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互聯網金融

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指藉助於

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融資模式。

互聯網金融包括三種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 網絡小貸公司、 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商業銀行普遍推廣的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也屬於此類範疇。

真正的互聯網金融,並不是簡單地把金融產品平移到互聯網平臺。其最大意義在於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改進服務效率,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獲得性,使邊遠貧困地區、小微企業和社會低收入人群能夠獲得價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使得人人享有平等融資權。互聯網平臺與金融的加快融合,已開始對傳統金融造成影響。

產生原因:

(1)降低了交易成本;

(2)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程度。

形態:

(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是指具有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公司,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對接的交易支持平臺,貨物購買方支付的資金會暫存於該平臺,待買方驗證貨物後,平臺才會將支付款項轉至賣方賬戶。

(2)P2P網絡貸款:是指個人通過P2P網絡貸款平臺,以收取一定利息為目的,向其他個人提供小額貸款的金融模式;

(3)小額貸款:主要是指通過非正式途徑向小微企業、貧困者或貧困家庭提供小額度(一般20萬以下)的融資服務。在這裡,特指互聯網金融企業依據採集到的用戶信息,建立用戶信用體系,然後依據用戶的信用評分給用戶提供對應金額的融資服務。

(4)眾籌融資:指融資需求方將眾籌融資項目交與眾籌平臺,平臺為項目建立專門的網頁向投資者招攬項目資金,對項目感興趣且有能力的投資者可以對項目進行投資。

(5)互聯網投資理財:指投資者通過互聯網渠道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債券、基金、股票、保險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及企業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以達到保值增值目的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