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九年前,一位連鎖商超的高管悲觀地跟我說,未來的中國商業會是電商的天下。


他對形勢的判斷很準確。兩年後,2012天貓&淘寶雙11銷售額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就達到了191億元,手機購物漸漸成為我們每個人的選擇。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在當時,電商集資本、輿論寵愛於一身,實體則跟“衰落”綁定在一塊兒,幾乎每個人都在說:實體店難做、不掙錢。


直到今天,當我們手握實體商業成績單時,才發現這個被忽視已久的學生,其實做得足夠好了。


過去十年,我國的實體零售額,從12.26萬億增長到了29.09萬億元。


不知不覺中,實體這個領域,已經攀到了更高的山峰。


新中國:人多還有錢


2009年,時任淘寶CFO的張勇,操盤發起第一屆“雙11”活動,但反響寥寥,只有27家品牌參與。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這不是張勇不盡心,實在是大環境下的無能為力。2009年全年,我國社會消費品網上交易規模也只有0.27萬億元而已。


但在之後的十年裡,我國電商開始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人網上購物,哪怕在商場購物、餐廳吃飯,也能隨時拿手機下一單。


如今,我國的電商市場已經全球第一。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很多人說,中國電商的發展,源於智能手機普及,源於網上商品多、價格便宜,源於中國擁有強大的人口紅利。


但論人口,印度總人口也多,達到了13.53億,去年電商銷售額只有349.1億美元,不到中國的四十分之一。


論電商能力,美國是全球電商發展最早的國家,去年電商銷售額也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


當我們站在宏觀的層面思考,中國電商高速發展,除了人口、技術等因素外,背後顯然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2009年到2018年,是電商發展的“黃金十年”。這期間,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長了2倍多,居民消費水平更是從0.95萬漲到了2.5萬元。


今年豬肉大漲價,但說老實話,除了在網上聽到一些抱怨聲,遠沒有九年前、十年前的“蒜你狠”、“豆你玩”事件沸滿盈天。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另一方面,有一群新崛起的消費群體,對消費的態度更加激進。《2019新中產白皮書》顯示,80後、90後的平均負債率分別為21.1%和25.1%。


他們身上最顯著的標籤是:不僅願意花錢消費,甚至還敢借錢消費。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中國的人口優勢,決定了整個市場的規模,而國民消費水平的增長,也大大抬高了市場發展的上限。


在任何一個商業市場,比人多更有優勢的,是人多還有錢。


新中產:購物注重“體驗感”


根據黨的十八大會議,2020年,中國要保證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從2001年到2018年,我國人均GDP增長近10倍,儘管現在才12月,但今年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幾乎板上釘釘。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而在全球各個國家,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都是商業成熟的一個重要節點。1978年,美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英國是1980年,日本和韓國則分別是1981年、1994年。


無一例外,這些國家在跨越人均GDP1萬美元關口時,市場上湧現了一批全新的消費者群體:新中產階級。


在上個月的超盟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上,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先生就曾表示:當前,中國正在出現一些願意為美好生活買單的消費者。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超盟君剛開始工作時,曾經問過一個很“蠢”的問題。我問一位服裝店老闆:在網上,幾乎什麼衣服都有,實體店還有什麼優勢?


店長指了指一對正在試穿衣服的情侶,說:只要有他們,就還需要我們。

網購很方便,但沒有男女朋友約會時,逛購物商場的甜蜜浪漫。


外賣可以即時送達,但送不來兄弟間下館子,或在街邊擼串的煙火氣。


生鮮電商很火,但還是有很多人每天起大早去超市,一把一把挑選蔬菜。


倉稟實而知禮節。消費者消費力增長,驅動購物的心理機制,也從生活需求,變成了體驗消費

,而體驗恰恰是實體商業最大的武器。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超盟君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註冊了淘寶、京東、拼多多,也網購,但大部分生活消費,還是花在了線下:買早餐、買包,還有逛購物廣場。


再擴大到整個行業,從2009年到2018年,我國的社會消費品實體零售額,足足增長了一倍還要多。


同時,這幾年,互聯網起家的各大品牌、平臺,也頻繁在線下佈局。截至去年,小米已經開出了586家小米之家門店,並設立1000多家授權店。


新商業:互聯網能力下沉


過去的十年來,實體商業一直在高速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句話是“反常識”的。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去年,實體零售額是網絡零售的三倍還多


因為在很多人的思維裡,應該是實體衰落,電商興起。


其實,這兩種觀點在各自的語境中都對。


衰落,指的是十幾年前,純粹依靠門店的商業模式逐漸消失;


高速發展的,則是擁有更高服務、更快觸達能力的實體。


喜歡刷朋友圈的朋友,可能能感受到:


微信“朋友圈廣告”裡,原來只有一些App廣告在“霸屏”,但現在,越來越頻繁出現附近的實體店廣告。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去年以來,微信從支持商戶投放朋友圈廣告,到開放“@好友評論互動”功能,再到上個月推出“附近推”,滿足實體店3公里精準投放需求,不斷將朋友圈資源,向實體商業傾斜。


同時,效果也越來越好。此前,廈門市樂賓生活超市,通過超盟專業團隊的策劃,投放朋友圈廣告,1個月內曝光40萬次,線上發券1.7萬張,曝光顧客到店消費130萬元。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中國電商的發展,帶來了更成熟的互聯網能力,隨著這些能力的下沉,也讓實體商業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今年4月份,超盟君去陝西西安採訪,去了珂卡芙鞋業在當地雅荷中環大廈開的一家分店。


珂卡芙連鎖品牌、多個公交線路交匯、店內環境好、服務周到,各種“優勢”的加持下,店鋪人流量居高不下。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但是超盟君訪問店長餘瑞林後,才知道這些繁華的背後,之前一直隱藏著收銀難、管理難、核賬難等許多煩惱。


直到店鋪接入超盟智慧支付,用顧客付款掃一掃的方式,迅速提高了收銀效率。


而通過超盟的收銀硬件,連接到超盟智慧支付系統,由系統彙總店鋪經營總額,日報、月報及週報等,一目瞭然。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超盟商+”app頁面(部分)


由於在珂卡芙雅荷中環大廈店的成功應用,目前,西安所有的珂卡芙門店,都接入了超盟智慧支付系統。


移動支付的誕生,源於電商交易需要電子貨幣支付方式,但在普及到線下場景後,不僅提高了商戶的收銀效率,更讓他們連接了數字化服務,提高管理、核賬等一系列能力。


新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共生


從大形勢看,實體商業作為實體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未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其規模也會隨之不斷增長。


但無論是顧客消費力增長,帶來的消費需求改變,還是電商等新業態發生的商業模式更新,最終都會形成一次次優勝劣汰。


移動支付沒出現前,傳統商戶用人工核賬,或其他方式,沒人覺得有問題。


而移動支付普及之後,帶來的智能核賬,卻讓原來的方式瞬間顯得既低效又麻煩。


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加快舊技術的衰退,如汽車之於馬車,如智能核賬之於人工核賬,也如新的實體商業與傳統實體商業。


未來的實體商業,外殼還是一家門店,但內在早已更新換代,不再會是傳統的單純依賴門店的商業模式了。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在這個過程中,超盟集團作為目前國內領先的實體商戶數據化經營增值服務提供商,通過提供系列智慧解決方案,將幫助實體商戶展開“更新換代”。


自成立以來,超盟就持續專注數據領域,秉承“數據賦能、增值增效”的經營理念,讓商戶獲得更高的經營能力,從而迎接不斷變遷的市場環境。


未來,沒有純粹的實體,商戶以線下實體店為核心,通過線上數字化能力拓客、引流、管理和服務等,將避無可避。


實體零售狂漲17萬億!吳曉波: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而這也正如吳曉波所說:“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我們可以預見,隨著實體商業規模越發壯大,越來越多的商戶在不斷升級、轉型中,也將構成一幅更輝煌、更興盛的商業景象。


實體之中,必有大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