位將是你工作的唯一出路。

因為在國企裡面,我們靠的是實力說話,靠的是工作業績說話,而不是像社會上其他的企業一樣,裡面含存在著許多“明槍槍劍”。

那麼,根據我對國企工作的瞭解和國企工作人員的瞭解,我覺得在國企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工作穩定工作,強度和工作力度不是很大

我們都知道國企和央企可以說是國家的兩個兒子,那麼在國企裡面工作的主要好處是工資比較穩定,而如果在外面的私企工作,如果企業出現虧損,或者說業績不佳,那麼就存在發不出工資的問題,但是在國企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如果國企出現這些問題時,有國家政府做背書,有國家銀行做通道。

那麼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解決員工的工資發放問題,並且國企的工作力度也不是很大,工作強度也不是很大。雖然說朝九晚五,但是朝九晚五之間也可以也穿插著較多的健身時間和碎片化的休息時間。

二:國企裡面可以讓個人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狼性”觀點,那就是國企裡面的制度是比較黑的,但是國企裡面真的黑嗎?國企裡面的管理層真的黑嗎?我看不見得。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有時候仔細的看看國企裡面那些老點的履歷或者說高管的出生。

大多都是出自寒門,也可以說,都是通過自己真實的本事和才能才得以晉升。

那麼,如果說國企裡面存在著較多的不公平,那麼這些人是怎麼晉升上來的呢?

所以說,社會上對於國企的偏見是一種謠言。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只要你有較強的個人職業能力和較強的職業素養。

那麼,國企是不會辜負每一位員工的,也就是說,你在工作上的努力,國企的管理層是一定可以看見的。而不是說,當一個“睜眼瞎”。

當然,國企裡面的好處還有很多。那麼,我認為以上幾點是比較主要的一個客觀因素吧。


在下國華


就我的經驗跟大家聊一聊。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父輩的那個年代裡,擁有穩定的工作就是人生的以大贏家。每當大學畢業的季節,父母都是乾著急,因為他們覺得,如果你考上了公務員或者進了一家國企單位,那是相當幸運的一件事。

作為90後的我們,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時畢業的兩個比較要好同學,一個進了互聯網行業,一個進了國企。剛開始,進了國企單位的那個同學,覺得自己的前途很是無限。5年後一次同學聚會上,互聯網的同學的收入遠遠高於國企的同學,這個現象其實在很多人身邊都有,作為在國企的同學來說,瞬間覺著自己這5年的努力白費了。但在我看來,未必。

回到我們的話題,進入國企真的不好麼?我覺得這個問題得區分看待,每個人的性格、成長環境、家庭背景都是不同的。從這個方面來說,是否進入國企也要區別對待。

人的職場生涯有幾十年光景,成功與否不在於起點,也不在於終點,而在於你在這個過程中的技能與思維體系的建立。

因此,剛畢業進入國企,其實對於職場小白來說,是一種增添自我工作經歷的最好的機會。當然啦,不是說你進入了國企就可以了,而是在國企裡真正學到了一些本領。

國企,更多看中的是個人的為人處世,其實這個世界,職場生涯走到最後,還是要與人打交道,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高管人才這麼炙手可熱的原因。當然,這裡也不否認進入私企就不好,任何東西都是相對而言的。

其實,剛畢業進入國企就是擁有一個成熟的平臺去展現自己,去成長自己。而私企可能因為公司體制的原因,相對而言沒有那麼成熟,但自身的能力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鍛鍊。因此,無論國企與私企,都要結合自己的自身條件來確定,不能因為別人幾句話就決定了自己的第一份的工作。


知秋樟目


大學生在國企上班有沒有前途?其實他這個問題本身就很片面,有沒有前途,不取決於你在哪裡上班,而是取決於你上班時有一個怎樣的心態,你對未來有一個怎樣的規劃。

我有一個朋友,他在國企上班,從最基層的員工做起,吃了很多苦,一直做到了公司的高管。

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在這段時間,他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鍛鍊,很大的提升,後來做到公司高管之後,他毅然的辭職,開啟了自己的公司,不到兩年,他的公司已經達到了不小的規模。

當然,也有很多朋友他們在國企工作,但是他們的心態不行,他們每天就想著混日子,靠拿著死工資來維持家庭生活,導致現在家庭負擔越來越重,他們整日很迷茫,感覺未來一片抹黑,看不到希望。

所以說同樣的工作,為什麼不同的人能取得不同的成就,有著不同的對未來的展望呢?不是工作本身出了問題,不是工作場所出了問題,是你自己出了問題。

那麼關於未來,關於你自己的發展,我簡單說幾點我的建議:

學習心態,把任何一份工作當作試金石

在職場會首先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學習的心態,你要把任何一份工作都當做你的試金石。

很多人他們工作的這個心態就不對,他們工作是為了混日子、拿工資,根本沒有考慮到未來的發展,這是非常錯誤的。

你要知道這個社會變化很快,工作在變,機會在變,你需要做的是一直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實力,只有你的實力上去了,那麼其他外在的東西再變,也不會對你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你有足夠的能力。

包括在國企上班也一樣啊,你不僅僅是要把你份內的工作做好,你還要在工作當中去學習其他的能力,比如說溝通的能力,管理的能力,演講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等等。

你不要把一份工作只簡單的當做一份工作,你要把它當做一個試金石,能夠不斷的磨練你,提煉你各方面的能力。

審視自己,找到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職場發展第2點要做的是什麼,就是你要學會客觀的審視一下自己,你要問一下自己,自己將來要做什麼,自己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自己的長板和短板是什麼,自己要往哪方面發展。

這些東西呢,就好比一個燈塔,你在大海里航行,只有有了這個燈塔的存在,你才不會迷路,如果說你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那麼你很可能就會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所以說你第1步肯定是要先找到這個大方向,如果說你找到了這個大方向,那麼你完全可以衡量一下做選擇。

比如我現在在國企上班,是否離我這個大方向更近,如果說是更利於我這個大盤的話,那我完全可以在國企上班培養自己的能力,如果說跟我的目標相反,那我就需要辭職找其它有利的工作。

那麼這裡呢,可能很多人會說,我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我也不清楚自己未來的大方向在哪裡,我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那怎麼辦呢?

1.找人請教,學習他人的經驗

第1個做法就是找那些做出結果的人,成功的人,去向他們請教,去學習他們的經驗,你所要走的道路很多,其他的很多人都走過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節省出來自己摸索的時間,去主動的向他們請教。

2.具備“抽籤箱”思維,所有的迷茫除了能力不足,還有經歷太少

第2個策略是什麼呢?就是你要具備一個抽籤箱思維,什麼叫抽籤箱思維呢?就是說假如你已經知道這個箱子裡有上上籤的話,那你就不斷的增加你抽籤的次數,總能抽到這支上上籤的。

我們經常講,迷茫是因為才華碰配不上夢想,對不對?其實造成迷茫的另一個因素是你的經歷太少了。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幹什麼,是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從事過那麼多的職業,沒有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導致很多我們可以利用放大的東西,我們不知道去用。

比如很多人他們都喜歡讀書,都喜歡去研究書中的道理,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原來拆書也可以賺錢;很多人喜歡寫作,沒事寫點散文、寫點文章,但他們也不知道寫作可以賺錢,這就是你自己的經歷太少了嘛。

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的職業他們都是隱形的,但是很賺錢的,可能是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可能是一些人的特長,只有你經歷的足夠多了,看到的足夠多了你才能夠有更多的路,更多的選擇。

所以說,如果說你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幹什麼,那不妨多去嘗試一下,利用這個抽籤箱思維,多去經歷一些事情,多去從事幾個工作,慢慢的找到自己所喜歡的,並且可以賺錢的行業然後堅定不移的去奮鬥。

學會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

那麼最後一點建議是學會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什麼叫可遷移能力呢,就是說這個能力,你在這個行業可以用,在另一個行業同樣可以用。

直白點說就是說你在國企工作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這樣你在國企上班的時候可以很好的用,當你離開國企辭職去其他行業的時候同樣可以發揮作用。

比如說溝通能力,哪個行業都需要溝通能力,對吧;比如說管理能力,你去到其他的行業也需要管理對不對。你要把這些能力給培養起來,在國企的時候你就要有意的去鍛鍊這方面的能力,這些東西你到哪裡都是可以用的,都是屬於你的個人財富。

作者 :王心傲,《銷售局》系列書籍作者,職場老司機,成長型學習博主、nlp、心理學、權謀學研習者,喜歡讀書、寫作。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暗黑的操控策略,幫助你逆襲人生,歡迎關注我,一起成長!

王心傲


如果是好國企,是值得的;

如果是各方面都抬不上桌面的國企,建議不要去浪費時間。

“前途”不一定全指當官、發財,還有事業發展、能力增長、人脈廣闊、人格更加健全等的含義。

而這一切,都需要有個好環境來實現:眾多優秀的同事,良好的平臺,豐富的培訓機制,健全的福利制度,以及尊嚴。

以上的這些,大國企因實力雄厚,所以能做得挺好,或者至少部分實現得挺好;小國企則基本不可能。

.

大國企雖然有諸多弊端,但也有很多強大之處

我們知道,單位只有實力夠強(有錢)才能養得住人,才能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

畢業生離升職還遠,但急需增長經驗,讓自己快速上手,成為一個最起碼能幹活的人,然後逐漸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

大國企有穩定的人才梯隊、諸多優秀的員工,正是畢業生全面學習業務、掌握職場技能的好環境;大國企相對健全的工作流程以及福利制度,也為畢業生提供了有秩序的、穩定的工作環境,對初期職場發展很有好處。

.

大國企平臺較好

我們都知道,大單位有雄厚的資金、完備的人才梯隊,以及豐富的項目經驗,來完成規模更大、更有難度的工程。

而近年,國家的許多投資、資助不再像以前那樣廣撒網、眾受惠,而是偏向於實力更強的大型國企。

這也就意味著,在大國企工作,能有更多參與大項目的機會。這是經驗的積累,也是上升(跳槽)的資本。

.

大國企有更多的上升機會

國企雖然是企業,但畢竟也是“國”字頭,有一些私企不可能有的上升通道。

比如,在國企做到一定級別,便有可能以調動的方式,去往更好的單位。

.

大國企工作環境更好一些

這“工作環境”,除了舒適的辦公環境、完備的福利體系,還指“人渣更少”的環境。

大國企因為實力較好、機會眾多,所以裡面的人很難做到直接把臉皮撕下來直接幹。一是沒必要,二是對自己的前途有傷害。

這裡也有很多綜合素質較高的同事,許多人不屑於搞得太爛、太難看。

.

但到了小國企: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世上存在著許多掙一月吃一月的國企:

這種單位實力基本沒有,金錢基本沒有,房產基本沒有(免費用公家的房),也就是勉強維持而已。

這種單位除了掛個“國”字頭,其實綜合實力還不如許多小型私企。自然待遇是提不起來的,平臺是難以想象的,人員構成是難以形容的。

在這種單位,不要說發展,不扭曲人生觀,就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

總之,進國企自然是有前途,而且如果好好幹、會幹,前途還是不錯的。

但切記要選擇大的、好的國企,這才是“有前途”的前提。


也許雜談


本人畢業後在國企至今十多年了。有幾點看法。

一、關於國企待遇

一提國企就是“穩定、待遇好”的代名詞,其實很多國企的待遇現在已沒有想象中那麼好了,菸草國電都在降薪,當然瘦死駱駝比馬大,壟斷國企比一般國企要好;普通國企待遇就比較一般了,現在和公務員比都沒有太大競爭力(以前我們這公務員待遇比較低)。但是五險一金福利待遇這些都比較正規,不會亂來。當然現在國企薪酬考核也在不斷改革中,以後咋樣不知道。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會噴,其實這主要看性價比的問題,比如你寒窗苦讀一路讀到研究生,甚至還跑到國外鍍金,現在一年10萬不到,買房娶妻都吃力,你就大概率會抱怨。

如果只是一般學歷的人(無歧視),日曬雨淋賺辛苦錢自然覺得你們這些國企的人躺著說話不腰疼。

【另我有寫一篇關於薪酬的文章,《揭開薪酬的面紗,論一個城市偽中產的自我修養》可以參考一下。歡迎加關注。】

以福建招標集團為例:

二、關於國企招聘

說起招聘,正規渠道國企招聘會比較嚴格,動輒985、211、研究生、三年以上專業經驗……但以我所在的省屬國企為例,現在好像感覺大學生不夠用還是咋地,招聘要求連連降低,很多崗位都放寬到普通本科,最終指向就是兩個字——能幹活!

所以在單位裡一般就是兩種人,一種是關係戶,互相安插你懂得,這種學歷、經歷沒那麼高(但基本本科還是要有),一種是正常渠道招進來,必須能幹活那種,那麼可能各方面要求比較高。現在趨勢好像第一種的比例越來越高了,這點感覺很不好。

所以要進國企就要積極收集找尋信息,大膽去投,機會會有的。

三、關於職業前途

國企確實會比較穩定,一般沒犯法違紀幾乎無失業風險(證券銀行之類競爭性行業除外),晉升的話,關係很重要,但能力還是第一的,沒能力大領導也不敢把你放這個位置,畢竟還是要有人幹活的,另萬一捅出了么蛾子沒人擔這個風險。現在身邊80後擔高管、90後當中層已經很普遍了,但是國企高管也是要限薪的,即便管理千億集團,董事長可能也不到100萬年薪,大概率50-100區間,中層20-60萬居多,以下以福建省幾個大型國企集團高層薪酬為例:(來源於福建省國資委公開信息。)

高速集團:

投資集團:

能源集團:

總體上說,關於在國企前途,從個體而言,因人而異,我很多朋友中專、高中學歷,現在在私企當程序員、設計師照樣一個月大幾萬妥妥的,更不用說那些創業當老闆的了,人比人氣死人;當然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現在經濟形勢很不好,而且按趨勢……所以先用國企保飯碗應是比較理智選擇。


夢蝶錄


作為一個曾經在國企工作過的人,小雷認為總體上國企的工作還是不錯的。

第一、國企的培養機制是比較完善。對於剛進入國企的新人,正常都會安排老人作為師傅進行指導,因此在工作上、生活上都相當於有一個老師。不過能學多少,能做多好,還是要看個人的努力!同時,剛進入單位,在工作安排上不會分配過多的工作,會給予新人足夠的成長時間。

第二、國企的工資收入福利不錯。國企的收入有高有低,電力、銀行、石油等央企的收入都是非常好的,而即便是地方上的一些國企,正常收入也不會差,至少在當地能夠保證中上水平。同時,國企的福利也是不錯的,小雷以前所在的國企,食堂伙食很好,公司有專門的健身房和休閒吧,每隔一段時間會請一些按摩推拿師傅或者心理醫生過來為員工服務,確實能夠給員工家一般的感覺。

第三、國企的工作穩定。相對於私企而言,國企的正式員工的離職率比較低,而開除員工更是多年難得一見的事情。想要開除一個員工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對於央企員工,連辭職都要省公司批覆,因此一般不需要擔心“35歲危機”。

當然,國企的發展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國企的晉升比較困難,並不是員工有能力有做貢獻就能夠晉升的,第一領導崗位是有職數限制的,職數用光了就得等人騰出位置來;第二講關係靠背景和論資排輩的現象比較嚴重,國企裡頭的關係戶還是比較多的,因此人際關係也會比較複雜。

因此,如果只是追求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那麼去國企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想要多麼光明的前途,這個就需要考慮很多方面了!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不要以為國企裡工作的員工不努力,相反,他們很多人比私企、民企等更努力工作,不計時間報酬。

不努力在哪裡都幹不好。有的剛畢業就開始謀劃藍圖,薪水低了覺得對不起自己的高學歷。誰都不嫌錢多了燙手,但是好高騖遠也要掂量下自身。

國企選拔提升同樣看文憑專業,然後競聘上崗,試用期不合格也是下來。同樣,不是科班出生後來通過函授等其他教育取得文憑,在一定的工作崗位有突出貢獻也可提拔。

很多大學生校園招聘到企業幹了幾天就跑,也有大學生堅持幹幾年後職務、工資並不差。國企有工作經歷的去私企等企業應聘,往往被青睞。他們退休後常被一些公司聘用,畢竟豐富的管理經驗是一般小公司達不到的。

一定的年齡或者成家立業後,就會嚮往一份安穩的工作與生活。在哪裡工作,不努力都將被淘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過路一笑


大學生就業,去企業是大多數,根據2016年的大學生就業數據,60%的大學畢業生去了民營企業,19%的去了國企,還有8%的去了合資企業。在當前中國,不管是什麼企業,人事制度的內核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都是按照勞動法規定,嚴格的合同管理、五險一金以及市場化的工資體系,優勝劣汰,多勞多得。而企業與企業之間最大的差異,其實主要是在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上,我們可以把這種差異稱作企業的“氣質”。舉個例,阿里巴巴和京東,雖都屬於民營企業,但一個基本不裁員,另一個末尾淘汰,給求職者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對求職者來說,企業的氣質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合不合適,有的人喜歡挑戰,有的人則喜歡穩定,有的人善於鑽營,有的人則善於鑽研。所以我個人建議,大家在尋找企業的時候,應該把企業的氣質放在首位,找一個對自己胃口的企業,以便更好更愉快地發揮自己的才華。

這裡再說說國企,大部分國企的氣質與民營企業和外企是不一樣的,有人就總結了國企的“十宗罪”,叫有野心沒魄力,有狀態沒行動,有內容沒創新,有載體沒思路,有經驗沒釋放,有想法沒辦法,有出路沒通途,有動力沒實力,有制度沒程序,有人才沒使勁。這是因為國企往往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管理者通常是任命,與企業沒有生死攸關的利益關係,企業經營得好壞,對管理者來說刺激並不強烈,在這種安逸的環境下,國企想要大發展,是非常缺乏動力的。

但請注意,這裡的十宗罪是針對企業的,並不是針對國企裡的人的。相反,國企通常都是正規的大企業,對有系統的培訓,有比較紮實的技術和獨有的資源,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跳板。另外,國企的這種氣質,對那些氣味相投的人來說,又是相當合適的,我就有幾個同學,畢業後進入了大國企,前幾年做技術,後來就轉到了管理崗位,現在已經到了正處或者副廳這個級別了。你能說國企沒前途?

所以,討論國企、民企、外企意義並不大,我們倒不如討論一下,是大公司好還是小微企業好?是成熟公司好還是初創公司好?是電力行業好還是通信行業好?龍牌這些因素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影響會更大一些。


高校人才真經


不絕對沒前途,但是混出名堂多少之又少,而且耗費時間精力遠超私企和外企。

我是超級不建議畢業第一份工作就進國企,學不到什麼真的專業技能,前兩年內還可能當炮子。

私企和外企大多數以業績能力為考核指標,所以你只要努力態度端正,成長提升是非常快速的。

在國企不一樣,論資排輩,你上面有n個人耗時十幾年在等一個位置,哪輪得到你一屆小生。

每天大量時間不是用在完成工作,而是思量如何處理複雜人際關係。

看到有人講什麼500強都是國企,你這不廢話嘛。中國所有企業都是國家的,壟斷國企明白嗎?

剛畢業千萬別進國企,你的一張白紙要畫上技能真才實幹,再搞鬥爭也有底氣。

如果進來就一頭霧水跟著老油條風裡來雨裡去,真的不知道自己咋死的。

綜合以上,畢業生不建議進國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