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權力36條:照亮鄉村治理之路

記 者 孫吉晶

寧海縣委報道組 蔣 攀

通訊員 鄔海峰

昨天上午,在寧海梅林街道花園社區會議室,社區幹部圍坐在一起,舉行班子會議,商量標準廠房提升、垃圾分類等工作。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把想法和意見都說出來,“擺”在桌面上。

“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班子會議討論後,還要經黨員會議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張榜公佈。”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偉東感到現在事情好辦多了,他說:“照著村級小微權力36條清單去做,村幹部的壓力大大減輕了。”

社區綠化、放心廚房建設、文化禮堂建設……臨近年底,花園社區今年實施的十項實事工程也快要收尾了。“這麼多項目,要是在以前,可能一件都做不下去。”李偉東深有感觸地說,老百姓認為村務都由村幹部說了算,他們不知情也不支持,還有人阻撓甚至上訪。

基層權力缺少監管、沒有約束,村幹部就有可能“亂開車”。老百姓的想法不無道理。2014年,寧海在全國首創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共36條,大到村級資產管理、項目投標,小到便民服務事項,一目瞭然。

花園社區設有兩個村務公開欄,建設項目、賬目、黨建等內容都張榜公佈。“有的居民看後有疑問,會找社區幹部反映。”花園社區居民鄔榮成說,公開、公正、公平,不僅使老百姓心裡明白了,也還了幹部一個清白,幹群關係更融洽了。

在梅林街道,公交站臺、房屋牆面上,“村級權力清單36條”的宣傳標語和漫畫隨處可見,“36條”已根植於村幹部和群眾心中。梅林街道紀工委書記童仁省告訴筆者,街道今年又推出了“問題清單”制度,把巡察、專項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彙總梳理,對村幹部進行約談,壓實主體責任,紮緊制度的籬笆。

隨著形勢的變化,小微權力36條不斷調整、深化。去年下半年,寧海縣村級小微權力36條智慧運行系統框架搭建完成並投入使用,圍繞農村治理重點難點問題,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農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36條智慧運行系統分縣級監管平臺、鄉鎮基礎平臺、移動端、數據大屏平臺四個子系統,設置的57個欄目涵蓋重大決策、工程管理、三務公開、救災救助、資產資源等。工作人員說,村民可隨時對本村工程項目、資產資源處置、村務事項進行在線查詢,監督更直觀。

截至本月,36條智慧運行系統共錄入村級工程項目619個,涉及工程項目投資總額8.83億元;收錄村級資產資源1124個,涉及村級資產資源總額72.62億元;公開基層黨務847項、村務841項、基層財務904項。系統上線以來,通過對村級工程項目程序規範和閒置集體資產及時處置,為村集體挽回損失300多萬元。今年以來,寧海各鄉鎮街道接待群眾信訪123件,比去年同期下降36%。

“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指出,要明晰權力邊界,規範工作流程,盯緊權力運行各個環節,壓減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寧海小微權力清單36條制度正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基層的鮮明寫實。”寧海縣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今後要從智慧化、標準化、法治化入手,完善制度體系,讓“36條”照亮鄉村治理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