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活了",面對孩子的極端情緒,可用"避雷針效應"

閨蜜的朋友小麗最近在幼兒園受到老師的批評,回家後一直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以前動如脫兔的孩子現在總是一言不發地呆在自己的房間裡,一天甚至跟閨蜜講:"媽媽,我不想活了。"閨蜜一聽,慌了陣腳,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這種極端情緒。

關於極端情緒,在網上搜索後總能看見一些觸目驚心的新聞:

2018年12月2日晚上,松華市區某小區發生一起跳樓事件,而16歲的李華就倒在那片血泊之中。至於少年跳樓的原因,卻是因為一次英語測試中抄了同學的答案,被老師發現批評,並要他在第二天自習課上做檢討!孩子卻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方式宣洩....

一、極端情緒的危害

1、極端情緒會摧毀孩子的自信

如果孩子出現了驚慌、恐懼等極端情緒,那麼他自己就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壓抑、消化這些負面情緒,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會對自我產生懷疑,在和他人溝通、接觸的過程當中沒辦法自信的表達自我、展現自我。這些極端情緒會讓孩子的感知力變得遲鈍,最後帶來各種行為錯誤或是認知上的衝突。

2、極端情緒會造成孩子的表達障礙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陷入悲傷、憤怒、抑鬱等極端情緒之中,身體和精神狀態不在同一狀態之下,會讓孩子沒有辦法正常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影響與別人的正常溝通。當自己大腦輸入與輸出不一致的時候,孩子會陷入思維紊亂之中,孩子會沒辦法正確表達自己。

3、極端情緒最終可能會以極端的方式表達出來

孩子的極端情緒假如長時間被孩子壓抑,沒有及時宣洩出來,日積月累,會讓孩子不堪重負,乃至通過一些極端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文章開篇所講的輕生念頭、暴力行為亦或者是攻擊性行為,最終釀成個人悲劇、家庭悲劇、社會悲劇。

二、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極端情緒?

1、沒有正確認識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是很多孩子的負面情緒都是沒有被"看見"的,既沒有被父母"看見",也沒有被孩子自己"看見"。大部分孩子的潛意識裡都是不接受負面情緒的,悲傷、憤怒、焦慮、暴躁等情緒都會被他們認為是不該存在的,是錯誤的情緒。所以他們下意識地會選擇去壓抑、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當情緒存在當時沒有被及時認識和正確理解的時候,就會在孩子心中越積越多,最後產生輕生等極端負面情緒也就不足為其。

2、父母對負面情緒反映過激

孩子會出現極端情緒,家長多少也要負一些責任。面對孩子的極端情緒,很多家長由於缺乏心理學知識,不知道該如何作出應對措施,有時候就會出現兩種較為極端的處理方式,一種是因為過於害怕而不敢幹預極端情緒,另一種是採取說教的方式,比如"媽媽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只求吃得飽,你現在倒好,吃飽了老在亂想。"等等,這兩種方式都會把孩子的求救信號越推越遠,甚至使孩子的情緒更加極端。

3、極端情緒給孩子帶來了糟糕的後果

當孩子的極端情緒沒有被及時化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一方面他會因極端情緒而跟別人不一樣,會被別人排斥,甚至自己也開始討厭自己,就可能造成孩子厭世、反社會。另一方面極端情緒會越積越多,最終一件小事就可能壓垮孩子。

三、避雷針效應的定義

"避雷針"最早由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由一根數米長的細鐵棒固定在高大建築物的頂端,在鐵棒與建築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然後用一根導線與鐵棒底端連接,再將導線引入地下。可別小看這狀如繡花針、貌不驚人的東西,它具有引雷性能和洩流性能,能把雲層上的電荷從保護物上方引向自己並安全地通過自己洩入大地,從而保證了保護物的安全。

"避雷針"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善疏則通,能導必安。面對孩子的極端情緒,家長需要採用的最佳方案在心理學上便稱之為"避雷針效應"。孩子的極端情緒,與其堵塞,不如疏導。

四、如何使用避雷針效應

1、教孩子認識情緒

在生活當中,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去拓展孩子關於情緒的詞彙,比如什麼樣的詞彙可以形容負面情緒,什麼樣的詞彙可以形容正面情緒,什麼樣的詞彙可以形容極端情緒。讓孩子學會用語言去表達自己內心所感受到情緒。在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學會在恰當的時機帶著孩子去進一步的瞭解和感知。

2、接納孩子的情緒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生命力只有一種,被看見就會變成好的生命力,比如熱情、創造力、愛。不被看見時就會變成黑色的生命力,變成恨、攻擊、憤怒和破壞。"大多數孩子極端情緒的根源是沒有被家長接納。

有些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告訴孩子要快樂,要開心,要幸福,可是卻總是忘記跟孩子說如果不快樂,要怎麼做。所以當孩子出現極端情緒時,家長就會亂了陣腳。

其實家長應該嘗試去接納孩子的悲傷、孩子的痛苦、孩子的消極、孩子的脆弱。只有這樣感同身受的接納和陪伴,孩子才能與極端情緒和解,最終重建自己的心靈世界。

3、教孩子表達情緒

一些孩子情緒激動時,只會大吼大叫或者是哭鬧。其實就像穿衣吃飯一樣,正確表達情緒也是需要學習的。當孩子學會表達自己情緒時,便能有效地傳達他需要我們家長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家長也才能夠對症下藥,及時釐清孩子的極端情緒以及造成極端情緒的原因,通過有效的對話和干預,讓孩子的心裡世界重新平和下來。

4、教孩子管理情緒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要隨隨便便就對孩子開啟說教甚至打罵的方式,學會調解好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看到家長這樣的處理方式後,孩子也會學著怎麼和自己的情緒相處。接著我們便可以和他一起探討產生極端情緒的原因以及怎麼去消解這種情緒。當孩子得以接納極端情緒時,要及時地表揚,正面強化他的化解方式。

我是海馬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