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與《哭泣的女人》

《建國大業》與《哭泣的女人》

導演: 劉冰鑑

編劇: 劉冰鑑 / 鄧燁

主演: 廖琴 / 韋興坤 / 李龍俊

類型: 劇情 /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 法國 / 加拿大 /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2-07-09

片長: 90 分鐘

又名: Cry Woman / 淚女

IMDb鏈接: tt0317269

這是兩部片而不是一部電影,之所以放在一起說的原因是兩部影片具有可比性,說到可比性是兩部影片沒有相同點,有的只是相異性,而這種相異性才是筆者最有感觸的地方,也是比那一百七十多位明星更能吸引我的地方。

我知道先入為主的感覺往往會不好,但事實上在《建國大業》提前觀影的時候,筆者有多次機會都放棄了,主要原因是怕觀影后的影評不知道怎麼寫。我絲毫不懷疑影片的宏大性,但跟據許多經驗來說,這種宏大性往往令人感到某種差異,而這種差異恰恰是我所能感受到的。昨天晚上,由於老婆兩張電影代金卷眼看就要做廢了,於是便去了電影院,將這部兩個半小說的影片看完。至於《哭泣的女人》是剛看完的,在這裡要感謝互聯網,否則這樣的影片筆者是無緣看到的,當然,當初下到此片的時候也是無意之舉,絕不是衝著地下兩個字而性起的舉動。這樣說來,兩部影片的觀看時間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於是兩部影片的相異之處便更加明顯了。

昨天,看了一眼影院的電影放映安排,《建國大業》幾乎每二十五分鐘便有一場次的放映,至於其它一些影片,場次加起來也達不到這個數字。在商業大潮下,這種放映的集中安排多少顯得有些另類,於是,關於票房一說筆者更是不屑了,只是有些奇怪,那些發行人員說起票房的驕人戰績為什麼沒有一點臉紅的意思,而且信心飽滿的,也許只有某些人為了防冷塗個臘。《哭泣的女人》是絕對不可能上院線的,因為他太現實,雖然我承認所謂的現實有許多憤青們的想象成份,但這種現實感畢竟觸動了某些神經,於是,即便它拍得再好,也無法擺脫被禁的結果。當然,劉冰鑑這幫人似乎從來不以進入院線為最終目的,而這種目的本身也相當值得懷疑。

關於放映的問題是一種對比,無論是商業問題還是政治問題,《哭泣的女人》都無法與《建國大業》相比較,這是筆者要申明的一點,申明這點的目的是說明筆者還沒有糊塗。

下面說一下影片的結構。這個問題讓我再一次去琢磨“電影到底是什麼玩藝”這樣的老話題。說真的,這個老話題不解答也罷,因為電影無論怎麼拍,它都能叫電影,這是一個事實,因為有這個事實,所以“電影到底是什麼玩藝”這樣的問題便顯得多少滑稽可笑了。怎麼拍怎麼有理,於是,我看到了一個宏大的帳本!說《建國大業》是一個宏大的帳本絕對沒有錯的,沒有高潮,只是一件事一件事地列了出來,當然,是按照時間順序的。本來嗎,這樣的片子肯定是流水帳,觀眾坐在影院裡無非是再受一次愛國愛黨的教育,這是所有人都想到的,在這種情況下,說什麼其故事性,說什麼其故事結構,顯得筆者是過於矯情了。另外,故事這兩字其實也不對的,既然是建國大業,哪來的故事,難不成編個史實來欺騙新生代嗎?所以,從結構而言,說故事兩個字是完全錯誤的。

《哭泣的女人》是一個故事,關於一個女人的故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即便它裝得很現實,也許是真現實,但事實上它只能是一個故事。於是,它有自己的主線,那就是關於這個女人的經歷,然後它有自己的副線,包括救夫,包括情感等等。按照故事的套路,它也有起承轉合,有高潮,當然是指故事本身的高潮。筆者絕沒有說此片多麼了不起,但筆者不得不承認,此片的確是一個常規意義上的電影。

演員是《建國大業》的根本,不得不承認,《建國大業》以群星陣容來運作是相當了不起的創舉,今後的主旋律影片完全可以借鑑一下。據我所知,許多觀眾以在觀影的過程中報出多少明星的姓名為榮,所以說它的運作模式是相當成功的,但我們很清楚,這種運作模式的成功雖然可以借鑑卻難以複製,因為它是一部主旋律影片,而不是一部商業影片。片中的演員表演可圈可點,形神是否都兼備,筆者不得而知,但僅憑藉影片,我們可以確認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的確存在,這說明一點,演員演出了人物特點,當然也許是演員本身的特點,與歷史無關,但可信度還是比較大的。記得一群影評人坐在一起,打破頭顱地琢磨《建國大業》的影評應該如何寫法時,其中多人提到了演員的問題,這是賣點,當然要寫的。

《哭泣的女人》中主演當然只是一位女子,資料沒有查到,也許是一名業餘演員,也許是一名始終無法走進正規途徑的演員,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演出極為精彩。說真的,此片在筆者看來,故事雖然令人唏噓,傳達著導演們的某種所謂的關懷,但絕不是最值得稱道的,恰恰是這名女演員的演出,的確讓此片更具有現實意義。影片中的這位女士演出做作,放在其實影片中,做作這兩個字當然是貶義詞了,但在此片中,她的職業是一名哭喪者,於是這種做作便顯得真實可信,生活,啥叫生活呢?也許就是做作。想一想街頭那些無理取鬧的大媽們,我們才知道做作是社會的現實,這名女演員演的就是這種社會意義上的現實,而不是她本人。於是,我認為,她的表演給此片增色太多了。

我很欣慰,這是套用郭德綱的話。有人說唐國強演得太好了,竟然把毛主席的醉酒都演了出來,幾乎根本看不到唐國強個人的影子。唐國強演得的確不錯,但說到把毛主席的醉酒都演出來則與他沒有什麼關係,其實這是一種思維的改變。對於這種思維的改變,我真的很欣慰,因為它可以將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甚至很好看。《建國大業》中最值得看的便是一些細節,當然演員是功不可沒的,但正是這些細節使得整部影片顯得不再是那麼生硬。當然,其實在影片中的許多細節還是值得玩味的,多少有些令人感到好玩。至於好笑在哪裡,筆者不贅筆了,畢竟開偉人的玩笑也許會折壽的。

細節是影片豐滿的條件,這就如同漂亮的女人看起來可以很瘦,但如果真的瘦也就沒啥意思了,細節就是賊肉,有了賊肉才有味道。《哭泣的女人》架子並不胖,故事可以說不算複雜,但細節還是值得玩味的。其實大凡現實主義作品玩的都是細節,當然,有些細節站著不動,有些細節會動起來,筆者偏愛那些能動起來的細節,而此片中的細節恰恰能動起來,於是,我們不但看到了一個鮮活的為命而奔的女人,也看到了現實中的各種各樣的人,包括一隻死去的狗狗,這些細節生動而真實,當然還有些黑色。

最後說一點史實與現實的問題。前面說了,《建國大業》不是故事而是史實,所以它免不了跟個流水帳似的。對於喜歡歷史的人,或者面臨考試的人,相信此片是很有價值的。但說句實在話,筆者卻真的沒有因此而激動,因為我隱隱間想到了《古蠱仔》系列中紅星與東星之間的爭鬥。我知道說這樣的話肯定算不上紅臉漢子,但總不能說《建國大業》就是一針興奮劑吧,所以該不激動還是無法激動起來。這說明了一點,史實不是用來熱愛的,而是用來有理性地瞭解的,這就如同中國四大發明似的,曾經激動過一陣,後來發現也沒啥可激動的,但這知識點還是應該知道的。我想作為一部獻禮片,《建國大業》拍攝的目的除了這個禮字以外,更多的還是傳道授業解惑,這就足矣了。

《哭泣的女人》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關於此類所謂暴露某些陰暗面的影片到底好還是不好,這是一個疑問,筆者早已過了對此類影片激動不已的歲數了,剩下的只是唏噓。當然,前面已經說過了,編導們拍攝此片的目的是相當值得懷疑的,不過這並不在我考慮的範圍之內。由於活在北京,片中的故事離我相去很遠,也許一輩子也碰不到,但片中的那些人情世故卻是相通的,也許這就是一種現實性的體顯。現實是筆者這號人最關心的事情,它並不是以知識點的形式而存在,它滲透到了你每一個毛孔之中,你的呼吸必須經過它的洗滌才能夠繼續下去。由於這種同命相憐的現實感,所以筆者可以唏噓一番。

其實還有許多相異之處還可以分析一下,但筆者也懶得寫下去了,否則可能會有被和諧的問題出現,尤其在這舉國歡慶的時候,也是頗不合時宜的。只是這種比較讓人感到更有種唏噓,不過說真的,放之四海,這種比較都是存在的,不僅僅咱們這片地兒。權且收筆,去看一部乳房和槍的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