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武將是誰?

史學達人


在中國的歷史上,武將猶如過江之鯽,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武將排名。而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心裡的十大武將,其實我認為武將都是在作戰中死去或者是走投無路的那種情況下才能最大程度上激發我們對他們的同情和嚮往。

1.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名籍,字羽,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2.淮陰侯韓信

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3.真將軍周亞夫

周亞夫是西漢著名將領,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出自他口,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 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4.飛將軍李廣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中的李廣就是飛將軍李廣了。他是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他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5.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歎服,也為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6.魏國公徐達

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

7.薊遼督師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末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抗清(後金)名將、民族英雄。多次以少敵多擊敗強敵,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城保衛戰(廣渠門大捷、左安門之捷、南海子襲營)等勝利,一生無一敗績,被敵人稱為前所未有之勁敵。最終,當朝皇帝崇禎中了敵人的反間計,而將袁崇煥冤殺。

8.攝政王多爾袞

在清朝開國史上,攝政王多爾袞無疑是決定清朝命運的關鍵人物之一。他在明清興亡的關鍵時刻,毅然決策進關奪權;又在關鍵時刻,指揮關鍵的山海關決戰,一舉擊敗李自成,清朝順利進關;再決策,定鼎北京;國家初成一統!從一定意義上說,多爾袞之開創清朝歷史新紀元,與努爾哈赤之開國奠基一樣,同具深遠的歷史意義。入關前他是太宗皇太極的得力助手,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建立許多戰功,成為智勇雙全的著名將領。他繼承了太祖、太宗入主中原,統一全國的遺願,輔佐年幼的順治帝建立清王朝,是清開國的第一大功臣。

9.大將軍年羹堯

年羹堯是清朝名將。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懷遠縣),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10.忠王楊秀清

楊秀清是太平天國後期著名將領、近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天京變亂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觀史聞趣


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武將確實多如過江之鯽。如果要評選出來十大武將的話,我認為應該是這十個人:武安君白起,淮陰侯韓信,吳將軍孫武,燕昌國君樂毅,齊將軍孫臏,飛將軍李廣,冠軍侯霍去病,壽亭侯關羽,尚父郭子儀,信國公徐達。

武安君白起。

一生未嘗敗績,被封為戰神級別的人物。戰國時期各國名將鵲起,但是無論同時代的哪個將軍,面對白起唯有一敗。中國歷史上能有如此戰績的唯此一人。其長平之戰坑殺40萬趙軍的戰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淮陰侯韓信。

漢初名將,帶兵打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用兵能力出神入化,只要手中有兵,便如虎添翼,無人可擋。世稱兵神的所在。多多益善的成語即來自於韓信。帶兵能力無上限,足以說明其實力強大到極致。

吳將軍孫武。

著有堪稱世界兵戰經典之作——孫子兵法。為世界軍伍人士奉為聖典。在兵法上的造詣堪稱古往今來第一人。用兵作戰完全做到了如同使臂。各種戰術令人眼花繚亂。據稱,即使給予其一群女人,依舊能憑藉高超的戰術打敗敵人。

燕昌國君樂毅。

世界戰爭史上攻佔城市最多的將軍,沒有之一。而且這一切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連下齊國七十餘城的實力,堪稱神來之筆。攻城略地的能力當屬古今第一。另外,諸葛亮在三國時已經差不多被神話的人物,但就是諸葛亮的偶像之一便是樂毅。由此可見樂毅的能力多麼強悍。

齊將軍孫臏。

著有與《孫子兵法》齊名的《孫臏兵法》。據傳師從古時玄術第一人——鬼谷子。圍魏救趙是對其戰術運用實力的真實展現。一戰將同師門的高手龐涓打殘。其兵法思想深刻的影響著後世。

飛將軍李廣。

擅長騎兵戰術,打的以強悍著稱的匈奴人丟盔棄甲。是中國歷史上讓遊牧民族聞風喪膽的幾位將軍之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對其能力的真實寫照。

冠軍侯霍去病。

以弱冠年齡統領大軍,將祁連山牢牢掌握在漢朝手中。元狩四年,率軍進擊兩千多里,直取匈奴王等一眾匈奴族首領,封狼居胥。兵鋒所指,一度到達瀚海,即貝加爾湖。使得匈奴再無膽量侵犯大漢邊境。

壽亭侯關羽。

三國時著名將領,在和劉備張飛結拜後,走進歷史。以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的實力,傲視三國諸位英雄。死後被人稱為“武聖”,全國各地皆建有武侯祠來供奉。

尚父郭子儀。

唐末安史之亂,大唐王朝岌岌可危。郭子儀以一己之力挽大唐命運於亂世。用兵之道深不可測,無論面對叛軍還是以兇悍著稱的吐蕃軍隊,全部敗於手下。特別是很多時候僅僅使用召集來的殘兵遊勇,經他之手便能化腐朽為神奇。

信國公徐達。

明初軍功第一人。一生用兵鮮有敗績,很多時候都能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可以說對明朝的建立居功至偉。


Crazy歷史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猛將,猛將不同於將才,是指可以以一當十,勇猛無前,在戰場上敢於打頭陣,衝鋒向前的人,他們也許不是最厲害的,但絕對是最猛的。下面小編羅列了一份名單,你怎麼看?

十大武將排名第十,天縱神威楊再興。

說起南宋抗金第一名將,定是非岳飛莫屬了,而要論第一猛將,則恐怕要數岳飛手下的楊再興了。在與金人的戰爭中,楊再興常常單槍匹馬率先殺入敵陣,雖然負傷幾十處,卻能在敵陣中來去自如。後來,楊再興率領的三百騎兵於小商丘陷入金兀竹二十萬大軍的包圍,但楊再興卻無所畏懼,他率這三百人在敵陣中殺來殺去,殺死敵人2000多,刺死萬戶長、千戶長與百戶長等大頭目100餘人。

十大武將排名第九,落雕都督斛律光。

斛律光,北齊名將。史書記載,他不善言談,卻善騎射,17歲時隨父徵周就大顯神勇,後來他因一箭射中一隻大雕之頸而被稱為“落雕都督”。在與北周的較量中,斛律光每戰皆身先士卒,英勇出擊,常常殺得敵軍四處逃散。除了戰功赫赫外,斛律光為人也比較低調謹慎,可即使如此,最終也是被後主高韋殺害,被殺後不久,北齊也就走向了滅亡。

十大猛將排名第八,單騎退胡史萬歲。

史萬歲少時英武,長於騎射,耗讀兵書,15歲時就隨父從軍,在一次與突厥的戰爭中,史萬歲一擊擊殺一名前來挑戰的突厥猛將,突厥大驚,遂不戰而逃。此後,史萬歲便名聲大噪,強悍的突厥人只要一聞其名都會躲得遠遠的。隋朝統一天下後,史萬歲成為隋朝開國四大名將之一。

十大武將排名第七,千古奇冤蘇定方。

蘇定方是被演義、小說毀掉的典型代表,在真實的歷史上,蘇定方是一個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他先後徵西突厥,夷百濟,伐高溝麗,前後滅三國。十五歲時就跟隨父親征戰,此後多次率先衝鋒陷陣。在與突厥的戰鬥中,蘇定方多次率領突擊隊衝入敵陣,將敵軍殺的四散逃去,可見,蘇定方的勇猛在當時也是無人能與之匹敵的。

十大武將排名第六,白衣神箭薛仁貴。

薛仁貴自幼貧寒,隨高人習文練武。投軍後,薛仁貴便開始了他開掛般的人生。除了赫赫功績外,薛仁貴還是一名當之無愧的猛將,在他第一次出手時就單槍匹馬的前往敵營,成功營救被俘部將,可謂一出手就勇冠三軍。此外,薛仁貴還憑藉著自己的勇猛而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十大武將排名第五,悼武天王冉閔。

史書記載,冉閔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且多計謀。在滅掉羯趙後,冉閔建立起了冉魏政權,並頒佈了赫赫有名的“殺胡令”,而這“殺胡令”頒佈後,冉閔便遭到了各胡族的圍攻,但冉閔卻能每戰必勝,且每戰皆以少勝多,冉閔其人更是每戰皆衝鋒陷陣,胡軍中根本沒人能阻擋。

十大武將排名第四,三國第一猛將呂布。

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是武冠天下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曹操曾多次垂涎他的英勇,想納為己用,可惜都沒能成功。其中最有名的一段要數三英戰呂布了,劉關張三人合力打了幾百回合,勉強能跟呂布打個平手,天下人無不驚歎。

十大武將排名第三,馬踏匈奴霍去病。

霍去病絕對算得上中國歷史上一顆閃耀的將星,他一生未嘗一敗,其用自己發明的閃電戰術所取得的戰績也是頗為輝煌,甚至蓋過了同時期的大將軍衛青。尤其那句“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蓋世名言,傳頌至今。霍去病不僅是一名出色軍事家,更是一名勇冠三軍的猛將,其奉行的閃電戰術如果沒有親自衝鋒陷陣是很難發揮出如此效果的。

十大武將排名第二,飛虎將軍李存孝。

李存孝是唐末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李存孝天生神力,被晉王李克用、看中,收為義子。小時候在山坡上放羊,遇到一隻猛虎,李存孝不慌不忙,竟然與猛虎大戰,最後,這頭猛虎居然被小小年紀的李存孝給打死了。長大後的李存孝跟隨著李克用、南征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後因對義父用人存在疑問,遭人離間,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可悲下場。

十大武將排名第一,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不僅是一名猛將,更是中外歷史上大家公認的第一猛將,在所有中外正史書籍中,項羽是單場殺敵最多的將領。然而,如此勇猛的猛將最終卻在楚漢之爭中敗於劉邦而於烏江邊自刎,從此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如今,霸王項羽雖然已早已離我們而去兩千多年,但人們仍在為其扼腕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迷茫的職場小菜鳥


1、 項羽——羽之神勇,千古難見

  但其戰略頭腦太成問題,雖非智障,但至少與常人相去不遠。故漢尼巴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與孫子齊名,而小項卻被民間貶為莽夫典型,同呂布共類。

  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懷念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卻失盡人心。更為突出的表現是在用人方面。劉邦手下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卻可以盡發揮其所長,而項羽卻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項羽與劉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來三國時代的東吳被滅也從側面說明當天下大定只剩江東的時候,江東是無法抵擋的。按河南大學王立群先生的話講“項羽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這就是項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但政治上的失敗,無法遮掩項羽在軍事上的才華。22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自刎烏江。

  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敬仰。

2、 霍去病——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為大將軍衛青之甥。

  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餘眾,開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他作戰勇猛,是一位軍事天才,漢武帝曾勸他學習孫吳兵法,他回答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不至學古兵法。”

  霍去病是西漢著名抗匈將領,是一位少年將軍。多次以少勝多,立下赫赫功勞。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與衛青被帝國雙璧。

3、 衛青——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衛青,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字仲卿。系縣吏鄭季與平陽侯府中婢女衛氏的私生子。幼為家奴,飽嘗酸辛,及長,為侯府騎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異父姊衛子夫得幸武帝,始以衛為姓,入宮當差。不久被武帝升為建章監、侍中,遷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車騎將軍率萬騎出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擊匈奴,進至龍城(今內蒙古東、西烏珠穆沁旗境),斬獲700人,受爵關內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萬騎出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境)反擊匈奴,斬獲數千。二年春,與將軍李息等領兵出雲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闕(今內蒙古臨河西北),再折向南,圍殲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兩部,斬獲數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開闢其後出擊匈奴單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長平侯。五年春,率騎兵3萬出高闕六七百里,夜襲右賢王,俘獲1.5萬人,拜大將軍,統領眾將。六年春、夏,兩次率六將軍、十餘萬騎出定襄(今和林格爾西北)擊漠南單于大本營,殲萬餘人(見河南漠南之戰)。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將軍、5萬騎出定襄奔襲匈奴,擊潰單于本部,追至掣顏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面支脈)趙信城,燒匈奴積粟而還。是役斬獲近兩萬人,給匈奴以沉重打擊(見漠北之戰)。因功與霍去病併為大司馬。衛青一生七次率兵擊匈奴。用兵敢於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處世謹慎,奉法守職。漠北大戰後未再出徵。

4、 班超——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

  班超(32一102),字仲升,東漢名將、外交家。扶風安陵(屬今陝西咸陽)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從竇固擊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殺匈奴派駐鄯善、于闐之使,廢親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鞏固漢在西域的統治。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闐等國兵大敗姑墨(今新疆阿克蘇一帶)的侵犯,又上疏請兵,欲平定西域。從章和元年(87)到和帝永元六年(94),班超陸續平定莎車、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姑墨、焉耆等國,西域遂平。以功任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九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抵達安息西境,未至大秦而還,十四年回到洛陽,拜射聲校尉,不久病死。班超在西域活動長達31年之久,平定內亂,外御強敵,保護了西域的安全以及絲綢之路的暢通。

5、 孫臏——最傑出的殘疾統帥

  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后裔。齊國阿(今山東陽穀東北)、鄄(今鄄城北)一帶人。主要活動於齊威王時期。

  早年曾與龐涓師從鬼谷子習兵法。龐涓出任魏將後,妒孫臏之才而將其騙至魏,施以臏刑(割去膝蓋骨),因有孫臏之稱。後逃往齊國,為田忌門客,助田忌賽馬獲勝,被薦給齊威王。時威王正圖與魏相爭,為此廣攬賢才,器重孫臏的軍事才能,任之為軍師。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趙攻魏屬國衛而命龐涓率軍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次年,趙求救於齊,齊出兵8萬救趙。孫臏以己初至齊國,尚無威望,且防龐涓警覺,僅以軍師身分坐鎮指揮。針對魏強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防務空虛,採取"批亢搗虛"、攻其必救的戰法,率軍先攻平陵(今山東定陶東北),示敵以弱,爾後直奔大梁,逼使龐涓倉促回救,而在其回軍必經之途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截擊,大敗魏軍,擒(一說"擒"為制服、戰勝)龐涓(見桂陵之戰)。二十七年,魏又因韓聯絡齊、宋,不赴逢澤(今開封南)之會而攻韓,韓求救於齊。齊再度以田肦(一說田忌)、孫臏率軍救韓,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撲魏都大梁,待龐涓撤圍,即還師回齊。然魏軍欲全殲齊軍而緊追不捨,孫臏因勢利導,以逐日減灶之法迷惑龐涓,誘其棄主力步兵,僅以輕車銳卒追趕,齊軍則以逸待勞,連車為壘,伏於馬陵(今範縣西南),大敗魏軍,殺龐涓(一說自殺),擄魏太子申

6、 韋睿——有光武、周瑜之風的名將

  韋睿(公元442—520年),字懷文,南朝梁武帝時的名將。原籍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曾祖時遷至襄陽。宋時為右軍將軍、輔國將軍等職。指揮果斷,謀略過人。

  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韋睿督軍北伐,攻拔北魏小峴城(今合肥東),隨即進軍合肥。魏將楊靈胤率眾5萬來,梁軍懼不敵,請求增兵。韋睿認為,兵貴齊心不在眾,應速與戰。遂列陣,待敵臨近,指揮猛衝,大破魏兵。又堰肥水灌合肥城,用高大戰艦圍攻,強弩齊發,魏軍大潰,梁軍入城,斬俘萬餘人。

  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軍數十萬圍鍾離,韋睿與右衛將軍曹景宗奉命往救,率軍進屯邵陽州。隨即在敵營前,通宵達旦築成營壘,又激戰一整天,數次挫敗魏軍進攻。時值淮水暴漲,他遣將以小船載草,灌上膏油,焚燒敵橋,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鬥。在梁軍總攻下,魏軍大敗,溺死、被殺者各10多萬,被擒5萬。韋睿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

7、 周瑜——風流倜儻美男子

  其戰績與韋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

  周瑜,生於公元一七五年,死於公元二一0年,東吳大將。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訪廬江東南)人。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名傳華夏。後進取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

8、 徐達——明初第一名將

  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與朱元璋相識一起長大,善於計謀,被朱元璋重用。

  徐達長於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9、 郭子儀——再造唐朝者

  中國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理論實踐者

  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六尺有餘,也就是現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亂爆發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任副元帥率唐軍及回紇等援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

  郭子儀功德越高,人們越尊重他。吐蕃、回紇稱他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將也很尊重他,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安慶緒的驍將田承嗣佔據魏州後,蠻橫無理,飛揚跋扈。郭子儀派遣自己的—個部將去見他。田承嗣倒很規矩,還向郭子儀所在的方向遙望叩拜,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不向別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現在要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將軍數十人,都是王侯顯貴,郭子儀頤指他們進退,他們就像奴僕一樣,聽從他的安排和指揮。

10、 李牧——戰國四大將之首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臺的。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優秀的將領。他的無辜被害,使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果小二談歷史


何為武將,就是武力超凡的將軍!

我個人認為

1項羽,李晚芳對項羽的評價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一句話已經說明項羽的戰力!

2冉閔,這個名字很少出現在歷史裡面,因為在五胡亂華期間殺了70多萬人異族!單人大戰300於人直至力竭身亡!

3李存孝,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這個李就指李存孝,是唐末十三太保戰力第一人!

4呂布,呂布是三國裡戰力第一者,最有名的一仗就是三英戰呂布!

5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手下第一猛將,曾率300騎兵衝入敵陣!殺敵2000於人!

6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被人稱之為武聖!!

7羅士信,隋唐4大猛將之一!最擅長使槍,在當時可謂是無人可敵!!

8李廣,人稱飛將軍李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這是對飛將軍李廣的最好評價!曾用箭射進石頭裡!

9龍且,為項羽手下第一猛將!每戰都會親身奮戰殺敵!雖有萬夫之勇!無奈敗局已定,被漢部卒所殺!

10楊大眼,北魏名將,世人推其驍勇!雖三國名將關羽,張飛亦不及!

中國歷史武將太多了,像是白起,孫武,岳飛一類的我都覺得他們是軍事家,不僅僅是武將!沒有歸為一類!

至於李元霸一類歷史上記載不詳的我也不寫了!也有可能虛構人物,一個人打幾萬人有點誇張,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是假的!




歷史朱大富


中華民國自春秋戰國起,歷經無數朝代的更替興衰,有過大唐盛世的繁華,也有五代十國的戰亂。數千年的歷史,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傑出的人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藝術家等等。今天本文要講的是在數千年曆史中光彩奪目的將領。

從古至今,戰爭是歷史恆定的話題。朝代的興起與覆滅往往都是伴隨著戰爭。在戰爭中,有那麼一群人,依靠自己過人的謀略以及膽識,取得輝煌的戰績。本文整理出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名將。(名將排列依據年代,不分先後。)

一、春秋--孫武

孫武(約前545年—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是兵法家孫臏的先祖。

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楚國國都郢城,幾乎滅亡楚國。其創作的《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家聖典”,歷經三千多年影響力仍未衰退。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關於孫武的傳記差不多有500字,其中,一個“吳宮教戰”的故事就佔去了95%的篇幅。

故事很簡單。

吳王闔閭看了孫子兵法,覺得不錯,但生怕孫武是個嘴炮,只會誇誇其談,就額外增加了一輪實操面試。

面試的內容是:讓孫武負責操練180個嬌滴滴的大美女。

孫武的操練強調令行禁止,但美女們三番五次笑場,孫武殺雞儆猴,不顧吳王闔閭的求情,斬殺了兩個寵妃,就此面試過沒有關,登臺拜將。

故事的精髓無非就是“軍令如山”和“君命有所不受”,並不能因此得出孫武在真實的戰場上就能戰無不勝。

“吳宮教戰”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據《香山小志》記載:“教場山,即吳宮教美人戰處。”在今天蘇州吳中區胥口的教場山附近曾經有二妃墓、二妃廟,只是不知道遺蹟是不是還在。

二、戰國--白起

提起白起,都會想起“殺神”的稱號。白起在沙場征戰37年,一生攻城七十餘座,殺敵百萬,為秦國統一奠定了基礎。著名戰役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45萬戰俘,人稱“人屠”。

秦軍乘勝追擊,把韓軍殺倒一大片,總共殺死敵軍24萬人,還有那些主將們,俘虜的魏軍主將和主帥一併處決,佔領伊闕還有五座城池。當時他們還放走了120多名孩子,然而這並不是白起良心發現,這是他故意讓他們回去報信的,意思就是讓他們回去稟報趙軍全部陣亡的消息,讓他們知道趙國的慘敗,孩子沒有爹,女人沒有丈夫。

三、秦末--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經典戰役數不勝數: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率5000人大破秦軍20萬;以三萬疲憊之師千里奔襲,半日破劉邦六十萬之眾。其故事一直被後世津津樂道。

四、秦末--韓信

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平定漢中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揚名天下。垓下之戰令項羽“烏江自刎”。人稱“兵仙”。

五、西漢--霍去病

中國騎兵戰三大天才之一。 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兩次率軍進攻匈奴,這兩次戰役漢朝大獲全勝,一次殲敵四萬,一次殺敵七萬多人,不僅奪得了河西地區,而且打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霍去病還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舉行祭祀上天的封禮,彰顯了大漢王朝的強盛軍威,從此之後,漢朝在對匈奴的對峙中從被動轉為主動,匈奴的氣焰被有效遏制,這一年霍去病一戰打出了長久的和平,當時霍去病只有22歲。

大家都知道霍去病率軍對匈奴作戰中,取得了輝煌勝利,“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是霍去病讓大家最為熟悉的名言。霍去病短暫的一生曾四次領兵攻打匈奴,殲敵無數,一生都以消滅匈奴為己任,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壯志未酬。霍去病的去世,讓漢武帝悲痛不已,他為霍去病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

六、西漢--衛青

中國騎兵戰三大天才之一。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七、東漢--班超

因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六騎平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

八、唐朝--李靖

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北方贏得幾十年無戰事,收復甘肅,控制河西走廊地區。著有《李衛公兵法》,門下弟子眾多,很多都成為唐朝名將,如蘇定方、裴行儼、王方翼等。

九、南宋--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北宋淪陷,對於岳飛來說,是國亡。兩個皇帝被虜,對於岳飛來說,是家破。他大書"還我河山"四字,誓與國家共存亡。他吃過"胡虜肉"嗎?吃過。在南京初年的泰州之戰中,金國20萬大軍來攻。這時的岳飛擁有的是一支孤弱無援的軍隊,他依然下令護送淮南各州數十萬百姓撤至江南。金軍窮追不捨,友軍不予馳援,岳家軍糧道斷絕。為保證老百姓的安全,岳飛率領的斷後部隊飢腸轆轆。他當即下達了一道命令"刲(音虧,割的意思)屍繼廩(音林,糧食的意思)",即割死去的金兵的肉吃,終於保護百姓到達安全的地方。

本來,岳家軍勢不可擋。近15年的抗金生涯裡,岳飛在1126年收復了南京,在1134年收復了6郡,在1136年收復了伊、洛、商、虢等州,在1140年收復鄭州和洛陽,又在郾城、穎昌大敗金軍,並浩浩蕩蕩地進軍朱仙鎮。然而,害怕二帝回來的高宗卻為岳飛的勝利慌了,立刻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飛班師,再後又為議和,在秦檜等人的策劃下殺害了岳飛。

十、明朝--徐達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大敗陳友諒。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出征中原,推翻元朝統治。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方建制稱國建立了大明王朝,隨後便開始委任名將徐達領兵北伐。徐達是中國歷史上不世出的軍事名將,在他的正確的軍事指揮之下,明軍只用了兩個多月便攻陷了元大都,同時也收復了中原王朝丟失了四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民族的屏障,自從石敬唐割讓以來,中原理解王朝無不以收復此地為興國第一要務。然而最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軍在攻破了元大都之後,在皇宮內發下了一個物件,當徐達將它呈獻給朱元璋之後,朱元璋卻對著它嚎啕大哭。

大家認為還有誰能夠上榜呢?歡迎在下方評論。


小學生談歷史


第一名: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於垓下,名聞海內,威震天下。

第二名: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西漢著名將領,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元光六年,匈奴南侵,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奇襲龍城,取得勝利,是漢初以來對匈奴的首次勝利,因功被封為關內侯。元朔元年,衛青率三萬騎兵大破匈奴。元朔二年,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大敗敵軍,被封為長平侯。元朔五年,衛青率三萬騎兵出擊匈奴,大勝,衛青被拜為大將軍,元朔六年,衛青兩次領十萬騎兵出擊匈奴,殲滅匈奴軍過萬,元狩四年,衛青和霍去病各率五萬大軍出擊匈奴,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元封五年,因病去世,諡號為“烈”。

第三名: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漢著名將領,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是皇后衛子夫、名將衛青的外甥,元朔六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霍去病率輕騎八百出擊,俘虜匈奴單于的叔父和相,斬單于的祖父等2028人,被封為冠軍侯。元狩二年,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元狩四年,衛青和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後追諡為景桓侯。

第四名: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第五名: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軍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一戰荊湘並撫嶺南諸州,二戰江南,三滅突厥,四搗吐谷渾,皆大勝,可謂不世奇功。

第六名: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

第七名: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本名項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霸王別姬,自刎而死。

第八名:樂毅

樂毅,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詳,戰國軍事家,漢族,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魏將樂羊後裔。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第九名:郭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中唐名將,漢族,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後,任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又平定僕固懷恩叛亂,並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朝廷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年八十五壽終,賜諡忠武,配饗代宗廟廷。

第十名:冉閔

冉閔(?-352年),也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建立冉魏政權。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也因此成為一名頗有爭議的人物,後人對其的評價褒貶不一。352年,冉閔為慕容儁所執後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


大叔聊歷史


單說武將,個人知道的有春秋戰國四大名將:王翦 白起 李牧 廉頗

楚漢時期:項羽 龍且 章邯

西漢時期:衛青 霍去病 周亞夫 李廣

東漢三國時期可就多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但是這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真實歷史要看三國志

隋唐時期,和三國時期一樣,不要被演義帶偏了,真實歷史上應該是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羅成這些人,沒有李元霸這種近乎無敵的人物

南宋時期 岳飛

元朝 成吉思汗一個人應該就足夠了

明朝也有很多,前有兩位開國將軍徐達常遇春,中有抗倭英雄戚繼光,後有孫承宗袁崇煥

清朝 年羹堯

因明清時期槍炮的使用和普及,相對於過去歷史,那種真刀真槍上戰場拼,以一當十的武將少了,用兵打仗也越來越講究兵法

年代不同,好比關公戰秦瓊,根本不可能發生,所以也分不出誰強誰弱,對於歷史十大排名,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答案。

歷史知識有限,一知半解,見笑見笑。








籃球小池塘


個人認為縱觀古史能排進前十的武將不能單看個人武力值,既然是將軍就得為自己部下著想,一看統兵能力,二看戰場運籌帷幄的能力,第三才看個人武力,第四看影響力;不分名次個人認為的十大武將應該是:白起(殺神加快了秦統六國),霍去病(封狼居胥古時武將的最高榮耀),陳慶之(對敵我充分精準判斷,典型以少勝多),項羽(以少勝多打敗秦最精銳的武裝),戚繼光(在談倭寇色變的時代打敗倭寇),岳飛(在南宋大廈將傾的時代即能打敗對手還能讓對手佩服),以上六人不能少餘下四人可給各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怒目佛心


白起: 戰國時期軍事家,戰神,戰國四大將之首,殺人狂魔,一生征戰無數,殺敵百餘萬,可謂戰績彪炳,他為秦國開拓疆土,雄霸四方立下了不朽功績,最後死於自殺。

關羽: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陳慶之: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


岳飛:講到岳飛就會想到精忠報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雄人物。其文治武功,都是歷史長河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吳起: 亞聖,其治軍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戰國第一名將,軍政兩道奇才,戰國早期改革家之一。


李牧: 戰國四大將之一,趙國名將,他在邊疆的軍事活動,對後世戍邊制度有重大影響。


韓信:西漢時期的開國功臣,原本是關羽的門下,因得不到重用而投奔劉邦。


王翦: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而軍事生涯中未敗一役的似乎只有他一個。

衛青 :漢朝名將,中國古代騎兵戰的三大天才之一,在漢朝對匈奴的戰爭中屢建奇功



霍去病:中國古代最年輕的軍事統帥,騎兵戰的三大天才之一,是西漢中期名將、軍事家、外戚,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元狩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7年去世,年僅23歲,陪葬茂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