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上次登上BAZAAR封面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讓趙又廷收穫了觀眾的狂熱關注,他卻對“趁熱打鐵”這件事保持警惕,又經《南極之戀》《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等幾部電影,2019年他以戲中戲話劇導演的身份在《蘭心大劇院》中為自己找到了新的可能。

我們時常感慨當代人對成功和幸福的理解太過狹隘,但很少有人真的敢往反方向走。趙又廷就是這樣一個特例,或來自天性使然,或來自家教傳承,無論身處什麼溫度,他始終是那個眼神清澈、笑容真誠、說話溫柔的紳士公子,即使身處黑暗,他也願意選擇陽光,無論人生走到哪個階段,他終究會選擇站在生活這一邊,去擁抱家人和愛。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勇於向前一步才可突破瓶頸

為本期BAZAAR拍攝封面時,趙又廷已經在橫店開工了3個月,這部新電影會讓他忙到新一年的春節

這是趙又廷第四次踏入“橫國”,前幾次是徐克導演領隊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被贊“整容式演技”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而這次比較特別,女兒還小,爸爸一出門就是好幾個月,他為此糾結過,後來聽人說真正不容錯過的是“等她再大一些,開始學習很多新技能,開始說話”,每天都會帶給父母驚喜的時候,這才稍稍寬心。

這個項目前,趙又廷已經休整了一年,也感受到了身為人父的壓力,要負起責任來,不能再這麼“任性”下去。“拍完後希望可以小歇一下,然後再拍吧,現在下一步還沒有定。

等到再出現這種小壓力的時候,再來一輪又是兩難,我又很喜歡平衡,希望工作跟家庭都平衡。我覺得都會好的,邊走邊看。”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襯衣、開衫、長褲 均為Prada

印花襯衣 Gucci

領帶 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


上一次接受BAZAAR採訪時,趙又廷就在“用生命燃燒的藝術家”和“生活”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隨之而來也會讓他開始思考這是否也給自己帶來了某種表演上的瓶頸,《三生》之前,這個問題就開始隱隱在他心裡徘徊。

“我也跟婁燁導演表達了,我很多時候都太保守。我一直是一個非常有禮貌、有家教的人,但這些會影響到我在表演上的突破。”日常生活工作中,他往往更願意照顧周圍人的感受,從小他就“特別有犧牲意識”,服務大家對他來說是種享受,即使是坐下來接受採訪,也要先把礦泉水擰開遞到對方手裡。

慣性蔓延到表演上,變成了“即使有想法也不敢那樣做的擔心”。“因為我怕我做了,第一人家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因為不在劇本里面;第二可能會冒犯到人家;第三人家接不住,就沒有用了。所以我就把這些想法全部放下來,就自己乖乖演該演的東西。”

其實趙又廷很明白自己想突破應該怎麼做,只是他做不到,那就是表演的攻擊性。他是看好萊塢電影長大的,像馬龍·白蘭度這樣隔著銀幕揮灑信息素的男演員,厲害之處就是這種表演的攻擊性——會直接給觀眾帶來生理衝擊,而這樣的表演往往不是劇本里寫好的“往前走一步”“大吼一聲”這麼簡單。所以趙又廷還是想試試,邁進那一步試試看。

《蘭心大劇院》給了他機會,準確地說,是婁燁給了他這個機會。在這部戲中,他飾演一名話劇導演譚吶——一個戲中戲的掌控者。這個角色或許有文人的含蓄和上海男人的溫柔,但在工作時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Alpha male的信息素。

“我最享受我當導演的一點是,當確認所有東西都準備好,大家都就位,然後每個人都看著我,等我喊開始。我就不喊,就在那裡感受。好像耗這樣一會兒,再開始,最爽。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小孩子氣。”這種看似任性的瞬間,就是電影中導演這一角色作為全局掌控者炫耀權力的時刻,那是一種獨裁暴君般的權力誘惑,沒有幾個人可以抵抗。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西裝、長褲、大衣 均為Dior

襯衣 Prada

領帶 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


趙又廷第一次進《蘭心大劇院》這樣的劇組,劇本圍讀非常多,每一次婁燁導演都很開放地聽取演員對角色的見解和建議,直到最後趙又廷已經和譚吶靈肉合一,婁燁再把他放進蘭心大劇院的場景裡。

那是一個精心搭建的實景地,一走進去趙又廷就感受到了空氣中流淌的故事和靈魂,那種自然形成的屬於這個劇院的重量壓在他身上,在那個連攝影燈也沒有的、全靠自然光的自然場景中,沒有任何干擾因素。這個時候婁燁對他說:“整個劇院都是你的,隨便。”鞏俐的態度也一樣。

“我們第一場對戲,她演完一條之後就笑著跟我說:‘你是導演,我都聽你的。’我倍感壓力的同時又覺得,我得挺身而出,我可不能拖俐姐後腿啊!”於是他打開了那扇塵封的門,釋放自己的侵略性和攻擊力,享受了一把身為導演的權力慾望,勇敢地與陌生的自己相遇。

“粗俗一點形容,就是‘我的權力是最龐大的’,你只要看我就可以,不用管其他,我就可以撐住這部電影,‘Watch me’的感覺。”

“我覺得表演瓶頸的困惑算是解決了,就更加自如一點。我現在進入另外一個尷尬的處境就是,當經歷過婁燁的片場之後,經歷那種最舒服的表演狀態之後,就覺得這邊又上了一個枷鎖。”

回到常規環境,趙又廷不得不再次顧及起燈光和鏡頭,乃至鏡頭軌道推過來的時機,他有點想念那種“就一直懟著我,懟到我有狀態,拍個20分鐘嘛”的時刻,畢竟婁燁的創作方式是去培養演員的狀態,從圍讀劇本開始,到確保表演環境足夠有代入感,再到分出一部分創作權給到演員,讓人覺得成片裡80%都是自己基於的創作。

“我後來就發現最醇厚的都在那些拍了30分鐘的長鏡頭裡面,最後一秒也沒有用,但那反而是最有用的東西。”因為這30分鐘的長鏡頭把演員帶進了角色,後面就不再是表演,而是自然而然的“感受、反應、表達”。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關於瓶頸,趙又廷思考了很久,一路走來他和很多著名導演合作過,體驗過各種不同的風格,並在其中不斷成長,在成長中尋求突破。非常瞭解趙又廷的蔡嶽勳導演在拍《痞子英雄2》的時候就開始跟趙又廷討論表演瓶頸的問題,在趙又廷心裡種下了一顆渴望尋求突破口的種子。

“我算是被他帶出來的,他知道我的進步方向,覺得我應該演一個跟我完全相反的、特別粗暴的人。”所以趙又廷有段時間內心總不自覺地冒出疑問:這次會不會又是趙又廷演趙又廷?要怎樣才能更上一層樓?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之後,觀眾對趙又廷的評價是“整容般的演技”,當然這得益於他對這個角色的研究和理解,準備做得很充分,但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貴族式的良好家教,這種對妻子的深情,還是趙又廷。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高領毛衣、睡袍式大衣、長褲 均為Balenciaga

所以對他來說,那一步似乎還沒有邁開。而這部戲之後,面對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以及更多帶著“美男標籤”的角色找上門,趙又廷主動選擇了見好就收,退回自己的小世界裡與表演的瓶頸搏鬥。

直至遇到婁燁。“拍攝《蘭心大劇院》期間,每天收工回去,就會茫然地坐在沙發上,回想我今天干了什麼,又想不起來。所以我實際上不知道演得怎麼樣,同時覺得如果我演得那麼自然、那麼真實投入的話,我會不會不自覺地帶個人習慣的東西進去?我沒有在演的感覺,我會不會就是趙又廷?

結果看了電影之後發現,沒有,是陌生的,還蠻踏實的。”這種表達和表現就像和自己博弈,在不同的岔路上試錯,直至找到最適合自己、最舒服的狀態,然而這也不是終點,還是要學會收拾心情繼續向前。

而陳凱歌又很不一樣,這位手握金棕櫚獎的導演看中的就是趙又廷本身。“我喜歡你真誠的清澈的眼神。”趙又廷在其中習得的則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要去想著我在行善需要有回報,行善應該就是一個自然的東西,做了就是做了。聯繫到表演上好像也是如此,就是不要有所求,不要想多了。”

當他為了《蘭心大劇院》這部電影去研究了戰時上海的歷史、去和角色融為一體、去體驗了Alpha male掌控全場的爽感、去見證了自己創作的成果之後,他仍然要回歸現實,要回歸那個光合時刻,處處照顧大家的、樂於犧牲的、努力維持著平衡的自己。他不要做性格演員,不要做性感野獸,不要做馬龍·白蘭度這樣的Alpha male。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高領毛衣、風衣、長褲 均為Boss


他明確地瞭解自己,也堅定地選擇。“如果真的要變成那種狀態,那我必須從日常生活開始就要改變,這樣的話圓圓肯定很不舒服。我覺得我好像不適合做那麼偉大的事情,乖乖地演戲就好。”

雖然他也很希望每個導演都可以給他一個30分鐘的長鏡頭,然後只保留需要的瞬間,但他的理智告訴自己這是工作,是他想要經營的事業,不是全然的藝術創作。即使真的像《上海之死》那樣遇上世界大舞臺炸裂崩塌的歷史性時刻,導演譚吶也不會是那個“大家跟著我上,那個出頭的人”。

“如果我不出來,大家會遭遇到很多不好不幸的事情,那我當然就出來犧牲,沒問題;但如果不太需要我的話,就會選擇跟喜歡的人慢慢地度過這世界末日。”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永遠選擇善良

在趙又廷的理解中,《蘭心大劇院》中的導演譚吶代表著單純的美好,在那個世界即將炸裂的漫天烽火的年代,在做什麼都可能無濟於事的環境裡,譚吶選擇了陽光,即使“在內心深處也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他還是永遠選擇善良,永遠選擇原諒,他受的傷都無所謂,只要別人好就好了。即使身邊的人背叛了他,他也不會放棄他們,就這一點,我可能做不來。”某種程度上來說,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也是趙又廷一直以來在做的。

在“一天只做一件事”的維多利亞上學,他從不需要急迫地去爭取什麼、改變什麼,只需要安然地過著屬於自己的慢生活。生活沒有讓他經受過的苦,他從書中習得。年少時讀村上春樹,讓他發現了自己性格中的悲觀和黑暗,一種心智尚未成熟就過早受到哲學衝擊的結果,有時甚至會想“我是誰”想到失眠。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毛衣、長褲、腰帶 均為Boss

直到近年,生活的幸福消解了那些黑暗的影響,他由此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光合時刻”。讀到《橫道世之介》,就是他心目中“超級光合作用的書”。“那個人活出自己的規則,他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他永遠都很開心樂觀,他影響了所有的人。”另一種接近光合作用的,則是《小王子》,看似愛情,更有愛情、親情之外的格局。

走過少年又廷的煩惱,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趙又廷願意將自己的“光合時刻”傳遞給更多的人,書是最佳載體。他以“光合時刻”為名開啟了自己的讀書公益項目。“最近任務非常艱鉅,因為我們還是想要再做一次‘光合時刻’。

下一個活動是推薦書,也會捐贈書,所以我必須要有書單,但能夠符合光合時刻的書其實不是特別多。它要有正能量,也需要引發思考,或者有療愈性,不是一種特別傻的正能量。”他的選書標準相當“苛刻”,在近期進入討論的一份50本書的備選表格中,詳細標註著“推薦意見”“又廷意見”“團隊意見”和跟進狀態。

有的書整本都好,但可能只有一句話或者一個價值觀偏差。“我不能接受的,我就會‘咔嚓’,我得負責任。”他將自己由暗轉明的過程也形容為“光合時刻”,他希望可以通過大家一起努力,像橫道世之介那樣給他人帶來“善”的影響。

關注自己的生活,關注身邊的家人,光合時刻將他從黑暗中拖了出來。“我覺得我現在已經徹底轉變了,本性也許還是黑暗的,但身邊全部都是光,都是燈,好幾個假太陽,把這黑暗打得一片光明。

因為我發現,當自己真的是在特別樂觀、特別正能量的狀態時,我會影響到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變得開心,我覺得那多好呀。也不需要做太多,轉換一下思路就好。你累,永遠有人比你更累;你不順,永遠有人比你慘。你已經有那麼多好東西,不如把焦點放在它們上面。”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做一個快樂的人就好

“我得負責任。”這句話早早就紮根在趙又廷心裡。還記得早年他剛入行的時候,每天收工回家都很疲憊,母親很心疼。後來父親趙樹海很嚴肅地跟他分享經驗:“以後每次回家前都讓自己清醒一下,深呼吸三次之後才進門。”

要把那些負面情緒留在外面,不要讓家人擔憂,“要是讓她心疼,不如你就別做這個了”。這樣的家庭教育影響趙又廷至今,現在他進入婚姻的新階段,有了小孩之後就更要“承擔起家庭支柱”的責任,好好運營自己的事業:“其實挺現實的,現在大環境不好,我還比較幸運,還有選擇可以做,還可以去拍好作品,應該珍惜。現在圓圓也沒辦法,我得去工作,我得去好好經營。”

趙又廷曾經說自己的幸運之處在於,圓圓在想要一個安穩的家的時候遇見了他。而他也在身體力行地讓人覺得,有誰會拒絕這樣一位永遠選擇善良的體貼紳士呢?

趙又廷:在陽光未及之處選擇陽光

高領毛衣、風衣、長褲 均為Boss

2014年成婚,2019年得女,兩個人始終處在一種有效的溝通狀態中,他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在互補中一起讓他們的小家庭運轉向前。當趙又廷選擇為了家庭出去工作的時候,圓圓就會做好所有的後勤,讓這個不太會照顧自己的男人安心地工作。

難能可貴的是,在充分的溝通中,他們都明確地瞭解,生兒育女並不是為了推進感情或者維繫感情而做的動作,而是一種順其自然的階段演進。“婚姻對我的轉變會更大,因為我們倆有很多互相良性影響的部分,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嚮往的生活節奏和相處的模式,現在只不過多一個小朋友而已。

並不是說因為她,我們才看到了有一片新大陸,而是我們已經打造了一幢非常堅固的房子,我們都已經探索過了,現在只是把小寶寶帶進來住。”

對趙又廷來說,把他帶到陽光下的,始終都是家人,他思考的重要命題,也都出自家庭生活。當他陷入自己的小世界,是父母諄諄指引,是家庭新成員將他拉回現實;當他解放自我,找到了偉大演員的感覺,是顧慮到圓圓的感受,他又將那個恣意的自己安放回內心深處。

我們時常感慨當代人對成功和幸福的理解太過狹隘,但很少有人真的敢往反方向走。趙又廷就是這樣一個特例,或來自天性使然,或來自家教傳承,無論身處什麼溫度,他始終是那個眼神清澈、笑容真誠、說話溫柔的紳士公子,即使身處黑暗,他也願意選擇陽光,無論人生走到哪個階段,他終究會選擇站在生活這一邊,去擁抱家人和愛。


BAZAAR 獨家對話 趙又廷

BAZAAR:《三生》熱度很大,那時到現在心態有什麼變化嗎?

趙又廷:我覺得我們把《三生》的那一段整體上都處理得非常好。從一開始要接這個戲,當時好幾次想要拒絕,但經紀人大力推薦我去演,媽媽也想看我演一個帥帥的古裝。它爆這件事是超出我自己的預料,我本來以為應該會挺好,但沒想到那樣。

但我覺得,我們見好就收的這個態度,很感激公司願意陪我這麼做。因為一般都是打鐵趁熱嘛,但我那時候想的就是nononono,見好就收。

BAZAAR:當下你在思考或面對的重要命題是什麼?

趙又廷:最應該面對,但往往自己因為懶惰跟不願意去想的,就是女兒的未來嘛,就是接下來我們的家要怎麼去run會比較好。會想到很多,那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工作?圓圓工作?兩個都工作?兩個都不工作?寶寶在哪裡上學?去哪裡?我們要在哪裡待著?未來的生活會怎麼樣?

其實就是我會想到的所有東西都是家庭生活,一直在想。爸媽年紀也大了啊,我應該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態?怎麼平衡生活跟工作?不能不工作啊,還是得工作啊。都是這些,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所以走一步看一步吧。

BAZAAR:你會希望女兒成為什麼樣的人?

趙又廷:跟我一樣,從頭到尾跟我一樣就完美了。我還挺喜歡我自己,所以我覺得跟我一樣還挺好的。有家教有禮貌,為別人著想,是一個快樂的人就好了。

BAZAAR:要照顧別人的感受,是從小父母就這麼灌輸給你的嗎?

趙又廷:多多少少都有吧,但蠻大一部分可能就是自己的天性。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從小就特別有這種犧牲意識。在服務大家、看到大家都開心的時候,我其實是享受的。如果汽水就差一瓶,那我不喝沒關係,你們喝就好。都給你,我無所謂。

BAZAAR:有女兒之後你有什麼變化嗎?

趙又廷:現在還好,好像沒有太大的轉變。可能我還沒有一個身為父親的自知吧。

BAZAAR:可能還是要她跟你有交流了之後。

趙又廷:我很期待,但我覺得這樣就有所求了,有痕跡。我確實有所求,因為我覺得感受對錶演有很大的幫助。你不可能在其他任何地方感受到那種衝擊,很期待那一刻來臨。

BAZAAR:現在看劇本或選角色時,會想以後女兒看到這個角色怎麼看嗎?

趙又廷:沒有,但我覺得沒有一個孩子會特別喜歡自己父親或母親的作品。就是因為她會有一種很奇怪的錯位。我確實很難聯想,我每次看到我爸的作品,我會有點無法完全投入。

因為他是我爸誒,我就覺得:“你是我爸,你怎麼在那兒?你不在我旁邊,我們不是在一起吃飯嗎?為什麼在那兒?”現在自己幹這一行也會。我們倆拍《第一次》的時候是我最奇妙的一個經歷,自己爸爸演自己爸爸,怎麼都過不去啊,太奇怪了。

為什麼要在戲裡面還要被他罵?就不能慈祥一點嗎?所以我不會去想我女兒會希望我演什麼不演什麼,可能唯一會在乎,她長大了,她如果說爸爸去演FROZEN十三季,我可能會去,如果那時候還有公主,對吧,我去演一個什麼奇怪的東西。

BAZAAR:2020年的新年願望是什麼?

趙又廷:從今以後我每一個願望應該都是一樣的,希望女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原載於《時尚芭莎》十二月下 封面人物

攝影/張悅(Zack Image)

監製/衛甜

形象/Renty

化妝&髮型/木子

時裝統籌/於秋怡

時裝助理/Yashukuo、李溢懿、張毓

助理/賈依凡

視頻導演/於秋怡

視頻拍攝/彥辰

視頻剪輯/於秋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