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胸痛,專家說這些常見“疼痛”,也可能是致命心梗

有一種病,對於心血管醫生來說,猶如夢魘一般。有人因此吃了官司,有人被鬧得雞犬不寧,甚至傾家蕩產!這種病就是心肌梗死!

臨床上典型的心梗發作,胸骨後出現壓榨性、悶脹性、窒息性疼痛,可放射至肩胛區,左上肢內側。持續時間超過半小時,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伴出冷汗、恐懼感、瀕死感,這個我們可以快速診斷,立即送至上級醫院搶救。

但是,我們最擔心的是碰到不典型的,臨床上的三高病人、老年人、亞健康人群,接診這些患者時一定要謹慎。

沒有胸痛的心梗

除了胸痛,專家說這些常見“疼痛”,也可能是致命心梗

患者,女,48歲,糖尿病十年,平素不按時服藥,血糖控制不佳,波動於10到15之間,於2016年7月10日無誘因突發昏迷,送至縣醫院搶救,當時測血糖28mmol,診斷為糖尿病昏迷。給予對症處理,結果病情一路急轉,迅速休克,經搶救無效死亡。

後經家屬同意屍檢,診斷急性心梗。院方給予患者家屬100000安家費。專家分析這例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導致植物神經損傷,發生急性心梗時,無胸痛發生,從而掩蓋了心肌梗塞的經過導致誤診。

奉勸大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給患者做心電圖,有些很可能是突發心梗前表現出來的不典型症狀。

再如卓先生今年55歲,近一週來每天活動後會出現頭痛,一般休息後症狀好轉,但這一次頭痛加重5小時仍然未能緩解,只好來醫院看急診。

醫生只見他滿頭大汗,訴說頭痛劇烈,沒有噁心嘔吐,沒有胸部疼痛不適。卓先生近一週頭痛時測血壓138/90mmHg左右,並未明顯升高,因此未去看病。

另外,既往他有高血壓病史5年,一直口服降壓藥治療,血壓控制在135/90mmHg左右。既往他沒有其他慢性病史,也不抽菸,不喝酒。

來急診後,測血壓140/90mmHg,頭顱CT結果未見異常,心電圖示竇性心律,V1~V5導聯ST段弓背向上抬高1mV左右。急查肌紅蛋白、肌鈣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B型利鈉肽原和心臟超聲。

醫生告訴卓先生和他家人:診斷是急性心肌梗死!

診斷明確後,醫生立即給他口服阿司匹林300 mg,並立即行冠狀動脈造影,手術中發現多處冠狀動脈嚴重閉塞,給予植入支架開通血管,後卓先生頭痛完全消失。

為什麼心梗發作會頭痛?

目前對心梗發作表現為頭痛多認為是牽涉痛機制,導致大腦誤判胸痛為頭痛:中樞常把由心臟傳入的疼痛信息誤認為來自軀體,患者可以出現心臟鄰近器官如肩部、上腹部,甚至可放射至頸部和麵部,這就是"心臟痛"所致的牽涉痛。

很多學者認為,心臟性頭痛也可能是由於支配頭部表面的痛覺神經與心臟的交感神經有共同的神經傳導通路所致,因此也屬於牽涉痛的一種。

也有學者認為,急性心肌缺血可使心臟輸出血液量減少,從而顱內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顱內壓增高和頭部缺血性頭痛。

醫生忠告:如果頭痛發作,特別是勞累、活動有關的頭痛反覆發作,如果患者有多種心血管疾病風險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等,應當考慮缺血性心臟疾病的可能,應及時進行心電圖和心肌壞死標誌物檢查,防止誤診或漏診。

另外,心梗還可表現為多個部位疼痛,容易誤診!

心梗是致命性心臟病,我們一提到心梗,第一時間往往會想到電影或電視劇裡的畫面,突然有人捂住胸部,痛苦萬分狀,然後倒地,接著旁邊人叫急救車要送往醫院!

除了胸痛,專家說這些常見“疼痛”,也可能是致命心梗

沒錯,心梗最常見表現就是胸部疼痛,通常為劇烈疼痛,有人比喻這種疼痛為大山壓在胸口一樣痛!

除了典型的胸痛,少數心梗病人的疼痛可表現為肩部疼痛、面部疼痛、耳部疼痛甚至牙痛,部分還可表現為胃痛。這其中部分是由於放射痛的原因,即一處疼痛放射到另一處,是由一處疼痛向鄰近組織乃至遠處器官或皮膚外擴散。

除了胸痛,專家說這些常見“疼痛”,也可能是致命心梗

​值得提醒的是:心梗表現為其它部分疼痛的病人往往會首先去耳鼻喉、口腔科或消化內科或普外科就診,如果不及時心電圖等檢查,非常容易誤診,耽擱寶貴的心梗搶救時機!

所以說,臨床上下列情況:

1. 突然出現嚴重的心慌感(在無情緒波動和劇烈運動下)伴出冷汗,胸悶等要考慮是否為急性心梗。

2. 年齡超過35歲的患者,疼痛如果發生在口腔與臍部之間的位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進行心電圖檢查。

3. 在慢支病史上,突然胸悶氣短,憋氣加重,與肺部體徵不符合者。

4. 在高糖病史基礎上,突發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大汗,血壓下降者!

除了胸痛,專家說這些常見“疼痛”,也可能是致命心梗

5. 突然上腹痛、噁心、嘔吐,伴大汗淋漓,無不潔飲食者,年輕人更要注意!

因此,要高度警惕,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轉自醫學信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