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廠長的話

在關於“存貸雙高”的罪名上,東旭光電於刀山火海中炙烤了一年,最終還是“求錘得錘”,落了個萬眾嘲諷的下場。究其原因,控股股東東旭集團浮出水面——這個從民營小廠逆襲為中國500強的頂上存在,也在承受著槓桿狂奔後的反噬。。。值此大劫,卻有“故人”天降而來、逆風接盤;而在此之中,似乎又是一段“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故事。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大白馬“晚節不保”

在流言蜚語中撐了近一年的東旭光電,還是沒能逃出“晚節不保”的結局。

11月19日,東旭光電發佈公告,稱因公司資金出現暫時的短期流動性困難,其總計應付18.7億元的中期票據“16東旭光電MTN001A”、“16東旭光電MTN001B”未能如期兌現。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對此,公司有關方進一步解釋,將企業流動性困難的直接原因,甩給了“金融機構20億元規模的抽貸行為”。與此同時,公司正在加速回款安排兌付資金,計劃近期兌付,保證投資者利益。

但不管怎麼說,這對於三季度還手握180億現金的大白馬而言,無疑是個"兩康時刻"'的驚雷重演: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實際上,在年初康得新暴雷後,同樣“存貸雙高”的東旭光電就已被媒體輿論多次點名,甚至還有了個“下一個康得新”的說法。

這裡頭最大牌的分析師,自然要數海通姜超了: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針對“存貸雙高”一事,監管層在今年五月發去問詢函,而東旭光電也算應對得當,以洋洋灑灑的萬字雄文作為回應,並將相關問責歸罪於公司的產業特性:

公司所從事的光電顯示產業屬於技術、資金高度密集型的行業,技術壁壘高、資金需求大、投資回收期長,為了趕超美日主要寡頭競爭對手,公司除了通過股權融資外,還需要通過有息負債取得公司持續研發、運營所必需的資金。產業特性決定了產業鏈主要公司普遍存在資金需求量大,負債高的特點。

此外,2018年公司持有貨幣資金量以及維持有息負債規模是綜合考慮公司各項資金需求,進行了合理的資金使用規劃,並結合公司面臨的金融環境與可選擇的融資渠道和方式等多種因素下做出的審慎決策,是落實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一環,符合公司實際發展需求。

儘管坊間質疑不斷,但似乎並未打消金融機構對科技白馬的青睞。

最新數據顯示,在東旭光電三季度的十大流通股中,大業信託的2份資管計劃、平安銀行的證券投資基金都悉數在列: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兄弟公司“東旭藍光”的參股機構更多,除國民信託、西藏信託、民生信託外,還有深圳的三傢俬募公司,深圳銘泰、前海聚優和深圳北泰投資: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集團層面,與東旭繫有往來的信託機構還有ZL信託、SGT信託、ZJ信託及ZH信託,其中ZH信託的產品為員工持股計劃。

另據HR信託官網披露,2014年HR曾與東旭合作,成立“HR·東旭集團併購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首期募集9億元,共募集7期;而到去年,據東旭集團2018年年報中披露,HR信託與東旭集團再次聯手大舉併購基金,HR為優先級募集近20億,而東旭集團劣後出資近10億元。

而根據WIND統計,三季度共有四隻公募基金重倉東旭光電,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國金量化多因子和被動指數型基金華安中證民企成長ETF的持倉市值佔比超1%。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存貸雙高之惑

首先廠長這裡要給大家理清一個概念,在絕大多數的語境下,“存貸雙高”都是一個不合邏輯的財務現象。。。

但問題的癥結不在於現象本身,而是公司是否涉嫌財務造假?

具體來講,存貸雙高的指的是貨幣資金與有息負債同時處於較高水平。它主要有三種情形:

1、集團型企業在合併報表

對於子公司較多的集團型企業,可能有的子公司賬面現金充裕,而有的子公司更多依賴外部融資滿足經營資金需求,從而在合併報表時表現出存貸雙高的情形——這種也是集團內部資金配置效率較低的一種體現。

2、貨幣資金中存在未披露的受限資金

貨幣資金未必是隨時可用的流動資金,也存在著“受限”的可能,如果此類資金額度較大,那公司實際使用的現金也會較少。而受限資金未披露,可能是被關聯方或者大股東佔用,或者是為大股東或關聯方提供貸款質押、擔保。

3、虛增貨幣資金

這便涉及到財務造假了。作為一種典型的增加資產手法,虛增的貨幣資金並非真實存在,它所“產出”的淨利潤通常會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項下。一般來說,多見於“扭虧為盈”的企業,或者由於融資需求大,但本身現金流能力不足,亦會出現存貸雙高的現象。

當然,公司可以造假,投資者也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上窺得一斑。

首先,在動機上,企業集團是否財務承壓?有沒有較大的融資需求?



公開信息顯示,東旭集團成立於1997年,旗下擁有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嘉麟傑三家上市公司、400餘家全資及控股公司。截至2018年底,東旭集團總資產逾2000億元。

在最新出爐的《財富》中國500強榜單中,東旭集團旗下東旭光電位居299位,較去年大幅上升121位,躍升幅度位居前五。



不過從股權質押的數據來看,坐擁三大上市公司的東旭集團財務狀況堪憂。WIND數據顯示,截至當前,東旭集團累計質押東旭光電79964萬股,佔其持有股份數的87.39%;累計質押東旭藍天57667萬股,佔其持股比例的99.35%;累計質押嘉麟傑13164萬股,佔其持股比例的65.50%。

此中禍因可能要歸罪到集團前幾年的“買買買”。2015年9月,東旭集團以每股17元、總價23.6億的價格入主寶安地產並改名為“東旭藍天”;2016年10月,東旭集團又以每股8元的價格斥資13.72億元買下了臨街的控股權,並改名為“嘉麟傑”。。。而如今,前者的股價僅剩4塊,而後者不過3塊多。

除了購買上市公司股權,東旭集團還一頭栽進了PPP項目的大坑。要知道,PPP前期投入巨大,但回本週期極長,是個吃本不見利的長遠買賣,公司一旦融資不暢就容易踩雷——關於這點,東方園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其次,公司是否有“黑歷史”?公司的經營狀況有無問題?另外,像審計事務所的“信譽問題”也可作為參照。



關於財務報表的問題,東旭光電就於今年5月收到過監管層的問詢函;而在此次“出事”之前,有集團內部員工爆料,公司已出現延遲發放工資情況: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而會計事務所這塊倒是出人意料的“有料”——東旭的的審計公司為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該事務所在過去三年裡因“底稿嚴重缺失、審計不準確、財務造假”四次被罰

。。。順便一提,因造假該所的衡水分所被責令關停,而東旭光電正好是衡水銀行的控股股東。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最後,公司異常的各類財務信息也要受到關注,此外還有諸多隱瞞的關聯交易、可疑的主要股東及管理層的股票交易等等。

數據顯示,自2010年起,東旭集團母公司淨資產增加400億元,而其中自身利潤的積累僅有30億元——其中368億的天量增資究竟從何而來?很顯然,信託、基金的公開數據並不能填滿這個大坑。那麼問題來了,這其中是否涉及循環持股?是否存在通過東旭各子公司調用資金的情況?這都是個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東旭旗下的金鷹基金曾有過一次震動金融圈的“罵戰”。

7月19日,金鷹基金向廣東證監局“告狀”,報告中稱,“國開泰富基金總經理楊波前往金鷹基金質疑其總經理劉志剛為何對抗股東,且態度蠻橫。”

業內有傳言稱,作為金鷹基金的第一大股東,東旭集團的基金董事李佳曾希望基金和集團發生協同效應,”為集團融資提供支持“,但卻遭到了劉志剛為代表的管理層的反對。

另有消息稱,劉志剛不太受集團認可,楊波將跳槽至金鷹基金,可能接替其成為總經理。

關於此間的孰是孰非外人難以明瞭,但東旭集團的財務承壓及融資需求,的確是個無法迴避的事實。

“蹊蹺”的國資接盤

面對輿論間的種種質疑,東旭光電沒有坐以待斃。

11月19日,東旭光電發佈停牌公告,原因並非上述負面,而是“公司收到控股股東東旭集團的通知,東旭光電投資有限公司擬向石家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轉讓東旭集團 51.46%的股權”,目前該轉讓計劃仍需要獲得上級部門的批准。

東旭光電,一個183億的謊言?

結合財報數據,東旭集團所持東旭光電的股份比例剛好是51.46%,換句話說,東旭光電即將易主,待石家莊的國資上位後,就能儘可能地清除掉原股東的不良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石家莊國資並非接盤,而是一種迴歸。

在東旭集團入股之前,原名“寶石A”(東旭光電前身)的實控人正是石家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如今,東旭光電“落葉歸根”,這對於東旭光電無疑是天降神兵。。。但反過來講,有關國資也落下了“賤賣國有資產,又以高價收回”的罪名。

另外,對於石家莊國資委擬入主東旭集團一事,目前還只是東旭集團單方面的官宣;而國資的這次招安也未必一帆風順。

據石家莊國資委官網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份,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3960.0億元,淨資產1750.42億元,全市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3.62億元,實現利潤9.06億元。

與之對應的,截至6月末,東旭集團總資產為2071.30億元,淨資產780.07億元,上半年營業收入201.96億元,淨利潤10.97億元。。。也就是說,東旭的盈利能力猶在國資之上(三季度未算入),體量也有其總值的一半——廠長不經要問,如此耗費心力的搬山填海,有關國資是否值得?若是值得,這其中又是否涉及到了不為人知的利益輸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