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公元1005年,宋遼之間簽訂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圍繞這個盟約,人們爭論了上千年。有人罵宋真宗趙恆膽小懦弱,在軍事明明佔據優勢的情況下選擇了忍辱求和,太沒骨氣;也有人贊宋真宗目光長遠,止戰休兵、穩定社會,為邊境人民帶來了百年和平。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評價這場盟約呢?

1—一場節節勝利的反擊戰

先從盟約簽訂的背景說起吧。

自雍熙北伐慘敗後,宋太宗趙光義便將外交策略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即奉行“守內虛外”。宋真宗趙恆繼位後,延續了父親的外交路線,對遼完全採取守勢。而遼軍見北宋在邊境上的力量日漸削弱,便不斷南下侵擾,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公元1004年秋,遼承天太后蕭綽、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下,威脅北宋的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遼軍儘管來勢洶洶,但是從幾輪交戰來看,似乎很不順利——

遼軍攻打威虜、順安軍,宋軍將領魏能、石普率軍抵禦,敗其前鋒;遼軍又攻北平寨,宋軍將領田敏守衛成功;遼軍又從東邊攻擊保州,結果還是攻城不利。後來遼軍幾路大軍合圍攻打定州,宋軍將領王超率軍列陣於唐河,攻破其輕騎部隊,於是遼軍只好駐紮在陽城澱。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2—意見不合的北宋君臣

雖然前線節節勝利,但面對紛至沓來的告急信件,北宋朝廷還是陷入了一片恐慌。

宋真宗趙恆緊急召集群臣開會,商量對策,結果不少大臣都主張趕緊“逃跑”。參知政事王欽若提議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簽署樞密院事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

好在還有硬氣的朝臣——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凖厲聲反對說:“出這種餿主意的人,就應該斬首!”他又說,“如果棄城逃跑,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到時候國家就難以保全了;不過此時,如果皇帝能親自出徵,必能振奮士氣,擊退敵軍!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最後,在寇凖的“連蒙帶嚇唬”中,宋真宗和眾臣才不太情願地“車駕北巡”,並在五日後抵達澶州南城。

到了澶州之後,宋真宗卻不願過河到北城,畢竟對岸就是戰場了。這時,寇凖說:“陛下不過河則人心危懼,決勝之刻在此一行。”殿前都指揮使高瓊也堅決要求宋真宗渡河,甚至令手下扣住宋真宗。宋真宗無奈,只好順從。

真宗過河後,果然如寇凖所料——遠近各路宋軍見到真宗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士氣大漲。而與此同時,宋軍在澶州前線射殺了遼軍名將蕭撻凜,大挫遼軍銳氣。

遼宋對陣,此時的宋軍已佔據明顯優勢,然而,眼看大戰勝利在即,宋真宗卻不想打了,執意要和談。怎麼回事呢?

3—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其實,最先表達出和談意願的是遼軍一方。在兩軍交戰的過程中,宋真宗已經收到數封來自對方的求和信。名將蕭撻凜被射殺後,遼方再次派人來談和。

這次,宋真宗動搖了。或許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儘管宋軍此時佔得優勢,但遼軍實力也不容小覷,且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再這麼打下去,對雙方都是一種消耗。

於是,他派出曹利用去遼軍陣營談判,並囑咐道:“如果對方要錢,百萬之內是可以接受的!”不過臨行前,寇凖又將曹利用召來,警告他,“最多不能超過30萬兩,如果超了,提頭來見。”

經過曹利用和遼國使者的討價還價,最終兩國簽訂瞭如下條約: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宋尊蕭太后為叔母,後世仍以世侄論,使者定期互訪。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

三、宋廷每年向遼國提供絹銀合計三十萬匹兩。

四、雙方於邊境開設商貿市場,開展互市交易。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話說曹利用回來後,真宗急問金額,曹利用沒直說,豎起了三根指頭,真宗以為是300萬兩,大驚失色,說太多了。過了一會他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結也好。”等他最終知道是30萬時,如釋重負,轉憂為喜。

4—澶淵之盟,北宋到底虧不虧?

澶淵之盟的簽訂,讓宋真宗揹負了千年罵名。因為當時的戰場形勢對宋軍十分有利,如果堅持打下去,很可能獲取勝利。可令人覺得窩囊的是,宋真宗竟在這時選擇了和談,並接受了對方的“不平等條約”,由此開啟中原王朝向番邦納貢的先河。

不過,宋真宗雖然膽小,但未必糊塗。

從客觀上講,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於戈”。休戰之後,宋朝避免了重兵長年戍邊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省下了鉅額開支,據統計,30萬的歲幣支出不及用兵費用的百分之一,算是以較少的代價換取了和平與發展。同時,在互市貿易中,北宋每年所賺取的錢也遠遠多於歲幣,而且遼宋貿易促進了契丹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如此算來,澶淵之盟似乎也不“虧”。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可惜,嚐到了“花錢買和平”的甜頭後,宋廷開始麻痺大意,更加放鬆了邊關守備,這也為日後北宋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時至今日,關於澶淵之盟的功過是非,仍被人們爭論不休。但是對當時的邊關百姓來說,這一定是功德一件!畢竟對普通百姓而言,還有什麼能比過上安穩日子更令人開心的呢?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說謊心理學》中說:“最好的謊言家也就是那些最會欺騙自己的人,因為他們在說謊時,真的相信自己的謊言。

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趙恆便是如此。起初他說謊,是為了矇騙世人。可是騙著騙著,他自己彷彿也沉寂其中無法自拔了。可是作為一國之君,他的謊言,羈絆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一個王朝的命運。

1—城下之盟,留下心病

宋真宗開始走上自欺欺人之路,大概是在公元1008年。

這一年他四十歲,登上皇位也已經十年有餘。此前沒有什麼太大的功業,做過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遼軍入侵時,他在宋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跟對方簽訂了《澶淵之盟》(文章鏈接),不僅接受議和,還答應年年向遼進貢。客觀上講,這一紙盟約,確實為北宋帶來了暫時的安定,宋真宗本人對此很是得意了一陣子。直到有一天,大臣王欽若提醒他:“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宋真宗這才突然回過神來,陷入了重度焦慮。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王欽若揣摩到了皇帝的心事,為了迎合真宗好大喜功卻不願打仗的心理,他提出:“只有封禪泰山,才能鎮撫四海,誇示外邦。

所謂封禪,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天降祥瑞之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此前只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舉行過封禪大典。

宋真宗繼位這些年,功業平平,也沒見什麼祥瑞。王欽若又善解人意地告訴他:“祥瑞是怎麼來的呢?難道伏羲時真有所謂河圖洛書嗎?不過是聖人以神道設教罷了。天瑞雖非人力所為,但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以明示天下,則與天降祥瑞無異。”

也就是說,沒有祥瑞,可以造呀!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宋真宗恍然大悟,決定將封禪之事提上日程。因為擔心宰相王旦反對,他便把王旦召來宴飲,飲宴正酣時,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給王旦說:“帶回去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結果王旦回家打開一看,裡面竟然盛滿珠寶,頓時心領神會。

至此,套路學會了,人也搞定了,宋真宗將正式開始他的表演。

2—天書下凡,造假成風

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的早朝上,內侍來報說宮城左承天門南角發現像書卷一樣的黃帛有兩丈多長,黃帛上隱約有字。

宋真宗表現得十分震驚,並向群臣講述了一個天方夜譚的故事:“有一天半夜我剛要睡,忽然臥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有個神仙突然出現,對我說:‘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籙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洩天機!’我起身正要答話,神仙忽然消失,我馬上用筆把此事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齋戒,在朝元殿建道場,整整一個月恭敬等待。因為怕洩露天機,所以未曾宣佈。今日之帛書想必是天書下降了。”

宰相王旦馬上帶領群臣前來道賀,隨後真宗率領眾人來到左承天門,焚香望拜,讓內侍上城樓取下“天書”,然後跪受。只見“天書”上寫:“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大意說宋真宗趙恆以孝道承統,務以清淨簡儉,必致世祚長久云云。真宗大喜,把“天書”收藏於金匱之中,然後大宴群臣,令改元為“大中祥符”,接著大赦天下,官員集體加薪,京城放假三天,歡宴慶祝。並派人祭告天地、宗廟、宮觀,群臣也紛紛上表稱賀。

於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鬧劇拉開了序幕。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三月,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兩萬四千三百餘人,連續五次聯名奏請泰山封禪。宋真宗問財政大臣丁謂經費有無問題,丁謂回答“大計有餘。”

四月,又有天書降於宮中功德閣。六月,王欽若擔任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並來信稱:“泰山下有醴泉湧出,泉旁的亭中又有天書下降”。於是群臣再紛紛上表稱賀,乞加尊號“崇文廣武儀天尊寶應章感聖明仁孝皇帝”,真宗拜受。

天書有了,民意有了,後續各地方州府的“祥瑞”也陸續面世。各州縣呈上的靈芝、嘉禾等祥物裝了好幾大車。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舉辦大典了。

3—東封西祀,樂此不疲

這年十月初四,以玉輅(天子所乘之車)載天書為前導,宋真宗和文武百官跟隨其後,一支規模壯觀的封禪隊伍浩浩蕩蕩向泰山進發了。

大隊人馬走了十七天,才從京城來到泰山腳下。儀仗、士卒遍列山野,兩步一人,數步一旗,從山下一直排到山頂。

十月二十三日清晨,趙恆在齋戒三天後,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乘金輅,備法駕,在眾臣簇擁下,登上南天門,來到岱頂神廟。次日,舉行隆重而繁瑣的儀式,禮畢下山。再以同樣隆重的儀式,在杜首山祭地祗神。最後登上朝覲壇,接受百官、外使和眾僧的朝賀,眾人山呼“萬歲”,聲音震天動地。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今人再現泰山封禪大典

隨後宋真宗大赦天下,文武官員進秩,賜天下大酺三日,各地舉行公費宴慶。封禪大典前後歷時五十七天。回來後,群臣爭上表章,獻讚頌之詞,各個州府爭報福瑞,一個比一個離譜。如陝州報告說“黃河自清”了,解州又發生“池鹽不種自生”的奇蹟,河中府百姓居然在山谷發現了黃金護封的仙書《靈寶真文》……總之到了“全國上下如病狂熱”的地步。

趙恆也越來越熱衷以“祥瑞”粉飾太平,整日神魂顛倒,滿口胡話,樂此不疲。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三年後,在一些人的慫恿下,趙恆又到山西汾陰去行“祭祀后土”(又稱“西祀”)大禮。

然而,這一系列荒唐行動,幾乎將宋太祖、宋太宗兩朝積累的家底揮霍一空,更將大宋王朝帶入了一個積貧積弱的狀態。僅是東封泰山,就耗費八百餘萬貫;西祀汾陰,耗資更增二十萬貫。建造玉清昭應宮,僅雕三座塑像就用去金一萬兩、銀五千兩,而類似建築建了二千多座,奢靡開銷可想而知。據說到了真宗晚年,宋廷已是“內之蓄藏,稍已空盡”。

4—何時起,你活在了自己的謊言裡?

《宋史》評說天書封祀是“一國君臣如病狂”。明代李贄也說:“堂堂君臣,為此魑魅魍魎之事,可笑,可嘆!”可是,這樣一場匪夷所思的運動,竟真真切切地存在於中國歷史當中。

從編織謊言,欺騙別人,到沉浸謊言,欺騙自己,宋真宗算是徹底陷入了自己構造的虛幻之中。

宋真宗的“檀淵之盟”是花錢買和平?還是活在了謊言之中?

其實有時候,自己的謊言比他人的謊言更可怕。為什麼?因為他人編織的謊言,尚且有慢慢看穿的一天,可是自己編織的謊言呢,只要自己不願醒來,就可能永遠活在虛無之中。

從心理學角度說,謊言的動機可以分為三類:一為討他人歡心;二為自我誇耀;三為自我保護。

其實無論出於怎樣的動機,偶爾說謊,在所難免。但值得警醒的是,千萬不要對謊言構建出的美好形成依賴。畢竟,靠謊言謀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優越感,就像泡沫,一戳就破。虛幻的世界再美,也終究要回到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