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成功創建100個就業示範村

“四項重點工程”+“四千計劃”促進創業就業

仪陇:成功创建100个就业示范村

就業培訓

楊昕輕輕地吐了一口氣:剛剛結束的就業示範村創建驗收工作顯示,全縣100個村被列為就業示範村,創建工作風生水起、各具特色。

“創建工作旗開得勝,通過創建就業示範村,鼓勵一批能人創業致富、帶動一批農村勞動力就業、打造一批創業就業示範亮點的目標基本實現!”日前,儀隴縣就業局局長楊昕坦言,儀隴創業就業緊扣“老區振興示範縣、紅色旅遊示範縣、美麗鄉村示範縣”奮鬥目標初見成效。

在楊昕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兩份縣政府辦下發的通知,前者著力“四項重點工程”實施,後者著力就業示範村創建。不到半年時間,兩份通知已結出創業就業碩果。

A 村婦變身“十佳月嫂”

今年初,儀隴縣月嫂圈曝出新聞:從儀隴走出的月嫂龍春梅,在浙江東陽市人民醫院做月嫂僅兩個月,就登上該醫院“年度十佳月嫂”榜。

39歲的龍春梅是儀隴縣賽金人,丈夫長年患病,她一人承擔起賺錢養家和照顧子女的重任,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10月初,她參加縣上舉辦的“藥鄉月嫂培訓”,結業後被選送到東陽市工作,與當地市醫院簽約後,首月即領到6400元工資。在當地醫院,龍春梅給人的印象是吃苦耐勞、踏實肯幹。

龍春梅的事蹟被東陽電視臺、浙江衛視播出後,在儀隴引起強烈反響。今年1月24日,儀隴縣人社局、總工會相關領導一行,專程赴東陽走訪慰問儀隴藥鄉月嫂。稱她們為儀隴爭了光。

“藥鄉月嫂培訓”是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浙江磐安對口幫扶儀隴的項目,磐安是有名的藥鄉,故培訓取其名。去年10月,磐安縣人社局在儀隴舉辦首期“藥鄉月嫂”定向培訓班,當地42名貧困婦女免費參加培訓。結業後,33人獲得母嬰護理(初級)證書,8人被推薦到浙江就業。其中6人參加東陽市婦保院實操培訓通過考核,並順利地與當地月嫂公司簽約,分配了工作。龍春梅就是其中的一個。

儀隴是多年的貧困縣,農村創業就業壓力很大。近年來,該縣在促進就業創業方面可謂絞盡腦汁。今年,該縣推出促進就業創業“四項重點工程”:大力實施創業就業“回引”、技能培訓、就業扶貧鞏固提升、就業創業載體建設工程。

“‘回引’的核心是組建1個返鄉創業聯盟、建設1個返鄉農民工創業示範園、創建1個省級大學生創業園、建設1個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創建1個創業小鎮。”楊昕舉例解讀。“四項重點工程”推出後,牽動全縣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的神經,一時間,層層施壓,層層抓落實,使工作全力展開。

11月26日,儀隴縣就業局一二樓,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已見雛形:上千平方米的場地裡,20個創業吧檯依次排列;10個指導窗口,欲笑臉迎客;二樓的創業培訓室,電腦及寬帶網絡設施一應俱全。

“按照時間節點,孵化中心已建成。”該局創業股饒利軍說。

B 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

三條溝村,儀隴縣新政鎮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只因該村的地盤由三條自然溝壑組成而得名。

正值初冬,站在三條溝村山坡上,眼前出現一幅新農村建設的美景:山下,一大片柑橘苗繁育基地,一個又一個白色的大棚,如同一幅巨大的白色地毯;對面,是一片錯落有致的大棚。那裡,是該村已見雛形的返鄉農民工創業示範園。

“這個娃娃真不簡單,有理想、有夢想。”三條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家喜提及示範園,直誇園主李銀龍。

李銀龍是本村人,今年27歲。幾年前從河南商丘師範學院畢業後,利用所學與幾名同學一道,就地承包5000畝土地,在家門前搞農業開發。2017年,他受家鄉產業發展影響,毅然返鄉創業。首期租下120畝坡地,建大棚從事草莓種植。

李銀龍返鄉創業的舉動,得到縣、鎮、村支持。他的產業園因此被納入返鄉農民工創業示範。

當天李銀龍沒在家,他的父親說他外出採購東西了。在李銀龍家父引導下,筆者就近鑽入一大棚。大棚中,數十個草莓生產臺排列整齊。齊腰高的生產臺為槽型,槽裡裝著一年一換的營養土,上面覆蓋薄膜,一條條塑料管沿著生產臺延伸,專供滴灌。

棚外,氣溫僅幾度,棚內,充滿暖意。生產臺上,一朵朵草莓花含苞怒放,一些草莓已結果,青色、粉紅、鮮紅的果實,星星點點綴滿生產臺。

“下個月就開始收穫了,直至明年四五月份,都是草莓生產季節。”李父說。

得益於學生物,李銀龍從事草莓生產得心應手。投資300多萬元的他,去年迎來試產,收入數十萬元。在當地村民眼中,李銀龍的創業之舉,不僅解決了當地土地撂荒問題,還先期帶動了5戶村民入股發展,解決了當地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園務工。

“對返鄉創業者,我們在政策上積極扶持,並將政策落實落地。”楊昕說,今年8月,來自縣市監管局的統計顯示,今年全縣新增1800多商戶,小微企業增加400多家。全縣形成2萬餘創業商戶規模,從而形成強大的就業平臺。

C 創業聯盟抱團取暖

去年,儀隴縣臘肉銷售曝出新聞:當地一個名叫“同耕紀”的商家,通過電商平臺,將當地一批臘肉外銷,收入500多萬元。

其實,“同耕紀”只是當地德鄉創業聯盟中的一分子。它外銷的臘肉並非獨自生產,而是收集當地眾廠家產品而來。

“如今市場競爭激烈,銷售也如此。”“同耕紀”老總張之菡說。張之菡是一名女性,也是儀隴德鄉創業聯盟的“盟主”。去年4月,張之菡集市場銷售經驗,倡導成立創業聯盟,一呼百應,當地50多名經銷商積極參加。

眼下,這個聯盟已發展會員140多人,成為當地電商銷售最大的平臺。

“建立橫向連通不同創業類別、縱向貫通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各個環節的創業聯盟。”饒利軍說,德鄉創業聯盟以“同耕紀”、“三溪農業”等返鄉創業代表為主體,積極向基層延伸組織架構,定期舉辦活動,開展創業形勢分析、交流創業思路,克服創業難關,打通創業銷路,共享發展機遇,實現抱團發展。

儀隴縣通過電商擴大就業門道,在實現就業率年年提升前提下,也創造出電商經驗。2017年,全省相關電商會議在這裡召開,將儀隴經驗傳向全省。

今年,儀隴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7萬人,勞動力轉移37.8萬人。其中新增就業人員7180人,同比淨增1180人;城鎮失業率3.86%,名列全市前茅。

這一佳績的背後,包括實施對外出務工農民工的交通補助政策的功勞。今年該縣推出8項獎補措施:其中,到東部務工者補助交通費1000元,到成都的500元,省內其他地方的300元。

創業就業不停步。近日,該縣推出“4千計劃”:至2020年成功創建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先進縣,以千人千技、千戶千企、千企千崗、千人千業為支撐實現這一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