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圖來自於網絡

【教書匠的吶喊】

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作為一名教師,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無語又無奈啊!當下,一提教師人們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一週就那麼幾節課?多輕鬆啊!”“一年兩次帶薪休假,多愜意啊!”真是“隔行如隔山”,在局外人眼裡教師假期長,待遇好,收入高……可是,只有教師內心最清楚,每天起早貪黑,付出太多太多,責任太大太大,負擔太重太重……並且,不知何時起,教師是那樣的不招人待見,嚴儼成了名副其實的弱勢群體。確實如此,地位江河日下,待遇一落千丈,難道你沒有切身體會嗎?

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有人戲稱老師就是“老實”的代名詞。說的沒錯,現如今,教師面對人們無端指責,有口難辯;面對孩子無故生事,啞口無言;面對家長無理取鬧,百口莫辯。老師真的太老實啦!我們就是這樣的“老實”,我們每天有那麼多的工作要做,有那麼多的孩子要教。其實,每位老師“老實”的背後是對教育的執著,是對事業的奉獻,是對未來的負責……教師不是不想去辯解,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顧及無聊的誤解和肆意的曲解。教師不是不想去爭執,是自我的理想和信念,不容教師心有旁騖,三心二意。因為教師只想靜心思考,安心從教,潛心育人。1200萬中小學教師,這3大“弱勢”,你會認同嗎?

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弱勢群體中的“弱勢”之“男教師”

2018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顯示:近8年來,小學階段女教師佔比67.19%,上漲了9個百分點;初中階段女教師佔比55.64%,上漲了6個百分點;普通高中階段女教師佔比53.07%,上漲了5個百分點。

俗話說得好,“家有五斗糧,不當孩子王”。尤其是當下,許多人,特別是男人紛紛逃離,抑或躲避教育。確實如上述報告所言,時下整個教師隊伍中,男老師簡直少的可憐,學前教育幾乎沒有男教師,小學到高中逐漸減少,國寶級的“大熊貓”,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弱勢群體啊!

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觀念中,男性是極為的重要經濟支柱。我們學校招聘的外地2個男研究生,去年試用期過後,每月打卡工資2870元。這樣的工資收入,每月需要承擔租房費,水電費,燃氣費……如果再有其它應酬,幾乎就是“月光族”。男老師也像其他職業的男性一樣,需要養家餬口,需要娶妻生子,每月不到3000元的工資,談何養家呢?

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弱勢群體中的“弱勢”之“低職稱”

縱觀教師隊伍有人稱:“低職稱教師絕大多數都是一線老師,很多不屑於巴結討好,因此得不到評職稱的名額,對職稱早已經心灰意冷,若非出於良心或者年齡大的原因,可能早就抬腳走人了,因此這類老師也絕對是弱勢群體。”

現如今,職稱是每個教師一種說不出的痛。就目前而言,一大批教師處於中級及以下職稱,這樣的現實,教師何其不易啊!教師隊伍的職稱就像是一座巨大的金字塔,高級職稱顯而易見處於金字塔的頂端,而金字塔底部的永遠是那些低職稱教師。由此不難看出,低職稱就是教師這一弱勢群體之中的絕對弱勢的存在。

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作為一名教師,職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更是與每個教師切身利益緊密掛鉤。我們地區高級教師每月工資收入要比低一級職稱高出1000餘元,這還不包括其它待遇。目前教師隊伍中,年輕的還好一些,好日子在後頭,還有晉升的希望。中老年教師,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師則大不同。隨著年齡增長,晉升高級職稱的希望越來越小,到了後來機會幾乎就沒有了。因此這類老師絕對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

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弱勢群體中的“弱勢”之“皮膚科”

據權威機構調研數據顯示:非語數外的副科教師中有62.8%認為壓力大,他們認為壓力大的原因分別為收入低、社會地位低和非教學性相關的事物太多,分別佔比72.4%、66.5%、64.1%。

眾所周知,中高考指揮棒不停的旋轉,學校裡的課程也就有了主副之分。語數外和理化等主要學科自然倍受青睞,學校、學生、家長也倍加關注,自然主課教師都很吃香。與此相反,體音美和史地生等副課,也就是通常的“皮膚科”,當然被冷落在一邊,並長期處於尷尬的地位。這樣的學科和教師理所當然成了弱勢群體。

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毋容置疑,作為主科教師不但在學校吃得開,在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也要高於“皮膚科”教師。在學校如果是教語數外和理化的教師,一般社會地位都比較高,自然待遇和收入也相應水漲船高。如果在學校是教“皮膚科”的,社會認同比較低,工資收入相應的也低。現在學校教師除了基本工資之外,最可觀的就是績效工資。同樣課時量,主要學科教師教案費,課時費,作業批改費等都要遠遠超出“皮膚科”教師。而績效工資主要是通過教師教學質量及學生的成績來考核,但“皮膚科”教師教學成果卻很不好衡量,因此和主課老師在收入上又有了相當大的差距,因此這類老師也絕對是校園裡的弱勢群體。

2019年“從教”!3大“弱勢”,1200萬教師真的會認同嗎?

感謝好友百忙之中的來訪和支持,歡迎大家暢所欲言,關注,點贊,評論,收藏。請在這裡留下您的寶貴意見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