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在民國前期的政治和文教領域,

活躍著一位前清翰林傅增湘。

他曾任民國教育總長,開中國女子教育之先河;

他慧眼識書,廣聚天下古籍;

他以校勘古籍為己任,一生校書800種;

他提攜徐悲鴻,助其出國留學;

他奮力挽救《平復帖》,使其免於流失海外;

他忠貞愛國,拒絕奔赴臺灣;

他大愛無私,捐出畢生所藏!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傅增湘(1872-1949),光緒二十四年(1898)進士,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考古學家,曾任民國教育總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


魯迅曾說及這位教育總長時表示:“ ‘F總長’是藏書和考古的名人,是深通‘高等做官學’的”。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周易正義》1函4冊 螺紋紙

民國 雙鑑樓本


林語堂在《京華煙雲》第十三章中這樣描述他:“傅先生,名叫增湘,消瘦,留著小鬍子,可真是個想象高強才華出眾的學者!他的兩個癖好是遊歷名山大川,蒐集並編輯古書。後來,他在大學講版本學——他是公認的版本學的權威——他堅持要躺在沙發上講,學生們看著這位瘦高的老頭,都懷有無限的敬意。”


傅增湘無論是在藏書、校書方面,還是目錄學、版本學方面,都堪稱一代宗師。


坐擁書城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傅增湘舊藏《桐城吳氏古文讀本》

鈐印“江安傅增湘收藏書畫金石印”


1872年,傅增湘出生於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一個書香門第。光緒二十四年(1898)中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1916年,傅增湘收得端方(清末大臣、金石學家)舊藏宋紹興二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刊本《資治通鑑》,與祖遺元刊本《資治通鑑音注》相配,便將藏書之所命名為“雙鑑樓”。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傅增湘藏 宋版《資治通鑑》


1917年12月,傅增湘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一年半內,總統一易,總理三易,傅增湘的教育總長牢而不動。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纂圖互注楊子法言十卷


漢(成都)揚雄 撰

元刻本


1918年,傅增湘定居北京後,取蘇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詩意,自號為“藏園居士”。


1919年五四運動,傅增湘不堪忍受北洋政府追究蔡元培責任,逮捕陳獨秀、張國燾等人的無恥行為,毅然辭職。後受聘故宮圖書館館長,以收藏圖書為樂,大量搜訪古籍。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纂圖互注楊子法言十卷

漢(成都)揚雄 撰

元刻本


除經常於北京琉璃廠、隆福寺等著名書肆瀏覽翻閱外,傅增湘對荒攤冷肆也都加以注意,不時專赴蘇杭等地訪書。他的薪水除生活費用之外,全部用以購書。有時缺少資金,往往借債收書,或賣舊換新。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熱心於收書,猶如“蟻之集羶,蛾之撲火”。這樣日積月累,收藏日漸豐富。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史記卷四十七

漢(夏陽)司馬遷 修

北宋刻遞修本


據統計,傅增湘一生共藏宋金本古籍150種4600餘卷,元版古籍95種3700餘卷,明清版古籍20餘萬卷。


校書之癖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增刊校正王狀元集註分類東坡先生詩卷十四

宋(眉山)蘇軾 撰 (樂清)王十朋 集註

宋建安虞平齋務本堂刻本


傅增湘坐擁書城,並不是僅僅滿足於佔有和鑑賞,而是出於對古籍特有的摯愛和校書之癖。


古文獻學家餘嘉錫先生曾在《藏園群書題記繼集·序》中說,傅增湘“聚書數萬卷,多宋元秘本及名鈔、精槧,聞人有異說,必從之假讀,求之未得,得之未讀,皇皇然如飢渴之於飲食。暇時輒取新舊刻本,躬身校讎,丹黃不去手,矻矻窮日夜不休。所校都一萬數千餘卷”。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增刊校正王狀元集註分類東坡先生詩卷十四

宋(眉山)蘇軾 撰 (樂清)王十朋 集註

宋建安虞平齋務本堂刻本


傅增湘自己也說過:“獨於古籍之緣,校讎之業,深嗜篤好,似挾有生以俱來,如寒之索衣,飢之思食,如無一日之可離。燈右讎書,研朱細讀,每日率竟千行,細楷動逾數萬,連宵徹旦,習以為常,嚴寒則十指如錐,煇暑則雙睛為瞀,強自支厲,不敢告疲”。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增刊校正王狀元集註分類東坡先生詩卷十四

宋(眉山)蘇軾 撰 (樂清)王十朋 集註

宋建安虞平齋務本堂刻本


到了晚年,傅增湘天天伏案校書,即使在嚴寒的冬天和炎熱的暑夏,他也堅持工作,不肯間斷。他認為:校書是對人類文明極有益的一件大事,莊子說,“不為無益之事。”人生在世,總要為人類做有益的事,怎麼能虛度此生呢?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通鑑紀事本末卷二十二

宋(建安)袁樞 撰

宋寶祐五年(1257)宋宗室趙與籌刻大字本


以上文字,確是傅增湘勤奮校書的真實寫照。他一生校書一千多部,一萬六千多卷,堪稱民國以來校勘古書最多的人。曾經轟動一時的《過雲樓藏書》,就是他受顧鶴逸之邀,前往蘇州過雲樓校對顧氏所藏古籍善本。由於顧鶴逸不準傅增湘老先生記錄筆記,每晚回到酒店,傅增湘只能憑記憶將一天所過眼古籍記錄下來,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博聞強記。


提攜徐悲鴻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年輕時的徐悲鴻


傅增湘出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期間,與徐悲鴻的一段交往被傳為佳話。


當時,徐悲鴻攜帶自己的作品來訪,請求傅增湘幫助他取得留法公費。傅增湘與徐悲鴻素不相識,但在面談和看了徐的作品後,認為他極有才華,又是寒士,表示一定幫忙。然而第一批留法公費名單發表時,徐悲鴻的名額竟被權勢擠佔。傅增湘得知後很氣憤,徐悲鴻也以為受了愚弄,來信嚴詞責問。傅增湘對徐的心情十分諒解,告訴他此次已無力挽回,但他決不食言,一定給徐深造機會。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徐悲鴻留法期間


不久,第二批公費留法名單下來,傅增湘即把徐列入。徐悲鴻原以為第一次已被人頂替,又嚴詞責問過傅先生,肯定再沒有希望。直到名字發表後,他才相信傅先生是真正愛惜人才的,並親自前往致謝。徐悲鴻成名歸國後,專門拜訪傅增湘,提出要為其畫像,以表心意。畫成後,傅傅增湘設宴致謝,席間徐悲鴻向客人們談及此事,一時傳為美談。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徐悲鴻《傅增湘肖像》


此後,凡徐悲鴻在北京,每年必來探望傅增湘,雙方成為摯友。徐悲鴻作的傅增湘畫像是其油畫肖像中的得意之作,傅增湘曾用彩色精印數百幅,分贈友朋。


挽救《平復帖》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陸機《平復帖》


《平復帖》是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書寫的一封信簡,為我國存世最早的書法真跡。此信的首行中有“平復”兩字,故名“平復帖”。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傅增湘跋《平復帖》


當年,《平復帖》為恭王府所藏。1937年,溥心畲先生喪母,欲出讓《平復帖》以辦喪事。一些清朝遺對《平復帖》易手錶示惋惜,怕像恭王府出讓的唐韓幹《夜照白圖》那樣流失海外,託傅增湘向溥心畲致意此帖為祖傳,還是留在本族為好。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平復帖》上張伯駒跋中可見其尊稱傅增湘為“傅沅叔年伯”


傅增湘回應大家說,“張伯駒怕此帖流失海外,早有收購之意。另,心畲世兄對《夜照白圖》事總有覆水難收的歉疚,曾說,‘我邦家之光已去,此帖由張伯駒藏也好’,並且回絕了出高價的畫商。”傅增湘還對大家說,“此帖易手木已成舟,讓價大洋4萬塊已經議定,請大家不要為此事太傷感。”此事經傅增湘從中斡旋,《平復帖》最終易手張伯駒,免遭流失海外之禍。


捐贈藏書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1944年春,73歲的傅增湘突患腦血栓,半身癱瘓,臥病在床。傅家的生活日漸窘迫,在以後的日子裡,傅增湘的藏書,除為更新流通有少量售出外,還有一批為維持生計而不得不出售。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提道:“藏書不能終守,自古已然。吾輩際此亂世,此等身外物為累已甚。兼以負債日深,勢非斥去一部分不可。”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南宋版《洪範政鑑》書影


身染重病時,傅增湘自知不能再進行校勘,遂首先將自己1.6萬餘卷古籍捐贈北京圖書館,並遺命家人將其珍藏捐獻。


1948年,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選首屆院士,傅增湘初為人文組提名人選。為此,胡適曾兩度拜訪傅增湘於病榻前,轉致國民黨政府之意,願以專機護送其全家及全部藏書赴臺灣,並保證其一生生活無虞。傅增湘不為所動。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胡適


解放之初,周恩來總理曾派人持函探望重病中的傅增湘,遺憾的是未及相見,他已於1949年10月20日病逝於北京,安葬於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享年78歲。


民國藏書大家,提攜徐悲鴻,挽救《平復帖》

傅增湘舊藏 宋刻本《樂府詩集》

現國家圖書館藏


1950年,傅增湘的長子傅忠謨將480部(約3500冊)藏書和傅增湘生前所用文具28件捐贈北京圖書館(現為國家圖書館),其中包括宋刊本《資治通鑑》等。這些書經他用善本精校,圖書館極為重視,已全部列為善本,編入1959年出版的《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之中。另有一批古籍計3.4萬餘冊捐贈故鄉四川,現藏於重慶圖書館和四川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