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今天繼續講述黃島村莊系列――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辦事處向陽村。

向陽村是一個小漁村,漁民善於在波濤洶湧的大海里捕魚,吃苦耐勞,技術精湛。即使面對颶風惡浪的無情吞噬,在擦乾痛失親人的眼淚後,也再次無畏的與風浪搏擊。當敵人侵犯自己寧靜的家園,也敢於拿起武器與之搏鬥,直至犧牲,前赴後繼!祖先的優良品質,塑造著我們今天引以為榮的海洋文化。

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弄潮兒)

向陽村,位於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5公里處,薛家島灣北畔,東與青島老市區隔海相望,北鄰前灣港,南與薛家島山裡隔海相望,西與泊灣村一山之隔。村莊佔地100餘畝。2006年,全村有194戶,616口人;居民有範、薛、李、孫、張等姓,多為漢族。

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漁民居住的海草屋)

據老人說,清道光二十ー年(公元1841年),範姓先人範雲、範京兄弟二人,由附近煙臺前村遷來這裡居住。範雲有岐紅、岐禮、岐訓等四子,傳至現在已是第八代。範京有京合、京禮、京仁三子,傳至現在已是第九代。

清道光年間,部分薛姓四甲和七甲先人從原薛家島村遷來。

張姓、孫姓均於1939年分別從山東泰安、榮成遷來。其他諸姓都是近幾年陸續由外地遷來的。

在本村附近海岸邊、黃島前灣與海西灣交界處有一伸入海中的岬角,海拔22.2米,東北-西南走向,海岸石壁陡峭,附近浪勢較大,故得名“顯浪嘴”。它與魚鳴嘴、道管嘴一起,並稱薛家島“三嘴”。

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搏擊風浪)

本村因鄰近顯浪嘴,故名顯浪村。有一首小詩描繪本村道:一面環山樹成林,三面環海舟成群。此處風光無限好,山水天然顯浪村。1967年,本村改名為“向陽村”,沿用至今。

村西的陡山,因山後有十三道如刀切般的懸崖,山勢陡峭,故名。陡山海拔118米,東西長1公里,南北寬0.75公里,由小陡山、魂山、團山子、磨古山等組成。山上,本村有林木400餘畝。

早年,附近山上柞樹很多。陡山前有一塊地方。黃泥質地細如年糕。先人們曾在此地用柞木作燃料、用黃泥作原料燒製陶器,此地故名“大窯溝”。

後來,人們在陡山山前修建了一座容量為1萬立方米的大水池,人稱“依山池”,池水清澈透底。

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英勇殺敵)

貔子溝,位於村西500米處。早年,此處貔子成群,經常出沒於村莊周圍,故名。

本村有長達4公里的海岸線,灘塗遼闊。1958年當時的薛家島公社曾在這裡建起了海帶養殖場。

早年,本村缺乏淡水,人們用水得靠天。下雨時,每家每戶利用一切可以存水的工具接水。到了春、冬兩季,就到四里外的大窪村、東山村挑水吃。當時,流傳這麼一個說法:顯浪人真能幹,挑擔水三里半;吃的是地瓜面,咬在嘴裡不愛咽。說明那時人們的生活非常艱苦。後來,隨著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人們吃上了井水。

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向陽村――勇敢的弄潮兒、無畏殺敵的勇士

(保家衛國)

靠海吃海。本村漁民的垂釣技術,在薛家島一帶非常有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建造起舢板,出海開展捕撈作業。像舢板這樣的小船,在風平浪靜時進行捕撈,既不費很大力氣又比較安全。但若突遭風暴,就非常危險。1939年農曆七月十四日,村裡16名村民駕駛4條舢板出海捕魚,在靈山島附近海域突遭大風,16人無一生還。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漁船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舢板被淘汰,人們開始進行現代化的捕撈作業。

解放前,人們深受兵、匪之擾和日偽統治之苦。1938年中秋節,一名帶匣子槍的日偽軍官從青島乘大窪村的風船要去大珠山辦事。因受風向影響,風船在本村前海靠岸。日偽軍官故意滋事,不願走陸路,用槍逼迫本村村民用船送他去大珠山。村民們不畏強暴,與之搏鬥,最終將其推入海中。

解放戰爭時期,村民們踴躍參軍參戰,出夫支前。現已90多歲高齡的範寶三老人,與其已故的範寶金兄弟,於1947年駕駛自家的舢板,為解放軍跑地下交通運送車需物資。

1947年5月21日早晨,海霧瀰漫。一股國民黨還鄉團分子趁霧從海上偷渡過來襲擊本村。村基幹民兵範瑞友、薛友家發現後,與敵人展開了巷戰。因寡不敵眾被敵人刺死。解放後,他們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範寶亮,1937年生,1960年入伍,同年12月在遼寧因公犧牲,1967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土。

建國後,人們逐漸將“海帶葉子屋”等舊房拆除建起寬敞明亮的大瓦房。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更加講究村落佈局,將街道整修得街巷分明,有東西大街2條,南北大街5條,村內四通八達。

近年來,人們除大力發展近海養殖和遠洋捕撈外,還積極開展多種經營。

因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一批國內外企業紛紛前來投資建廠。村東有外資企業殼牌公司(現為吉寶公司)的液化氣碼頭一座。村後的新加坡樂意項目正在建設。村西有外企高利來食品廠。村南有中港二公司沉箱製造基地。

本村現有耕地200餘畝,山林400餘畝,灘塗1000餘畝,廠房近1000平方米。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325萬元,人均純收入7240元。

後記。本欄目曾報道過向陽村的杜梨樹,見2019.4.26《杜梨樹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