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市委第六輪巡察首批8家單位晒出整改“成績單”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20日訊 11月20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從武漢市委巡察辦獲悉,根據市委統一部署,11月上中旬,市委第一至第五巡察組對十三屆市委第六輪巡察的15家單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回訪督查,被巡察單位(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殘疾人聯合會、武漢市婦女聯合會、武漢市水務局、共青團武漢市委員會、中共武漢市委黨校、武漢市工商業聯合會、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武漢市商務局、武漢市總工會、武漢市歸國華僑聯合會、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武漢市紅十字會、武漢仲裁委員會辦公室等)已完成面上問題整改707個,整改率為91.2%;建立健全制度617項;清退違規發放津補貼2061.7萬元;面上問題整改追責問責456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6人,組織處理34人,談話提醒、批評教育等其他處理406人。

對於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市委巡察辦將及時移交市紀委監委機關、市委組織部加強督查督辦。

現將首批8家單位巡察整改部分內容摘編如下。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

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狠抓資源大管理

問題: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到位

整改:一是建設精品大園林。圍繞“兩軸兩環、六楔入城”的總體生態框架,加快實施戴家湖公園二期、機場二通道生態帶、府河溼地公園、江北快速路江灘公園、龜山綜合整治等重點園林綠化項目,構建都市發展區生態保護圈。二是實施全域大綠化。圍繞軍運會221條重點保障線路、88個活動場所、20個示範片區,補植大樹16萬株。推進規劃綠地建綠和閒置土地臨時綠化,建設一批街頭公園、社區公園,推進綠道成環成網。三是發展城鄉大森林。按照“應退盡退、應綠盡綠”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復綠原則,啟動實施沿江兩岸造林綠化2萬畝計劃,目前已完成10979.8畝。四是狠抓資源大管理。成功申辦國際溼地公約締約方大會。組織開展公益林保護管理“回頭看”工作。督促各區針對2019年生態公益林、生態林管護,生態效益補償資金落實等情況進行自查,落實長效管理機制。

問題:溼地保護力度不夠

整改:一是全面落實最嚴溼地保護制度。會同市生態環境局及蔡甸、黃陂、江夏等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拔根式清理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內歷史遺留的網箱、增氧機、船隻等生產養殖設置,永久性拆除上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附近2處違建房屋。二是統籌推進溼地退養修復工作。與沉湖溼地周邊農漁業生產戶簽訂退養還湖、終止水產養殖合同承諾書,拆除看護房等人工設施,確保4927畝湖塘年底退養到位;在堤壩、閘口設置硬隔離措施,嚴控人員、車輛、機具進出,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等國家珍稀保護鳥類大幅增長。三是加快推動國際溼地城市創建。實施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建立溼地分級保護管理制度和目標責任制,將溼地保護納入《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及基本生態控制線範圍,確保在2021年底溼地面積總量達到16.24萬公頃,構建立體化溼地生態網絡。

問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力度不夠

整改: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調整成立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小組,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考核細則。針對巡察反饋問題,依法依紀依規追責問責46人次,其中:開除黨籍2人,黨紀立案5人,誡勉談話4人,批評教育35人次。部署開展全局系統廉政風險點排查,共排查廉政風險點251個,形成廉政風險點防控清單。開展違規兼職取酬專項治理,3人已退出掛證及註銷掛靠證件,清退掛證取酬款18.65萬元;5人已辭去違規兼任職務。組織開展2013年以來津補貼發放情況“回頭看”,共自查清退津貼補貼361.2萬元。

武漢市殘疾人聯合會

推進支部建設和黨員質量“雙提升”,加強日常監督

問題: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有溫差

整改:一是對照《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實施方案》制定責任事項分解表,組織責任部門對58項任務落實情況逐項自查,對8項尚未落實到位的工作任務下發重點督辦清單,明確具體工作措施,確保按期完成任務。二是進一步加強對全市殘疾人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截至10月底,新增殘疾人培訓2279人,全市參加過一次以上職業培訓的殘疾人佔就業年齡段殘疾人數的35.2%,增長了2.4%。三是多渠道推進安殘就業,組織召開殘疾人專場招聘會4場,新增殘疾人就業1417人;舉辦3場殘疾人創業計劃書大賽,扶持殘疾人創業92人;加大農村殘疾人扶貧力度,為677名農村貧困殘疾人提供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投入150萬元扶持300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發展種養殖生產。四是指導各區殘聯開展殘疾學生及特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學費補助工作,協助審核56名殘疾學生或殘疾人家庭子女信息,幫助接受教育資助。

問題:黨組織建設有短板

整改: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專題講座4次,組織黨組中心組學習14次,組織各基層黨員集中學習84次。結合“為民服務解難題”,圍繞完善民生政策、解決信訪突出問題、改進託養服務、推進脫貧攻堅、夯實基層組織、加強無障礙建設、創新康復服務等工作重點,深入基層殘聯組織、殘疾人服務機構開展調研122次,形成調研成果15個,解決具體問題70個,推進支部建設和黨員質量“雙提升”,促進黨建和殘建工作深度融合。

問題:治理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不徹底

整改:一是開展專項清理,針對巡察發現的公款旅遊、違規接受宴請、違規發放津補貼、公務接待超標準等問題進行專項清理,共退還有關費用 8.7萬餘元。依紀依規進行問責,對4名相關責任人進行提醒談話。二是加強日常監督,結合“雙評議”工作,開展“四風”問題明察暗訪、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專項自查自糾,加強節假日廉政提醒,加大對節假日公車集中封存停放情況的檢查力度,組織幹部職工警示教育。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制定完善財務報銷、國有資產管理使用等制度17項,進一步規範津補貼、差旅報銷、公務接待、公車使用等工作。

武漢市婦女聯合會

進行廉政風險點排查,嚴肅追責問責

問題:落實群團改革“群眾性”要求不夠好

整改:圍繞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貧困婦女健康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等問題,深入45個街道、58個社區等單位開展調研,形成調研報告6篇。爭取資金210 萬,為全市4.2萬低保和精準扶貧婦女購買女性特定疾病安康保險。開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1700餘場,為10萬家庭提供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展“美育種子伴我成長”留守流動兒童關愛行動200場,為近萬名留守流動兒童提供藝術啟蒙、安全自護等素質教育服務。

問題:為婦女兒童提供的維權幫助不夠充分

整改:聯合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制發《關於建立就業性別歧視聯合約談機制的通知》。深化落實反家暴“六方聯動”機制,推動礄口區公安分局發出首張《家庭暴力告誡書》。在13個區民政局離婚登記窗口選派家事調解員提供諮詢調解服務,參與婚姻家庭糾紛多元化解和家事輔導5342件。整合專業性社會組織和“蓮姐工作室”志願者力量,對重點個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服務,回訪跟蹤家暴案件25件,回訪率達100%。

問題:對婦女兒童工作陣地建設指導不夠有力

整改:強化市婦女幹部學校的培訓功能,先後舉辦全市婦聯幹部培訓班、市婦聯十三屆執委培訓班等7個專題班,累計培訓1000餘人。聚焦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活動職能,先後開展“精緻武漢 照靚軍運”主題攝影、“軍運有我——做小小東道主”等活動60場。

問題:黨組對黨風廉政建設不夠重視

整改:一是對報銷審核不規範問題進行全面自查,清退違規報銷資金6.15萬元。二是對機關部室逐一進行廉政風險點排查,形成《市婦聯廉政風險點及防控彙編》,制定《市婦聯日常監督管理辦法(試行)》。三是嚴肅追責問責,2019年,運用“第一種形態”30人次,其中提醒談話8人次,批評談話20人次,書面檢查2人次。

武漢市水務局

嚴肅處理違反財經紀律問題,建立長效機制

問題: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要求結合水務實際不緊

整改:一是以“三湖三河”(南湖、湯遜湖、北湖,巡司河、黃孝河、機場河)為重心,完成了“三湖三河”流域調查技術規程、規劃編制規程,開展了全流域管網、排口、汙染源本底調查,制定了城鎮汙水收集處理專項規劃及中心城區汙水收集處理專項規劃。二是派出5個工作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對全市各區防汛備汛工作進行了檢查,共查找出25處隱患,整改率100%。三是加大對非法採砂高壓嚴打力度,投入運行執法艇9艘,新增視頻監控點32個,建成武漢“河道天眼”系統。辦結非法採砂案件54起,行政罰款196萬元,向公安部門移交刑事案件5起。四是完成漢口江灘四期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問題:水務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不夠

整改:一是完善網民留言辦理機制,制定《網民留言辦理單》,開展江灘“大接訪”活動,加強對群眾反映的江灘車輛、噪音等問題的處理。二是強力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65條黑臭水體截汙、清淤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共遷改非法排汙口297個,修建截汙管道58公里,清淤136.2萬方,63個水體消除黑臭或基本消除黑臭,總消除比例達到97%。三是“獲得用水”辦理環節由5個優化為3個、時長由14個工作日壓縮為4個、申請資料由4項簡化為2項、服務點由4個增加到15個,在全國率先推出“上門服務、零跑腿、零費用”。我市“獲得用水”做法在全國優化營商環境交流會上作典型經驗交流。

問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時有發生

整改:一是積極核算清退,截至目前,清退違規發放績效工資、評審費、差旅費共計143.79萬元。二是嚴肅處理,對違反財經紀律的4名直接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對違規報銷差旅費的1名幹部給予誡勉談話處理,調整2名財務工作人員崗位。三是建立長效機制,編制了《武漢市水務局機關內部控制手冊》,從決策、預算管理等10個方面明確了具體要求。

共青團武漢市委員會

加強宣傳陣地管理,排查廉政風險點

問題:強“三性”去“四化”有溫差

整改: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與團員青年面對面交流近40場次,形成調研報告7篇。聚焦“學有所教”民生需求,持續推進暑假社區公益託管服務,2019年建設市級託管室241個,為超過30萬人次青少年免費提供暑假課業輔導、素質課程和活動空間,《中國青年報》頭版報道武漢市青少年社區託管工作經驗。連續兩年舉辦“出彩青春”公益創投大賽,培育資助具有創新性、專業性、可持續性的服務項目50個,緊密聯繫200餘家有發展潛力的初創期和中小型兩新組織,其中已成立團組織的達到70%以上,有效將工作對象轉變為工作力量。

問題:意識形態建設不細不實

整改:加強理論學習,2019年開展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22次,全市“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累計突破200萬人次參學,帶動全市團員青年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加強宣傳陣地管理,2019年“青春武漢”微信公眾號持續位列全國地市級團組織綜合影響力前20名。常態化監測收集和及時處置青年輿情,先後就兩起青年在網絡發表不當言論輿情進行及時上報及跟進處理。

問題:在“兩新”組織等新興陣地團建工作不到位

整改:聯合市委組織部制定了《關於堅持黨建帶團建 深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團建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加強兩新團建的工作目標、工作舉措和組織保障。加強“兩新”團組織線上管理,實現“兩新”團組織、團幹部、團員信息線上實時更新。截至11月上旬,全市共成立非公企業團組織1339個、社會組織團組織70個。

問題:內控管理缺位,關鍵環節存在廉政風險

整改:制發《關於開展機關係統廉政風險點排查防控工作的通知》,各部室和事業單位共排查出廉政風險點381個。共問責50人次,其中批評教育7人次,提醒談話30人次,批評談話13人次;涉及22人,其中處級幹部12人,科級及以下幹部10人。清退違規發放津補貼4.98萬元,清退其他違規報銷費用3.24萬元。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

加強科研和決策諮詢制度建設,舉一反三開展專項整治

問題:推動“用學術講政治”不到位

整改:突出主業主課,重構“1+5+4+1+N”理論教育和“黨章黨規教育+紅色基地教育+組織生活會”三位一體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2019年秋季班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佔比達到78%,超過大綱規定70%的要求。將學科建設納入教學供給側改革範疇進行總體設計謀劃,啟動制定《學科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編制完成黨史黨建等6個學科發展分規劃初稿。建立精品課常態化培育機制,開辦精品課培育師資培訓班,邀請中央黨校與其他省市黨校獲得“全國黨校系統精品課”的14名知名專家來校授課,組織全體教師現場學習觀摩,逐步培育精品課和精品課團隊,提升黨校教師“用學術講政治”水平。

問題:智庫作用發揮不足

整改:加強科研和決策諮詢制度建設,制定《優秀科研成果獎勵辦法(試行)》等系列制度,鼓勵教研人員出高質量科研和決策諮詢成果。由市委組織部主導,市委黨校和市直相關單位聯合,建立了教研諮一體化平臺,實現了市委、市政府出題目,教師、部門、學員做文章,科研成果進課堂,諮詢建議供參考的良性循環。在校級課題中單獨設置教研諮一體化課題,要求教師每年完成好學術論文、調研諮詢、理論宣傳“三篇文章”,切實推動教學專題、學術論文、決策諮詢成果之間相互促進、轉化。教研諮一體化平臺運行以來,多項成果獲市委、市政府領導肯定。

問題:從嚴治校意識不強

整改:組織清退科研問題資助經費、超標準發放津補貼、違規報銷差旅費等3.2萬元。嚴肅監督執紀,對違規違紀人員提醒談話19人次,批評教育談話37人次,誡勉談話2人次,開除1人。舉一反三開展專項整治,對2014年至2018年會計原始憑證進行全面自查,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對食堂賬目進行審計,對津補貼發放進行全面自查,對2018—2019年科研成果重新審核登記,全面清查在職職工經商辦企業和因私出入境情況。新修訂建立規章制度18項,編印規章制度彙編,從教學、科研、人事、財務、黨建等各個方面落實從嚴治校。

武漢市工商業聯合會

把黨紀黨規挺在前面,從制度上紮緊“籠子”

問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有欠缺,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擔當作為不夠

整改:成立4個調研專班,深入172家民營企業和商會調研,召開座談會15場,形成了《關於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協調下發《我市民營企業反映環境問題整改落實任務分解方案》。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工作,督促5家單位還款1461萬元,另有2355萬元承諾半年、一年內分期還清。制定《武漢市工商聯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融資服務工作的措施》,對我市100強民營企業、50強制造業民營企業開展金融政策培訓,召開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民企對接會,8家金融、中介機構與20家民營企業及商會負責人面對面溝通交流。舉辦武漢市工商聯中小企業法律風險防範培訓,對211名市區工商聯會員企業相關人員現場授課答疑。

問題:對非公黨建指導不夠

整改: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組成員帶隊深入區工商聯、商會和民營企業講黨課,調研商會黨建工作,形成了《武漢市工商聯直屬異地商會黨建工作調研報告》。編印《商會非公黨建工作手冊》,指導商會黨的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制定《關於加強武漢市工商聯所屬商會黨建指導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商會黨建的目標任務、措施和考評辦法。組織開展市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和發展推進工作培訓,交流商會黨建工作經驗,推動商會改革發展。舉辦50名商會黨組織黨務工作者和100名黨員骨幹培訓,提升黨務工作人員能力。

問題:“兩個責任”落實有欠缺,廉潔風險防控有漏洞

整改:修訂完善《中共武漢市工商聯黨組工作規則》《武漢市工商聯機關財務管理制度》等21項制度,從制度上紮緊“籠子”,堵住財務報銷、政府採購等方面存在的漏洞,進一步規範和落實黨組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在機關大力推進“用好‘四種形態’,建設勤廉機關”工作,始終把黨紀黨規挺在前面,堅持問題導向,落實“一崗雙責”,對黨員幹部誡勉3人,其他處理(批評教育、提醒談話等)14人,清退違規報銷、發放津補貼5662元。

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

嚴肅財經紀律,強化執紀力度

問題:利用新方式、新手段推廣科學知識普及不夠

整改:進一步深化“江城科普快車”項目,新開通了“江夏號”科普快車和江城科普快車•江城國防教育科普專列,CCTV-7國防軍事頻道進行了專題報道。開發運行並完善了“江城科普快車”微網站移動端平臺、科普知識問答系統,累計約2200萬人次乘坐科普快車,微網訪問量達500萬人次,參與科普知識有獎問答達150萬人次。啟動實施了“江城科學講堂”“江城科普智慧行”“江城科普讀庫”項目,成功舉行了2019年武漢市全國科普日啟動儀式等系列活動,舉辦重點科普活動達239場次,網絡直播觀看人數達93.7萬人次。舉行了2019年武漢市網絡科普知識競答活動,每天近7000人次參與答題,“武漢科協”粉絲淨增18000人。湖北首個5G通信展在市青少年科普基地——武漢科技館舉辦。武漢科技館首次試點夜間開放,持續推進科普大篷車巡展活動,每週進行科普劇和科學實驗表演活動,舉辦科學探究課和科學探究夏令營,滿足觀眾的多樣化、差異化科普需求,武漢科技館新館今年累計接待觀眾達131萬餘人次。

問題:選樹宣傳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不到位

整改: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推選工作,市科協作為推薦單位上報的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徐恭義最終成為全國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加強對我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宣傳,組織6家主流媒體宣傳我市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陳孝平、徐恭義,邀請徐恭義面向市屬學會開展了宣講活動,積極向學習強國平臺推送並登載了徐恭義的先進事蹟。以“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為主題,在武漢科技館舉辦了“光輝典範 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蹟展”,進一步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60餘家單位、30餘萬人次參觀展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正在組織開展“院士口述史”編撰工作,打造科技工作者的“武漢群英”。

問題:違規發放津補貼

整改:嚴格制度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強化執紀力度,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督,嚴格按照規定核算發放獎金及津補貼。對2013年至2014年期間違規發放的津補貼進行了清退,其中機關6.9萬元已全部清退,武漢科技館50.6萬元已全部清退。對市科協機關及直屬單位有關責任人進行了追責問題,立案審查1人,誡勉談話1人,批評教育1人。

(通訊員汪洋 王敏謙 記者高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