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憶讀書》優秀教案

關注我,私信回覆【領資料】,獲取最新部編版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課件+教案(1-6年級上冊全冊)

設計說明

《憶讀書》一文,作者冰心老人回憶了自己的讀書的經歷,總結了多年讀書的經驗,旨在引導學生懂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道理,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這篇課文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教學時,我重點採用“小記者採訪”的形式,引領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感知文本內容,體會作者冰心的讀書主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以及字卡、詞卡。

學生準備:熟讀課文,預習生字。

課時安排:2課時。

部編版語文《憶讀書》優秀教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明確採訪對象

1.導入:今天,我們要舉行一次採訪活動,採訪的對象就是著名作家冰心。

2.交流:在採訪活動之前,我們需要對採訪對象進行了解。對於我們今天的採訪對象,你瞭解到了哪些相關的信息?

3.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冰心簡介:

冰心,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又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俊逸的小詩,後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其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練流暢的風格被時人稱為“冰心體”。

設計意圖 藉助採訪活動,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同時在交流中對作家冰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二、初讀課文,做好採訪準備

1.過渡:我們要想採訪一個人物,必須先明確自己要採訪的內容。就讓我們到課文中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設計這次採訪活動呢?

(1)自讀課文,圈出課文中的生字,並藉助音節讀準每一個生字。

(2)自讀帶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將句子讀得正確、流利。

(3)小組合作,分自然段輪流讀課文,同伴要針對讀不準的字音、讀不通的句子進行示範。

(4)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針對大家都讀得不太好的字、詞、句、段進行練讀。

3.教師利用課件出示詞語:

舅父、斬殺、凱歌、諸葛亮、水滸傳、著力 魯智深、地煞、蕩寇志、賈寶玉、萬卷書、書刊、煩瑣、栩栩如生、無病而呻、某年某月。

4.教師將課件中其他字去除,只剩下加點的本課生字,指名逐一認讀生字,及時糾正錯誤讀音。

5.集體交流,識記多音字“傳”“著”“卷”。

(1)學生利用字典等工具書查找這三個生字的不同讀音。

(2)大聲地讀一讀不同讀音後面列出的詞語。

(3)彙報這三個生字的不同讀音,分別組詞,並選擇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6.指名朗讀課文,要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設計意圖 藉助採訪準備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認讀生字,提高識字的興趣。

三、再讀課文,準備採訪內容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這篇文章介紹了哪些與讀書有關的內容。

2.小組展開合作,結合作者簡介,想一想:如果你是去採訪冰心的記者,你要怎樣設計採訪問題?如果你是冰心,又該怎樣回答?小組同學試著列出採訪的提綱。

設計意圖 學生列出採訪提綱的過程就是體會了解文章整體內容的過程。

四、觀察交流,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逐一觀察每一個生字,看清楚每一個生字的字形,圈出容易寫錯的筆畫或者部首。

2.小組展開交流,把自己圈出的容易寫錯的部分講給同伴聽,如果你有好的識記這些難寫筆畫或者部首的方法也要告訴小組同伴。

3.集體彙報交流,把你們小組公認的容易寫錯的字板書在黑板上,一邊板書一邊告訴大家書寫時應該注意什麼,重點指導:

“凱”左下部最後一筆是豎提,不要寫成橫折彎鉤。

“賈”上面是“覀”,不是“西”。

“衰”要與“哀”區分開,不要丟掉“口”中間的一橫。

4.學生根據集體交流得來的建議,書空生字難寫的筆畫或部首。

5.學生自主觀察生字每一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佔位,找出主筆,練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6.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書寫的字,學生集體交流和評議。

設計意圖 本課生字比較難寫,教學時充分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將個體的細緻觀察和集體的交流互動相結合,提高書寫質量。

五、佈置作業,完善採訪提綱

回家後認真朗讀課文,再次思考“冰心”介紹了哪些內容,豐富自己的採訪提綱。

設計意圖 學生藉助課外閱讀,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為下節課的彙報交流做準備。

部編版語文《憶讀書》優秀教案

第二課時  

一、直接入課,明確採訪任務

1.教師導入:請大家拿出我們的採訪提綱,做好採訪準備。

2.佈置要求:採訪時,我們請一個同學擔任記者,其他同學扮演冰心,舉手回答記者的提問,當“冰心”回答採訪問題有困難的時候,同學們要予以補充。

設計意圖 明確主要任務和要求,為後面的採訪活動做出準備。

二、互動交流,展開採訪活動

1.教師指一人扮演記者,利用採訪提綱進行採訪,針對學生採訪的問題,教師相機補充。

預設:

記者:您好,請問您什麼時候開始讀書的?

冰心:(結合第2自然段內容回答)如果不算國文教科書的話,是從七歲開始看的。

記者:您記憶中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開始讀這本書的?

冰心:(結合第3、4自然段回答)我讀的第一本書是《三國演義》,一開始我舅父給我們講,後來我就自己讀了。

記者:那時候的您能讀下來嗎?

冰心:(結合第4自然段回答)沒認識多少字,只能讀個一知半解,還經常把字唸錯。

記者:這本書中讓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冰心:(結合第3、5自然段回答),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哭過三次。

記者:哪三次,能給我們詳細地說一說嗎?(此時,學生們畫書中內容,結合畫出的語句進行回答)

冰心:(學生結合第3、5自然段內容回答)我媽趕著我睡覺,而我想接著聽“桃園結義”的故事,想知道下邊都發生了什麼事,哭過一次。後來看書的時候,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次;讀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次。自己喜歡的人物死了,傷心,當然要哭。

記者:您還看過其他的書嗎?

冰心:(結合全文回答)我還讀過《蕩寇志》《水滸傳》《西遊記》《封神榜》等。

記者:四大名著不是還有一個《紅樓夢》嗎?您看過沒有?

冰心:(結合第7自然段回答)看了。十二三歲的時候看的,當時不太喜歡,後來才看出滋味。

記者:您覺得看書有什麼好處?(學生瀏覽全文,圈出讀書的好處)

冰心:(結合圈畫的語句回答)讀書能讓我認識很多人物,知道很多事情,體會很多道理。

記者:您認為我們應該怎樣選擇課外書?

冰心:(結合第9自然段回答)讀書要學會挑選和比較,要選擇那些滿帶著真情實感,十分質樸淺顯的篇章。

記者:對於讀書,您對我們有什麼建議?

冰心: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2.採訪結束,教師點撥:按照冰心老人的觀點,讀書到底好不好?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又該讀什麼樣的書?請同學們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設計意圖 學生回答採訪的過程,就是藉助文字領略文本主要內容,體會作者主張的過程。

三、總結提升,拓展采訪活動

1.對於冰心的主張“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你有什麼體會,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一說。

2.請將“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句話做成書籤,激勵我們自己讀書。

3.讀一讀冰心的《再寄小讀者》或者《繁星》《春水》。

設計意圖 進一步體會文章主題,通過拓展讀書,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部編版語文《憶讀書》優秀教案

教學反思

1.關注文字內含的情感。文字本身是富含情感的,我們只有走進文字,仔細品讀與思考,才可以體會到其中的情感。例如,在提到“冰心因聽書而哭”時,我引導學生圈畫重點句,並聯繫個人體驗進行思考,從“我只好帶著對故事下文的無限期待,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對故事下文的無限掛念、惦記。尤其“含淚”一詞清楚地表現了冰心老人讀書時的著迷。“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便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時,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這表現出冰心奶奶讀書時的入情入境,讀懂了情感,才能更好地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2.關注品讀形式的優化。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記者採訪的形式,引導學生藉助“冰心”這一角色接受記者採訪,回答記者提問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全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

部編版語文《憶讀書》優秀教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