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貧 臨時救助暖人心

開欄的話:按照黨中央和省委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要求,省紀委監委牽頭,會同18家省直相關部門,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多措並舉,綜合施策,著力解決了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從即日起,本報開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群眾利益放心上”欄目,陸續報道各部門、各單位的整治成果,持續推動全省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向縱深發展。

這個冬天,對於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新莊鎮峽門村村民馬軍來說,格外寒冷。

10月26日,馬軍帶著妻子和兒子到自家耕地收割菜籽,本想著今年收成不錯,能有些餘糧存起來榨油換錢,給父親治病。誰知,晴天砸下一個霹靂,當天傍晚在回家途中,馬軍駕駛的農用拖拉機發生側翻,夫妻倆和兒子全部受傷。

由於傷勢較重,妻子從大通縣醫院轉院到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摘除了破裂的脾臟。年僅14歲的兒子被送往青海紅十字醫院救治,被診斷為閉合性腦顱損傷、硬膜下出血、肋骨骨折、多個臟器受損等。

“誰能想到,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能遇上這樣的事兒,家裡人哭幹了眼淚也不起作用,手術費、醫藥費成了大問題。 ” 同村的親戚得知此事後,紛紛伸以援手。這件事,也傳到了正在開展排查工作的大通縣民政部門工作人員那裡,從現場核查到上報審批,不到一週的時間,馬軍一家拿到了3萬元的臨時救助金。拿著這筆雪中送炭的救命錢,馬軍看到了希望,妻兒的手術和後期的生活也有了保證,不善言辭的馬軍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實際上,在我省各地,像馬軍這樣享受政府給予的臨時救助和兜底保障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深知,每一筆花在刀刃上的錢,都來之不易,所以格外珍稀。對於各級民政部門來說,讓有需要的群眾享受到國家的好政策,實現應保盡保,讓動態變化中超出救助條件的人及時退出,是他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的要求,結合省紀委監委對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工作的再部署再要求,省民政廳與省財政廳聯合下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深化社會救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立足靶向整治,明確五項目標任務,限期解決突出問題。

省民政廳牽頭,上下貫通,督促各級民政部門將深化專項整治貫穿主題教育始終,在持續推進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社會救助專項治理督察工作,力求從具體事、具體人入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真刀真槍解決實際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切身利益。據統計,今年6月至10月底,全省農村低保新增7589戶19285人、退出7147戶19006人;特困供養對象新增710戶797人、退出1085戶1167人;臨時救助19056戶63583人次。經過整治, “人情保”“錯保”“漏保”現象顯著減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增強。

在此基礎上,我省民政部門還組成4個工作組,分赴深度貧困地區30個縣(區)進行專項督察,重點查處政策執行走樣、溝通渠道不暢、資金監管不力及問題整改不實問題。全面入戶走訪排查轄區貧困人口、新申請低保(特困供養)對象、已脫貧建檔立卡對象及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重點對轄區內2018年以來已退出低保的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全面複核,共複核1.26萬戶3.79萬人。

同時,建立健全上下聯動的快速響應機制,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會同紀檢監察機關查處不擔當、不作為、工作責任不落實等作風問題,加大曝光和查處力度,查出一例、通報一例、處置一例,截至目前,共發現或收到移交問題線索兩條,其中立案兩件,問責幹部1人,其餘1人正在查處中。

此外,省民政廳及時向各地發佈督察情況通報,向各市州反饋30餘條整改建議,要求各地對在督察中發現的問題深入分析,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在鞏固社會救助專項治理成果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目標導向,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建立定期通報制度,通過推動專項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通過整改督察對社會救助領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核查率達到100%,做到社會救助工作依法依規、精準救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